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山陕地区地理环境与水权保障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山陕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理环境,由于水资源短缺,水权直系民生。本文围绕水权这一主题,探讨了山陕地区水权保障系统的运作方式、渠系间权益特点与维护原则,并指出依托灌渠这种水资源获取形式,水资源分配一般形成灌渠、利户两个受益层面,对应这两个受益层面,水权保障系统形成以渠系、村落为基点的地缘水权圈以及以家族为中心的血缘水权圈,两个圈层相互交织,杂融社会习俗、社会惯性为一体,在乡村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德生 《攀登》2001,20(4):59-62
现行黄河水权制度是一种计划配置水资源的公共水权制度,这种配置方法造成了制度运行成本上升、水资源使用中的低效率,加剧了黄河下游的断流。制度变迁具有改变收益分配以及改变经济中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从而可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黄河水权制度创新应将政府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有机结合,在宏观层次上为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一个明确清晰的法制政策环境;在微观层次上构建一个含有约束和激励的制度安排体系,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正式水权制度的创新来引导人们的意识,才能引起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改变,解决非正式制度安排不支持正式制度安排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谢文俊 《攀登》2007,26(2):124-127
水权能否自由流转,是判断其是否成为有效率产权制度的基本标准。本文阐述了水权流转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水权流转制度的缺陷及其不足,并就健全与完善水资源流转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西地区主要水系之一石羊河及其支流,在历史上曾使用"谷水"、"马城河"、"五涧谷(水)"、"三岔河"等名称,沿用至今的"石羊河"一名迟至清代前中期方才出现。"石羊河"之名,首先出现在流域下游镇番县的地方志中,命名的初衷则是为处于上游武威县境内的河流定名,其指代对象存在逐步明确的过程。上游武威县对"石羊河"名及其指向,经历了从不在意到接受、并有所延展的演变历程。"石羊河"名的出现,与下游镇番县河源水权观念的兴起存在密切关联。塑造河名是上、下游水资源权利关系生成中,下游构建自身水权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将"水"提升为一种中心视角来展开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解读,从"乡土中国"转变为"水利中国"的相关话题,业已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的焦点。已有研究基于"水权—水利""水权—资源""水权—庙权"的视角展开对水的探析,往往多关注水的"历史",相形之下对水的"现实"关怀略显不足,也缺乏理论层面的深拓。四川省境内水资源丰富的夏雨村,是一个传统的丰水型社区,通过"水权—治权"的分析视角,可以呈现出以"水"为中心的村落社会历史过程。显然,农田水利对于种植业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变迁过程是一个不断重组和分配的过程,水权并非仅仅是产权问题,也关乎治权。在当下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下乡资本不断增多且主体构成日益复杂,应警惕其对河水的圈占和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实现水地分离,合理重构有序的用水秩序。  相似文献   

6.
清至民国时期山西水利社会中的水权交易行为相当普遍且类型多样,这不仅是水资源紧缺状态下山西民众智慧的结晶,也是调解水资源时空配置不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特有方式。现存水利契约和碑刻资料显示,以水的使用权归公还是归私作为划分公私水的评判标准,可将清至民国山西水利社会中的水权交易行为划分为公水交易与私水交易两大类型,并将公水交易区分为公水私卖与公水公卖两个亚类,将私水交易区分为地水结合与地水分离两个亚类。这一时段内,在保证国家赋税征收的前提下,山西水利社会存在着从"以土地为中心"到"以水为中心"转变的可能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娟 《攀登》2005,24(12):123-125
为有效恢复和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2003年底,青海省史无前例的生态移民工程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拉开帷幕。果洛州属码多县扎陵湖乡和码沁县昌麻河乡是首批启动移民工程的试点地区。目前,移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成为群众和政府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清代滏阳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分配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滏阳河流域各县筑闸引水灌溉农田 ,但各县存在着激烈的争水矛盾。清代国家和地方政府发挥其社会职能 :调整行政区划 ,促进水资源流域内统一管理 ;建立分水制度 ,调节了共同用水和均平用水。这些 ,对今日北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清代以来西辽河流域人地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察了清代以来 30 0余年间西辽河流域行政格局、人口、土地利用、动植物等人地关系要素的变化 ,并得出四个主要结论 :1行政交错格局的变化使流域农业人口增加并确立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2清代以来政府实行的移民开垦政策是流域人地关系恶化的主导因素 ;3牧民游牧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流域人地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4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区域农业开发后流域人地关系加速恶化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三江远出白云间,自古清源能正本,红旗西指为开发,一石千秋临绝顶,吞吐百川绕万山。如今旧貌换新颜。紫气东来不等闲。乾坤再造胜循环。《三江源》碑@汤之仲~~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巢湖流域水资源环境与塘坝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流域众多的江河湖泊,为流域人民的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巢湖流域人民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与本地区相适宜的兴修小型塘坝水利形式。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小型塘坝大量涌现,其数量之多,地区分布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古代塘坝水利设施与田产丰歉休戚相关,在当时生产水平上,发挥着重大工程效益,在抗旱保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有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有的工程历经沧桑,至今仍发挥着一定的效益,是值得加以重点保护并予以合理开发利用的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玉树少州东南部的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地处著名的三江源成矿地带,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变,蕴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多伦多盐场位于囊谦县东南部河谷地带,气候较温和,其地质构造属唐古拉褶皱区,地处澜沧江水系、孜曲流域地下盐水带,盐矿资源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沈有梓 《攀登》2008,27(5):92-95
大力发展三江源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使该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概要阐述三江源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特征以及政府公共卫生政策措施与效应的基础上,提出推动该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翼城县"滦池"泉域为中心,对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水权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初始水权的分配原则并非绝对平均主义,也非单纯以土地多寡、需水多少为依据,而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传统文化因素。水权由此具有等级性、不公平不合理性等外部特征。以村庄集体为单位分配水权的形式,表明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的水权本身是非常明晰的,并不存在界定困难的问题。因此,明清以来水利纠纷不断并非水权界定困难造成的,从根本上讲应是资源稀缺和配置不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学者整理出版的土默特地区契约文书中,有45件是以水权交易为主要内容,其中展示了清乾隆以来直至民国初期当地普遍的水权交易行为。受清代国家政策的制约,蒙古土地和水是不允许买卖的,蒙民通过私契的形式,采用租、典、佃的方式将水权转让给自内地移入的汉民使用,完成对水权的交易。就本质而言,将水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进行单独交易,晋陕两省自明万历以来就已经出现。蒙地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开始出现的水权交易契约文书,与山西介休乾隆三十四年(1769)买卖水权的官契内容一致,显示了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视为内地水权观念在蒙地的一种移植。从以土地为中心到以水为中心,凸显了明清以来北方区域社会日益强烈的水权观念,是理解乡土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6,(5)
目前在已有的关于碳汇功能区的相关研究成果中,通过建设碳汇功能区解决碳排放的成果及其少见,应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拟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三江源碳汇功能区建设作为国家经济总量增长空间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我国碳汇经济发展寻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吕植 《攀登》2012,(3):1-2
为深入推进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言献策,2012年4月24日由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办公室、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省林业厅、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协办的“三江源的新希望:走向绿色经济与治理”研讨会在青海省行政学院召开。来自省内外二十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科研体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共话三江源的新希望。现将研讨会上10位主旨报告人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白路  赵孝威 《沧桑》2013,(3):160-162
水案,又称水权纠纷,是行政区、部门和用水单位在治水、用水中出现的一切矛盾纠纷,即因为争夺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产生的讼案。本文将按水利纠纷案件诱因的各异和纠纷方的不同将豫西水案分为四种类型,并试着探析豫西地区水案频繁复发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9.
桑杰 《攀登》2012,(5):1-3
2011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立后,青海省认真领会国家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工作机构,认真开展多项工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成为加快青海省特别是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全省上下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16,(1)
在三江源区的藏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藏民族原始的生态和谐理念,这是维系三江源区生态平衡千年未遭破坏的主要意识支撑,也是新时期建设三江源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三江源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对藏民族原始的生态和谐理念继承和改造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建设三江源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