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调利益关系: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贞 《攀登》2007,26(6):72-75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突出表现在:公平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实现公平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实现公平的充分条件。这给我国协调利益关系提供了借鉴:解决利益关系不和谐问题,首先要确定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要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为保障,以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发展为核心,为利益关系和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曼 《沧桑》2010,(4):168-169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是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尺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建国以来,党的公平正义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梳理建国以来,党的公平正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折射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党的公平正义思想的内涵,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晨 《风景名胜》2020,(2):0389-039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此项制度是坚持完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推进国家长治久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在新时代提倡全面依法治国、明确治国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因此对于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要前提是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强调社会公平正的法制保障对人民的重要性。在保障人民的利益情况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应大力宣传社会公正公平法治制度,进一步加深公民对社会公正公平法治的认识,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起到一定的作用,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就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正义的制度和如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进行深入的探究,探寻中国的社会公平制度所将要面临的挑战和所带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贪官外逃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乐章中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这不仅仅使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国际司法协助实现对外逃贪官的引渡,是对其进行制裁的方式。但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并不多,而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司法协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贪官外逃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乐章中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这不仅仅使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国际司法协助实现对外逃贪官的引渡,是对其进行制裁的方式。但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并不多,而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司法协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贪官外逃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乐章中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这不仅仅使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国际司法协助实现对外逃贪官的引渡,是对其进行制裁的方式。但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并不多,而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司法协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翔宇 《神州》2014,(5):197-198
集体谈判,也称集体协商,在劳动权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集体谈判在缓和紧张的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集体谈判权方面,我国现行法律对集体谈判权的规定不多,集体谈判权在一定程度上是流于形式。因此,保障集体谈判的实现与运行是劳动权利真正得到保障的前提。通过对集体谈判的历史发展与国外的立法比较,给出完善我国集体谈判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洪勋 《沧桑》2008,(3):83-84
本文从法治层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进行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法治为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基本价值是公平正义;和谐法治的基本内容应以权利为本位;和谐法治的实现机制——立法、执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9.
彭友锋 《攀登》2005,24(5):118-120
劳权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提炼,具有经济、社会、法律多位一体的复合特征.我国的劳权保障突出体现在就业权、报酬权、安全卫生权的保障.本文着重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和救济制度、改革劳动争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商品化现象日益突出,相关纠纷不断涌现。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支持,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为了解决司法实践的难题,推动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对商品化权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中的迫切任务。本文提出商品化权的概念,并从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发展交汇入手,阐述了商品化权产生的理论根源和现实需求,从而证明了商品化权是一种新型人格权。在我国没有商品化权直接立法的形势下,提出了现阶段保护建议,也可以对当前民法典立法中如何保护人格要素的商业权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泽元 《攀登》2008,27(1):19-2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才是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公平观,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金京权 《风景名胜》2020,(1):0071-0071,0074
土地是农村的命脉、农民的命脉,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更决定了土地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依法治国国策的大力实施下,我国农村土地受法律保护与依法保护农村土地的司法实践与时俱进地不断地调整、加强和规范,为保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的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农情与村情”在不断变化,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尤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发生流转的新情况下,我国现有农村土地的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层面的不适应性渐有所现。本文聚焦此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基于积极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的实现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兵兵  杨敏 《神州》2013,(21):204-204
近年来,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公平与公正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从少数民族享受教育优惠政策的原因、现行教育优惠政策的弊端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三个方面,对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寻求解决少数民族平等权的正确方法,实现教育领域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林珊 《神州》2013,(11):184
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民主法治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首要的内容,而民主又来源于法治的有效保障。推动依法行政、弘扬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加快改革发展都需要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证制度是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在我国教育立法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平等原则在我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免费,并缺乏健全的受教育权保护的民主监督制度与司法救济手段。完善我国教育立法,加强教育司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切实实现,是我国承担国际人权公约的一项义务。  相似文献   

17.
徐格明 《攀登》2006,25(2):119-121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坚持司法独立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只有坚持和保证司法独立,才能有效的防范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是党坚持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为此,实行司法独立,必须在服从党的领导这个宪法原则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建设已成为实现管理目标,展示馆风馆貌,以及获得公众支持和信赖的重要手段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落实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更加注重形象建设,加强社会沟通能力从服务中体现人文精神入手,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周志雄  刘员 《神州》2012,(24):24-24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以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在加剧。如何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道难题。检察机关应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作用,紧紧抓住服务和保障民生重大事项,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厉敏 《沧桑》2009,(4):90-91
利益衡量作为司法思维、法律方法贯穿于司法的全过程。法律固有的不足性以及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对立统一性为利益衡量的发挥提供了余地。然而,利益衡量不是一种恣意的妄为,其必须在法律框架内,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视角,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