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耳其共和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国家。它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什么样的立场,执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不仅为当时世界各国所瞩目,而且也是各国学者潜心研究的课题。长期以来,有些著作过分强调了土耳其与英法接近、疏远苏联的一面,认为进入三十年代以后,土耳其的对外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其统治集团逐渐“把自己  相似文献   

2.
王正泉 《百年潮》2007,(1):64-67
戈尔巴乔夫作为前苏联总统、苏共中央原总书记,在其执政期间,由于推行错误路线,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戈氏下台后仍然坚持错误,只是近年来在某些问题上开始有所“醒悟”。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译者注:本文作者安德列·梅福季耶维奇·列多夫斯基现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42-1952年任苏联驻华使馆一秘和常驻北京、沈阳总领事(一说曾任苏联驻中华民国政府特命全权大使),1958—1959年任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参赞,1959—1966年任苏联驻缅甸大使。曾是前苏联资深的高级外交官。目前,俄罗斯虽然已经将原苏共中央的部分档案(即现在存藏于“俄罗斯现代史料研究与保管中心”的档案)向国内外开放,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重要档案处于封存状态,《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就属于这一类。只有为数极少的科学院院士和学者享有查阅和…  相似文献   

5.
1949年6—8月间,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酝酿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全国政权之际,中共中央派刘少奇率领代表团赴苏访问,向苏共中央通报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中共建立全国政权后准备实行的内外政策,征求斯大林和苏共中央的意见,并求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关刘少奇这次率团秘密访苏的情况,现在已有一些论著以及译作述及。但其中有些情节记载各异,有的记述恐不很准确,或有与史实偏离之处。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研讨。  相似文献   

6.
1956年,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了一个国外共产党代表不能到会的“秘密报告”。这是一份标志着苏联的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足以影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苏关系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和反复的过程。在抗战时期,前苏联和旧中国的关系又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苏联出于其对外战略的需要,从1937年到1945年,对当时的中国政府采取了“大转弯”的政策。三件大事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变化。第一个事件,抗战初期苏联积极军事援助中国抗日。经过多年的反复与曲折以后,冷而未断的中苏两国关系,到抗战前夕,出现了转机。在面临日本侵略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南京政府为了寻求外援,决定调整对苏政策,准备实行“联苏御日”方针。苏联也意识到日本在亚洲的扩张野心,担心日本在侵华后北攻苏联,或者中国一旦…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据1992年7月14日出版的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德国柏林大学东亚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日前在柏林签署协议,决定联合整理出版苏联共产党、共产国际和红色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档案文献。这批档案文献原文系俄文,内容包括大量苏共中央、共产国际和红色国际有关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决议以及与中共关系等史料。这些文献均系首次对外披露,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9.
(一) 自从1953年9月3日至7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选举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起,至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他的第一书记职务为止,赫鲁晓夫前后执政十一年之久,是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高领导人中,执政较长的一位,因而对苏联的政治、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何梓林 《百年潮》2004,(8):19-23
修改赫鲁晓夫70寿辰的贺电 1964年4月3日,苏联方面公开发表了苏共中央二月会议决议和苏斯洛夫在全会上的反华报告,<真理报>还配发了一篇反华社论.苏共中央二月全会的决议声称:"苏共中央认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共产主义运动和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纯洁性的根本利益,要求从思想上揭露中共领导的反列宁主义的立场和坚决反击他们的分裂行动."  相似文献   

11.
在50年代初的中苏经济关系中,开办中苏合股公司是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事情。有的著作认为股份公司协定表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从后来毛泽东与苏联大使的谈话记录看,中国领导人对股份公司也颇有不满,似乎开办合股公司是苏联强加给中国的。这样说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美国已经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地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的初衷虽然主要是分割列强在华利益,但很快就发展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全方位指针,当然也包括其对外石油政策。为了打破英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美国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先是鼓励本国石油企业积极夺取海外石油,进而又确立了政府主导的"美国对外石油战略",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夺得了中东石油利益的主导权,为战后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统治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上海召开中亚问题小型研讨会崔志鹰中亚一些国家原属前苏联范畴,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相继独立。当前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如何?中亚国家的对外关系怎样?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在中亚地区有何新发展?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围绕这些问题,上海社科院欧亚所中...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与天然气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与天然气工业胡国松前苏联曾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其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不仅在前苏联能源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国际能源市场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前苏联各共和国中,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天然气工...  相似文献   

15.
乔治·布什政府国内政策特点探析钟文范宋霞乔治·布什总统早已卸任,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其国内政策毁誉不一。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其国内政策是“没有里根的里根政策”①;美国一些学者也认为:“布什继续走里根的老路,只是较少地强调取消管制和减税”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国共产党内,是谁最早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是谁反对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最早主张向国民党右派宣战的?是谁起草了中共四大决议,并在其中高唱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本文认为都是陈独秀。既然如此,那么陈独秀为什么又有所谓三次“大让步”,有所谓《汪陈联合宣言》呢?本文深入考察共产国际特别是苏共中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国共关系的实际状况之后,认为陈独秀未必应当为此承担多少责任。陈独秀1927年确实反对过工农运动“过火”,但这种反对是不是完全错了?本文也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17.
赫鲁晓夫执政年代,是苏联现代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最重要的政治现象,是赫鲁晓夫掀起的“非斯大林化”浪潮。这个浪潮冲击了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了苏联国内外政策一系列变化。这当中,当然也包括苏联对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应当指出,在斯大林逝世后的3、4年中,苏联并未有前后一致的东欧政策。一方面,苏联共产党内正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另一方面,东欧尚未出现使苏联认为不仅需要治标,而  相似文献   

18.
(一) 1950年1月.我跟张闻天从东北调到外交部“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为什么要成立这个代表团呢?原来是苏联为了支持咱们取代国民党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就向当时正在访问苏联的毛主席提出,建议中国赶快成立一个代表团,说苏联也要采取抵制行动,不开除国民党,苏联就不再出席安理会会议。毛主席当场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当即和周总理商定,马上对外宣布派张闻天为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9.
车志慧 《民国档案》2012,(2):132-138
20世纪30年代盛世才主政新疆后,实行亲苏政策,苏联势力得以全面渗透入新疆。40年代初,盛世才与苏联决裂,为国民政府谋求新疆"中央化"提供了契机。本文拟围绕中苏两国三方在有关新疆独山子油矿事务上的交涉,考察国民政府在盛世才配合下,如何将有关新疆的外交事务纳入正常的中苏国家关系轨道上来,并逐步深化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的职权,从而一步步将新疆的外交外事权收归中央,实现对新疆外交权的整合和掌控,逐步取消苏联在新新疆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36年下半年至1938年春。蒋廷黻出任国民党驻苏大使,此文即为蒋氏在西安事变后,送呈外交部的一份报告。其中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当时蒋氏对国际形势及中苏关系的看法,显然地,其中某些看法出于偏见或臆断,但这对于我们了解南京政府上层人士对苏联将在其后爆发的中日战争中采取何种态度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