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永胜 《攀登》2007,26(5):126-128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继承了中国既有的外交思想,同时又包含许多创新,从而使中国外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尤其是"和谐世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框架,使中国外交进入"和谐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国家的外交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断升华。从"解放全人类"到建设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变化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的与时俱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追求;既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创新,也是对新中国六十多年外交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既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也表达了中国对国际事务和人类发展有所作为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反对并制止战争,实现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前提。周恩来正视国际社会和平与战争这一主要矛盾,率先倡导并坚决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和平事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最集中的概括和最精彩的体现,最初是在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处理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外交基本原则和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丰富的和平思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而且为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内生性资源。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 ,提出不同时期的全球战略思想 ,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 ,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 ,并从战略高度及时调整了我国的内外政策 ;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 ,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 ,进一步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 ,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 ,开创了面向新世纪的外交新局面。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到六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 ,从“一条线”战略再到 80年代确立的不当头、不结盟的战略方针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战略观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即都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敏锐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新世纪、新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觉精神,是一种新的世界发展观,是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宫力 《攀登》2014,(6):1-7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时代潮流,根据中国根本利益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与中国"和为贵"的历史传统一脉相承。这条道路的基本特征是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依靠自己力量,自主发展;对外坚持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与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展开对外合作。中国和平发展会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促进世界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略论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西周 《攀登》2006,25(1):29-32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遗产和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要学习和坚持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努力构建和谐中国,并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三个世界战略理论,缓和了毛泽东在联美抗苏战略和他依旧部分坚持的革命外交之间的内在矛盾,是对联美抗苏战略的间接和巧妙的辩护,是对革命外交的局部抛弃,是现实主义外交思维的回归。它的提出和实施是60年代的战争与革命外交和80年代以来的和平发展外交之间的必要过渡,是中国外交史上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外交方面,他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大以后,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化,政治和经济危机征兆相继而来,同时中国的国力增长取得惊人的进展。面对复杂形势,中央先后提出和平发展战略与和谐世界思想,为中国的对外方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和理念基础,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良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相伴而生。在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而中国外交梦的提出则是在今天政治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国际政治格局一体化的背景下亟待努力实现的梦想。以和平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实施文化软实力外交。通过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外交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首先倡导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到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再到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尊重并维护世界多样性,反映的是中国外交正确认识国际社会、充分尊重客观现实、合理应对时代变化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与维护世界多样性的主张,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本质,而且代表了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们既是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外交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论明代外交模式及其特征的形成,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既定国策的层面,另一是外交运行的层面。主要利用洪武初年编辑的《祖训录》与洪武末年编辑的《皇明祖训》的相关内容,并发掘和利用明太祖外交诏令文书的大量实例,在对这两类史料经过仔细分析以后,认为所反映的明代初年外交实态是一致的,结论是洪武朝形成并奠定了以"不征"为特征的明代和平外交模式,这一模式形成具有特殊的意涵,意味着明代帝王明确摒弃了自古以来存在两千多年的天子至高无上的征伐之权,选择了和平外交,回避战争,表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念与现实发生了重大转折,从而形成了明代外交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显著特征。并探讨了这一外交模式的转换,透视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关系的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提出以朝贡体系一元论解释明代外交模式的观点,应该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15.
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新世纪、新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觉精神,是一种新的世界发展观,是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吴思科  潘飞 《纵横》2014,(7):4-9
吴思科,高级资深外交官,曾任我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首任全权代表,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2009年3月起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在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吴思科特使一直参与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即“中东地区”的外交工作。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大陆交汇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热点问题集中,政治风云变幻,不同文化激荡,各种矛盾盘根错节,形势错综复杂,历来是世界各大国纵横博弈的重要舞台。在中国创造和平有利发展环境过程中,中东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中国外交方面的重要战略依托。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在坚持基本原则、保持与中东地区友好国家传统友谊的同时,为促进中东和平进程、促和谋发展、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对这一地区的外交政策也不断与时俱进。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吴特使的娓娓道来,一同走进中东这片神秘的热土……  相似文献   

17.
"王之和平"是早期英国王室法的核心概念。7—12世纪英国的"王之和平"以日耳曼"家庭的和平"为主要渊源,历经四个阶段的不间断演进,其发展体现在公权属性与私权属性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保护范围、专属管辖与救济方法的成长为基础,"王之和平"的公权属性逐步形成,这构成王室法躯体存续的载体。另一方面,以家庭的和平权利为基础,以和平权利的救济为终极归宿,"王之和平"与生俱来的私权属性传承不断,并对公权属性加以平衡,这构成王室法品质优化的必要条件。在王室法向普通法的转化过程中,公权与私权兼备的"王之和平"得以广泛适用,推进了英国法律和司法治理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和平运动,影响非常有限。大战中诞生的苏维埃俄国的和平外交取向以及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揭开了国际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使欧美出现了反战、厌战、恐战的社会思潮,并导致和平运动高涨。20年代的和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限制与反对战争的国际法的发展;30年代和平运动的绥靖化,为绥靖政策的形成和顺利实施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间接地鼓励了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直至发动另一场大战。这一历史现象对和平学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给予人们重要启示:绝对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有时会事与愿违;在当今时代,发展与完善和平机制,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是对世界和平的切实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制定了“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对外关系创造条件”的总方针.围绕这个总方针,周恩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排除各种干扰和破坏,使会议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走上国际舞台的机会,而周恩来的和平外交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海龙 《攀登》2013,(1):15-21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作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勾画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