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1986年第3期刊登的丁明夷同志《从强独乐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碑看北朝道教造像》一文,介绍了北周"周文王佛道造像碑"的情况,并据此考证了北朝道教造像的有关问题,值得一读。但此文开始即谓"强  相似文献   

2.
北周文王碑原为“周文王庙碑”,立于周文王庙前。其文献材料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但未录碑文。至清代,刘喜海《金石苑》始录今北周文王碑之全文。同时,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楷法朔源》以及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均有著录。该碑于1961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6月,成都市文管会办公室会同龙泉区文管所对北周文王碑及其附近的几十龛石刻造像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考察的北周强独乐造像与著名的北周文王碑同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岩村北"大佛岩摩崖造像"区内。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曾对"北周文王碑"做过大量释读,并对其真伪、年代等问题进行讨论,对与之毗邻的34号龛佛道造像多持中晚唐造像之观点。本文结合"北周文王碑"碑文、造像组合、特征等,提出34号佛道合龛组合造像正是北周文王碑中所提到的强独乐为文王所造像,是四川境内最早的北周造像,意义重大,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三十六峰赋碑,刻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九月二十三日,四明楼异撰赋,僧参寥书丹,碑额横列“三十六峰赋”楷书五字。碑高233、宽89厘米,行书二十六行,行六十六字。碑石原在河南登封少林寺山门内东侧,面南而立,虽经近千年风雨浸蚀,字口尚清晰如初。现移入少林寺碑廊保护。此碑历代金石著录多有记载。清王昶《金石萃编》录其全文,并附有《石墨镌华》、《鲒埼亭集》、《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书对此碑撰、  相似文献   

5.
北周文王碑刻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八组大佛寺后的天落石上。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于碑的性质、年代,碑旁34号龛与碑的关系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不同的观点。笔者经过仔细观察,从考古学叠压打破关系入手,结合龛像特征,认为现存第34号龛为文献上所记录的北周强独乐等为北周文王所造像佛道二尊像,但龛内像在北周武帝灭佛时可能就遭到了破坏,经过后代改刻、增补形成了现状。同意部分学者认为的现存碑刻是根据《周文王庙碑》和《后周宇文泰纪功碑》残碑拓本经续补之后的重刻。  相似文献   

6.
隋《龙华碑》,前人多称之为《隋龙华寺碑》。原石出土于山东省博兴县冯吴村南龙华寺故址,已断残,现存山东省博兴县文物管理所。杨震方《碑帖叙录》谓此碑在河北赵县,不确。碑为螭首竖式,形制宏丰。碑额完整,以深浮雕技法刻四龙盘绕之形,高97、宽115、厚20厘米,上题篆书"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3行12字,字径10厘米,中有界格。碑身残高145、宽106、厚18.5厘米。碑文正文27行,满行存50字;正文之后,有小字题名11行。皆为楷书。正文字迹大多完好,锋毫清晰可见。题名则大部漫漶不清,可识者  相似文献   

7.
正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名"司隶杨君碑""司隶杨厥开石门颂""杨孟文碑"等。碑为隶书,摩崖刻石有额,额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碑文内容为歌颂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便利交通的事迹,作者王升。该刻石计二十二行,行二十五至三十七字不等,刻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宋人洪适《隶释》、赵明诚《金石录》,清人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毕沅《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少林寺在整修中,陆续发现了不少碑记、塔铭、石佛及线刻绘画等石刻,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要算是唐代的几块残碑和明代的几通大碑,现将这几通碑刻简介如下:唐少林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碑:碑刻于唐喊亨三年(672年),王知敬正书,字径1.5厘米。清景日(?)《说嵩》载:“知敬有奉(来力)书金刚经在寺壁字多剥落。”《中州金石目》亦有录,但《少林寺志》无载。据查,此碑原嵌于钟楼墙壁,一九二八年,  相似文献   

9.
《东方朔画賛碑》,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原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行三十字。碑文及碑阴记均为大字正书。阳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賛碑",阴额隶书"有汉东方先生画賛碑阴之记"。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宋拓一本,装潢成册,计二十五开半。每半开纵30.6、横20.7厘米,三行,行四字。賛文"洁其道而秽其迹"以下四十八字及碑阴记均缺。此本与《文选》互校,"弃世登仙","神友造化",《文选》作"弃俗登仙","神交造化",字异义同。"世"字凡七见,  相似文献   

10.
《临淮王像碑》通高444、宽160、厚19厘米。青石质,原碑座已佚,现有碑座为后配(图一)。碑首作半圆形,高129厘米,以高浮雕技法刻两条俯首盘旋的巨龙,中题阳文篆书“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3行12字(图二、三),字径17厘米,中有界格,题额两侧各有一小佛像。碑的正文为隶书,29行,满行58字,原文共1635字。现存1500字(图四、五)。碑阴刻“龙兴之寺”四个大字,字径67厘米,正书,原系唐代李邕书青州龙兴寺寺额,金皇  相似文献   

11.
尚永琪 《文献》1999,(4):51-57
《大唐舍利塔之碑》,1987年4月10日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陈家庄的一唐代舍利塔地宫内①.碑为泥质灰陶,通高49厘米,由碑首、碑身、碑趺组成.碑首高12厘米,宽20厘米,六螭盘顶成拱形,上镌篆书"大唐舍利塔之碑"七个字.碑身高28厘米,宽15.7厘米,厚6厘米,上镌楷书19行,分镌于正面、一侧面、背面,计254字.现将碑文标点移录于下: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岷县文化馆藏有文徵明行书大字诗碑二石。二碑同高182厘米,一碑宽81厘米,一碑宽98厘米,皆两面镌刻,每碑各刻《上巳》、《九日》诗一首。行书大字,字高13至18厘米,宽11至15厘米,书法苍劲雄秀。《九日》"雨晴"一首碑末有小字篆书跋一段:"《上巳》、《九日》诗四首,长洲文徵仲书也。因岷州字学不传,命曹生伯  相似文献   

13.
金石类目作为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或单设《金石》《碑碣》,或附记于《艺文》《古迹》《舆地》《方舆》《疆域》等目中。方志金石类目或金石合编,或仅录石刻,并按时代先后及地域进行编排,有着与专门金石志不同的编纂特点。方志金石类目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21,(8)
正汉《刘熊碑》全称:酸枣令刘熊碑,是著名的汉碑之一。碑文取隶书,现存拓本已是石碑断为二石后所拓,上块残石存5行,每行12字;下块残石存原碑的下半截23行、每行17个字。对于此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便已有记载,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城的《金石录》等也有著录。南宋洪适的《隶释》又详记了碑文,可知此碑在南宋前尚未断毁,后来不知何时残断为两块,断毁的残石亦下落不明。该石碑流传至今的墨拓本极稀少,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中有双钩摹本,翁亦未曾见过原拓本。  相似文献   

15.
海内外现在保存的北魏造像碑、石,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域,几乎都是出在陕西。从题刻可知其出土地点:(1)是从耀县出土的,例如最早的魏文朗始光元年(?424)道(佛)造像碑。(2)是从陕西泾阳出土的,一例为“太和廿三年”(499)“咸阳郡石安县”的道教龛像;一例为张相队“延昌二年”(513)造天尊像,《金石萃编》中记载是出自于陕西泾阳。  相似文献   

16.
北周村东魏造像碑是河南现存较为完整的佛道造像碑,碑体高大,雕刻内容丰富。该碑始造时应为佛教造像,后来因需要又将主尊释迦佛改刻成道教祖师形象,成为佛道造像碑,反映了当时道教利用佛教造像来宣传道教教义。本文从其雕刻内容和时代风格以及道教造像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看北朝晚期嵩洛地区道教对佛教造像的改造和依附。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月8日下午,安岳县龙台镇红十字会医院工地挖出一座石室墓,墓室已毁,幸存石碑一块。 该碑呈方形,黄色砂石质,高121、宽63、厚10厘米。碑首直行隶书,“宋姚孺人行状”六大字,字径10厘米,行2字。碑文直行隶书,计21行,前20行每行35字,末行仅17字,共717字,字径2厘米。  相似文献   

18.
《北齐刘碑造像记》(图一),刻于北齐天保八年丁丑(公元557年)。原石今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刘碑寺村,碑楼寺内。 六朝碑刻,在乾嘉后始见重于世,以前很少论及。《北齐刘碑造像记》在《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等书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9.
解放初期,新乡市博物馆收集到一块东魏天平四年获嘉安村道俗一百余人造像碑。该碑为卧碑形制,高76,宽141,厚13厘米。碑中部凿一佛龛,龛上端阴纹线刻有帷幔。龛中刻一佛二胁侍。佛,肉髻大耳,博衣宽带,内著僧祗支,结跏趺坐,手“施无畏与愿印”,下衣有稠密的折褶纹,复于须弥座  相似文献   

20.
东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以下简称《乙瑛碑》),是我国古代碑刻中素负盛名的优秀书法作品之一。宋代以来迭经著录,唯欧阳修《集古录》称《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洪适《隶释》称《孔庙置百石卒史孔龢碑》,郑樵《金石略》称《司徒吴雄等奏孔子庙置卒史碑》,均是异名同碑。碑高约2.6、广1.28、厚0.24米。碑文为隶书,阴刻,十八行,满行四十字,第八行首"制日可"三字提高一格。文终刻"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后汉锺太尉书"楷书跋文。碑两侧刻有缠枝花纹间以灵芝形纹。碑载孔子十九世孙孔麟,请置百石卒史一人,掌管孔庙礼器。鲁相乙瑛书言于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