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义媛 《文博》2020,(1):97-103
本文从生态翻译理论的角度入手,以云南省博物馆青铜文化展《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的文物说明牌英译为例,探讨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文物英译质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乔静 《神州》2013,(32):33-33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绝大多数企业所认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影响是持久的、长远的,而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在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编修地方志是两岸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方式,探究两岸地方志工作的异同,对于促进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发掘共同的文化基因有重要意义。2015年6月26日至7月3日,笔者随江西省地方志学会考察团赴台湾考察。考察期间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台湾史前博物"等文化机构,并与"国立中正大学"  相似文献   

4.
正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它所表达的语言认同与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引人沉思。客家人很看重"根"与"魂""家"与"祖先""祖宗言""崇正""守正"。这些文化心理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梁启超先生说:"举凡数千年来我祖宗活动之迹足徵于文献者,认为一无价值而永屏诸人类文化产物之圈外,非惟吾侪为人子孙者所不忍,抑亦全人类所不许也。既不可不读而又不可读,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读之,然后出其所读者以供人之读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纵贯古今、横陈百科,汇集了一个地域内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客观的资料,显示了一定区域内历史发展轨迹和事业盛衰起伏的全过程。地方志事业关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关乎当前建设、未来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地方志新的定位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因此,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梦竹 《旅游纵览》2016,(8):122-125
正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经济发展都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等也逐渐成为考核一地区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人口多达13亿的当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其压倒性的国内功能。事实上,完全可以从悠久的古老中国主流传统、特别是"对外政策文化"主流传统中,找到这一点的颇大部分渊源。在中国的悠久政治经验内,有一种哲理性和现实感兼备的、集中致力于中国自身稳定和繁荣的"战略保守主义"。它完全契合从族裔/文化差异和地缘距离出发的、关于华夏与"蛮夷"之间的哲理关系的儒家意识形态,同时  相似文献   

8.
"法"和"民俗"的关系是关乎社会治理、法律与民俗研究的重要议题。先秦时期,"礼""俗""法"是观察和理解古代社会的三种基本制度框架。法家学说很早就提出要用"法"去规范、治理民俗的理论主张,与法家理论形成对应的是,商鞅变法时期明确地将"错法俗成"的理论运用到现实,切实地改造了秦国的民风民俗。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秦政府将"法"作为社会治理框架,对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加以整饬,试图在统一帝国内部建构一种一元而同质的伦理共同体,然而此时"法"和"俗"的冲突仍旧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6,(5)
佛教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路"是中国通过海洋对和合文化精神的践行。和谐与圆融是中国佛教和合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佛教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特质,尤其是与东南亚与南亚等地区密切的关系,使得佛教在"海上丝路"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佛教固有的"缘起""中观"、"空观""涅槃"的教义理念是佛教和合文化坚实的理论基础,佛教所体现的"慈悲""平等""和谐与和平"既是佛教和合精神的流露,又是对"和合文化"的具体践行。佛教在古代"海上丝路"上的传播,为当今"海上丝路"和平发展,奠定了历史上的"佛缘"基础。中国佛教和合文化对推动"海上丝路"和平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月,国务院批复在甘肃成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中国第—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甘肃省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生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确定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工作布局。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平台搭建基本到位,"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省委、省政府打造"敦煌画派"、深化"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系列创作工程,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曾出现过"南进"和"北进"两种战略主张,而"北进"怎样为"南进"所取代,至今仍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北进"主要是以日本陆军为主导的对外侵略扩张战略,其最终战略目标是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向西伯利亚扩张,而国防的第一号防卫对象是苏联,其次是英、美等国。"南进"主要是以日本海军为主导的对外侵略扩展战略,其最终战略目标是在确保对中国大陆的霸权地位后,再向太平洋地区进行扩张,而国防的第一号防卫对象是英、美等国,其次是苏联。为了确保"南进"和"北进"战略的有效实施,日本同德、意缔结"防共协定"和军事同盟;而由"北进"向"南进"战略转移时,又曾谋求所谓的日、德、意、苏"四国军事同盟",最终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计划。北进、南进战略正是在日本对外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转换演进的。  相似文献   

12.
《通志》凝结了郑樵毕生的心血,倾注了其"会通""类例""成百家之言"等史学创新精神及批判精神。其中《校雠略》所探讨的亦是关乎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作者从档案文献编纂的角度汲取了其中的"求书之法"、"校书之道"以及"编目之旨"三个方面的思想。遵循这三个指导思想,我们在档案文献编纂时可以既一脉贯通,又采取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围绕学、政、教分析晚清中国的知识转型,大致可以梳理出这样的基本线索:其一,"教"与"学"之结合构成来华西人"援西入中"的基调,区分"西教"与"西学",相应成为晚清接纳近代知识的重要一环;其二,"政"与"艺"的变奏映射出中国本土对新知的接引,方向多所调整,内涵不断拓展;其三,"学"从"器""技""艺""术"的定位中被拯救出来,并在"普遍性"与"现代性"的论述中奠定其地位。内中所展示的"变奏",即是"学"取代了"教",超越了"政"。当然,这些关键词其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伴随学科知识成长出现新的学科"语词",更表明其"语境"较之过往大异其趣;"学""政""教"三者在言说中就分别被其他的意思所替代,所谓"学",不再是"西学",甚至也不是所谓的"新学",而成为"近代知识"的代名词,涵盖"诸学科",而所谓的"教"与"政",更是被安置于"宗教"与"政治"之学。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事业关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关乎当前建设、未来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地方志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赋予地方志工作者新的使命,要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打牢自身业务基础,积极主动地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方志工作的职能,探索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与方法。结合围头村的村情村史,从"融入史志元素,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地情资源,展现地方特色""发挥职能优势,助推乡村发展"三个方面助力围头村打造"战争与和平"和"两岸一家亲"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海峡文化交流品牌。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0月14日至15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传统节庆文化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及文化部的20余位学者,围绕"节日的分类与意义""节日的神圣与共享""传统节庆与公共文化"三个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草木精怪是中国文学史和民间故事中一类有趣的文化形象。但是,草木是如何以精怪的形象进入文化视野的,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和论述。志怪小说中记述的诸般草木妖怪,不仅仅是所谓"原始思维""树木崇拜""物老成精"观念的产物,也不仅仅是佛道思想浸染下相伴而生的副产品,它们植根于古人观察、认识世界的象征性思维,并受到诗赋等文学创作门类的熏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旧时文人讲究用名规矩,编撰家谱、书写婚书、签订契约等正式场合必须用"名"。等到长大成人读书考学时,为了同人之间能够相互礼貌称呼,就会为自己起"字",其内容往往是"名"意的补充或延伸。再到后来,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特抱负,就会起"号"。所以,旧时文人大多拥有"名""字""号"三个不同的标签,甚至有时候还用笔名,从中可看出家长的祈盼和文人自己的追求。在日常交流中,一般常用字、号相称,而不会直呼其名,以示敬重。顾炎武(1613—1682),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时期,我国积极推进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化与旅游领域交流和合作,对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的主要成绩,并指出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对"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助力新阶段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自觉即是对既成文化的客观而深入的认识,是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既成文化的全面审视,从而形成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更加自觉、更加科学的认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文化自觉,不仅关乎该国家、地区文化的振兴,而且决定着该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东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无疑需要有文化自觉。广东要有文化自觉,首先是要有文化自信,即相信广东有自己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