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百年来历经数代学者的努力,从开放口岸理解近代中国经济,逐渐描绘出一幅相对准确的图景,究竟怎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解读近代中国经济的多样性与矛盾性,给予贴近实情的分析,而不是面上的估测?如今发现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能够描绘近代中国经济的全息图,从而相对完整地理解大国经济的多样性,明晰其中同时共存的斑驳陆离,进而获得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  相似文献   

2.
前近代的中国社会,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并无质的差异,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鸦片战争后,这种局面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受到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直接或间接辐射的农村经济开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支撑和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变革。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符合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要求,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明显制约了这种关系的地域范围和实际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近代货币经济的论著也不断问世。每每读一新作,都颇感获益良多。近读由戴建兵教授所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一书,又甚感受益匪浅。该书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国近代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使人眼前一亮,读后顿感豁然开朗,堪称一部从全新视角研究中国近代货币经济问题的力作、佳著。  相似文献   

4.
天津开埠对腹地经济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津港的开埠虽然在形式上带有强烈的被动色彩,但其客观内容却是直接地促成了天津港及其腹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带动了腹地农、牧、工、商业产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腹地经济市场化与外向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的职业结构和收入状况,使腹地的整个近代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也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示。  相似文献   

5.
李科玲 《沧桑》2014,(4):98-100
在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因素方面的转型是其最根本的表现。本文先介绍了中世纪晚期孕育的经济因素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围绕近代经济因素从城市向农村的渗透程度这条主线,探寻和分析中世纪晚期经济是如何向近代转型的。主要阐述了两条途径:一是城市经济关系深入农村;二是城市人口和资本向农村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经济民族主义的载体是经济问题,但它又并非仅局限于中外经济关系的调整,而是服务于总的民族主义目标。挽回利权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起点;均势外交是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工具性特性的延展;将经济民族主义的旗帜指向国内政治,则是近代中国政治革新举步维艰的曲折表现。在近代中国,内政与外交、外交与外债联为一体,互联互动,使策略性、功利性运用民族主义成为可能,使经济民族主义发生了功能的异化,进而形成内涵上的多质性。它深刻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在发展经济与维持民族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艳 《近代史研究》2012,(1):150-15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界对传统和当代中国乡村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为了总结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和拓展该领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生产·消费·地权·租佃关系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有轨电车在近代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意味着近代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由人力、畜力向机械转化,并以其快速、经济、运量大的特点吸引了大批的客流。同时,由于有轨电车在各大城市的发展,使这些城市的空间布局、市政建设、商业发展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市民的出行方式、生活节奏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咸阳城区及其周围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由于较好的利用了水资源 ,兴利除弊 ,发展水运 ,加速物资流动 ,促进商业繁荣 ,发展城市手工业和近代工业 ,以河水补给城市生活用水 ,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 ,从而使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咸阳城市经济的发展除了税收和财政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城市的扩展外 ,还引起了产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武汉,自近代以来就以其集中的政治活动、频繁的经贸往来和广泛的文化交流,卓立为华中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片面最惠国待遇"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占中国市场的重要条款,随着条约的签订,国门被打开,西方商品大量涌入通商口岸,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理念也随之而来,对近代中国的本土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9—11日在青岛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岛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港澳台与内地的100余名学者参会,提交论文90余篇。这是19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史复兴以来,中国内地举办的首次比较全面涵盖近代社会史领域的学术研讨会。社会史复兴20年来,在中国社会史学会举办的10届学术年会上,近代社会史的比重不断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徐峰 《沧桑》2013,(3):63-64
中国城市的分布格局在传统农业社会就已经大体定型,近代以来经济功能在城市各功能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对城市的形成及其分布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过,农业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力仍在,特别是在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的农业落后地区,城市的发展受到来自农业方面的极大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爱光 《史学月刊》2002,(7):43-49,58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要完成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就必须对农业进行投资,而且是投资于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在私人投资方面,农业的自我投资依赖于农业剩余的供给,而近代中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却剥夺了大量的农业剩余,造成农业自有资金的枯竭。在农民变得越来越贫困的同时,投资的重任转移到地主身上。可是,与非农业部门相比,较低的农业投资收益率对投资者毫无吸引力。与此相反,农村资金却大量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城市的泡沫繁荣。  相似文献   

15.
朱俊瑞 《安徽史学》2000,(2):65-68,64
早期的陈独秀以启蒙救国著称。但在探究国家存亡问题时,陈独秀也把思维触角伸向经济领域,分析了中国近代落后的经济原因,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剖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6.
农民离村与近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兰 《史学集刊》2001,1(3):44-49
在近代中国,随着农村经济的衰落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农民离村问题日益严重。农民离村的根源在于外国资本主义对农村自然经济的打击、封建统治对农民的榨取以及天灾人祸对农民的侵害。农民离村冲击了农村经济,给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农民离村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国通商银行光绪二十四年钞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在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向近代商业经济发展演变进程中,现代银行的出现,无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英、法、德、日、俄等国列强在侵入中国的同时。相继在华开设银行.以操纵中国的经济,垄断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并通过大量贷款,逐渐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银行成为它们对华实行经济侵略.加紧资本输出,掠夺中国财富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31-193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在持续性、全面性、广泛性、激烈性等方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本文拟以1931-1933年抵制日货运动对中国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进而探究抵制日货的政治目的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国际尺度和国家尺度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格局进行考察,认为1800年前中国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近代中国则成为欧美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材料的来源地,中国由此转变为世界经济的边缘。这种世界经济格局又影响中国内部的经济格局,原来南北经济差距转变为东西差距,东部沿海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区,西部则成为中国经济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中国北方外向型经济的兴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代以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步由传统的农、牧、工、商业经济向现代外向型经济转变。这一嬗变与北方沿海港口尤其是天津港的开埠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津进出口结构的变化,则是北方社会经济这种变迁的主要体现。通过港口与腹地间经济的互动作用,近代北方外向型经济体系逐步架构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