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四年秋,我在国民党第八军一○三师任团长,参加了松山之战。战斗胜利后,于一九四五年春,国民党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曾在昆明陆军总司令部代表国民政府,授予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和该军一○三师三○九团团长王光伟青天白日勋章各一枚。当年松山战斗异常惨烈,印象深刻,虽然这段历史已过去五十多年,可如今回忆当时情景,尚历历在目。我是由后方调前方,在第八军还未正式任职,就参加了战斗。原因是当时第一○三师三○九团进攻松山失利退下来,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严厉斥责了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并令何就地枪毙三○九团团长陈永思。…  相似文献   

2.
第八军被看作贵州部队倒不仅是这个军的师团主官多由贵州籍的人士担当,而是82师、103师确实是抗战初期从贵州走出去的部队,在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中这支部队都曾有过英勇的战绩。龙陵战役是抗战后期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大反攻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松山与腾冲战役同为龙陵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1942年,日本军队侵占了中国所有的沿海城市,相继又攻陷新加坡、越南、菲利宾、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妄图掐断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重要生命线。为了保住这条生命线,同时配合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国民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与当时驻守缅甸的英军一起抗击入侵缅甸的日军。  相似文献   

3.
血战松山     
一九四四年六月下旬,由于攻击松山的第七十一军第二十八师,已激战二十余日,伤亡很大,未能奏功,远征军长官部将收复松山的任务交由第八军接替,并限期攻克。第八军军长是何绍周,我任该军第八十二师副师长,负责攻取松山顶峰的任务。固守松山之敌为日寇精锐第五十六师团第—一三联队,是一个加强联队,兵力三千人,配有重武器。他们有独立作战能力,加上坚固的野战工事,凭其传统的武土道精神,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顽固信念,曾发狂言说:“支那军队不牺牲十万人,休想夺取松山。”整个松山敌阵地,是由滚龙坡、大哑口、长岭岗和松山顶峰…  相似文献   

4.
刘栋臣,抗日将士,原中国远征军第8军82师直属工兵连连长,松山坑道大爆破战术方案提出者及实施者,为全歼松山日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洮河之变造成的明蒙冲突及万历朝的边疆政策趋于激进,是松山之战的爆发的重要背景.为了维护松山之战的胜利成果,明朝边臣修筑了松山新边.新边从区划上分属甘肃、临洮、固原三镇,也由三镇的官员协同修筑.明朝系统地在新边修筑边墙城堡,屯驻兵马,给予新边的明军以较高比例的火器装备和较优厚的兵饷,使得新边具备了较强的防御能力.对于新边...  相似文献   

6.
豫湘桂战役爆发后,中共确立向南发展的战略.活跃在湖北、河南交界处平汉路两侧和从鄂中到鄂南广阔区域的新四军第五师,北可发展河南,南可进取湘鄂赣,是中共向南发展战略的关键.然而,新四军第五师出击结果不如预期.从出兵河南到挺进豫中受阻,再到与南下支队会师后经营豫南、鄂南,虽多次转变发展方向,依然困难重重.新四军第五师发展受阻,除自身原因之外,也与国民党军在河南尚存相当实力,受其牵制与进攻有关.同时,在抗战末期国民党竭力限制中共发展的背景下,新四军第五师挺进陌生地区,实施统一战线难以在短时间取得成效.五师的发展虽不尽如人意,但其行动仍显示了中共主动寻求机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正>这场伟大的战斗,让我们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林振泽。60多年前,日军从缅甸攻入云南,妄图凭借怒江西岸的松山天险,阻止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松山是龙陵县内第一高峰,兀然突起在怒江峡谷西岸,耸入云天,是封锁滇缅路、控制怒江两岸的锁钥。自古有"飞鸟难过,猴子犯愁"之说。1944年,中国远征军为收复失地,与日军在此进行了长达98天的血战,最后实施松山大爆破全歼日军。  相似文献   

8.
高晓黎 《百年潮》2007,(11):76-79
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以82岁的高龄,走完了他誉毁起落的人生之路。 张国焘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士嘉堡的老人病院去世的。去世后葬于士嘉堡南部的一家公墓——松山园,是万柏墓园公司的三大公墓之一。1994年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去世后,与张国焘合葬一处。  相似文献   

9.
尚鸣 《百年潮》2005,(2):65-69
一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有一支著名的“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该师6000名将士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为掩护中共中央渡过湘江,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几乎全部阵亡,红三十四师由此名扬天下。鲜为人知的是,1930年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也曾短暂组建过一支红三十四师,这支部队与“绝命后卫师”虽然番号相同,但并不是同一支队伍,其存在的时间不长,了解的人不多,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安徽的统治,对开创鄂豫皖特别是皖西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极大牺牲,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青铜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造型和纹饰之美,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也形成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正如一位著名的欧洲铸造师所言:欧洲所有的一流铸造师再加上美国的铸造师,也铸造不出中国的青铜器.但是,中国青铜器艺术方面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考古学的水平.以致于著名的  相似文献   

12.
殷契“王作三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论及商代军制者,无不援引武文时代的这样一条卜辞: 1.丁酉贞,王作三?,右、中、左?(粹597) 一般解释这之中的“作”字为建立,“三自”为“三师”,谓此卜辞表明商王朝建立了三师常备军,并谓“师”为商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三师约同于后世的三军,每师一万人,云云。这样的解释是否正确,我一直很怀疑。为了揭示商代军队的性质,并进而判明整个商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既有关于军事编遣的研究较多关注高层政治,如蒋对冯、阎、李等杂牌军的处置,对各大杂牌军下各部之生存状态则关注较少,且缺乏蒋与他们之间的互动研究,更缺乏对某一支军队在军事编遣期间的来龙去脉研究.本文以蒋介石对新编第五师的整编为中心,力求解释军事编遣的复杂性.缕析这一过程,新五师的整编与蒋介石处置西北军有着重要联系.从蒋介石赋予新五师甲种师编制,到新五师叛蒋,再到蒋介石与陈诚围绕整编发生分歧,以及最后将新五师进行鄂陕分治,我们不难发现,蒋在整编过程中一直徘徊于“急进”和“缓图”的方策之间,这也导致其整编效果难言成功,且蒋欲以其黄埔毕业生为主体的政工系统对杂牌军进行“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改造策略亦告失败.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中国从“轻日”到“师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社会对日本的认识经历了"轻日"和"师日"两个阶段.初期,以日本吸收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为主流,中国仍然视日本为"蛮夷之邦",国民存在浓厚的"轻日"趋向.甲午战争之后,由于中国战败,导致对日本的认识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由"轻日"向"师日"转变.明确提出"以日为师"的思想的当首推黄遵宪;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将"以日为师"思想理论化、系统化,并加以广泛宣传,使之成为全国性的行动和时代潮流.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5.
《沧桑》1994,(5)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随同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担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后,同刘伯承师长一道指挥一二九师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与此同时,邓小平先后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要职.他同刘少奇、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徐向前等一起,领导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创建以大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古代“火正”职官之来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论坛》1983年第六期上刊出沈长云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一文,以为:《史记·楚世家》记楚武王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语中之“师”,系文献与金文中常见的“师氏”之“师”。该刊同年第九期刊出张正明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辨误》一文,以为此“师”不是师氏而是“火师”。沈先生在1984年该刊第一期上又以《评鬻熊为火师说》为题驳张氏“火师”说不当,以“火师”之名出现较晚,火师与火正“是与五行说相附会的一种神道说教”,非西周实有之职官,故不见载于甲骨文与殷周金文中。张先生又以《读<评鬻熊为火师  相似文献   

17.
提起孟良崮战役,世人都会知道该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队是整编七十四师,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该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18.
1927年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为消灭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长江以北地区的反动统治,举行第二次北伐.贺龙作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的师长,奉命率部北上.他沿途张贴布告,揭露奉系军阀的罪恶,宣传北伐的意义,保证了北伐的顺利进行,并在北伐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相似文献   

19.
松山蒙古与明王朝的关系不外乎封贡互市、战争交恶或两者兼而有之,但在不同时期双方关系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本文拟以隆庆和议、俺答过世、松山之役这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为时标,试将松山蒙古与明王朝在这不同历史时期偶有往来、和平贡市、激烈交锋、松部被逐之不同关系梳理清楚。  相似文献   

20.
一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开国上将萧华将军所创作的一部辉煌而又不朽的诗章. 1916年, 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萧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的萧华,12岁参加革命,13岁时就担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5岁时便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17岁时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后改称红一军团第十五师,仍任政治委员),率领少共国际师7000余名官兵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