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初俄国的移民活动是苏俄社会史的重要一页。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个选题却很少有人研究,甚至成为禁区。到90年代初,俄罗斯公布了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国家档案馆的有关史料;1994年出版了《满洲里的俄国侨民:军事--政治活动(1920--1945年)(文件集)》以及别切林查的专著《俄国侨民的东方部分》。在远东还召开了一次以《亚洲东部的俄国侨民》为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于该选题涉及中国东北地区与上海的俄国侨民问题以及早期的中苏关系,它当然也会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兴趣与关注。一、中国戍内联侨群体的形成20世纪俄国难民进入中国境内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曾同俄国蒙古金矿公司合作开采外蒙古金矿。清朝灭亡后,俄国操纵的外蒙古傀儡政府同俄国蒙古金矿公司重订开采合同。1919年,外蒙取消自治,俄国蒙古金矿公司恢复向中国政府缴纳税金。1920年6月,俄国蒙古金矿公司与美国蒙古贸易公司签订合同,把所有矿权产业全部租与美国蒙古贸易公司。同年12月,美国蒙  相似文献   

3.
1920-1921年,俄国遭遇严重旱灾,作为社会活动家的王葆真,理清当时复杂微妙的国内外形势,以赈济邻国灾荒为载体,积极推进中俄建交历程,率先在国内提出赈济俄国灾荒的倡议,发起成立俄国灾荒赈济会。本文通过一组王葆真女儿捐献给河北省博物馆的相关文物资料,揭开了俄国灾荒赈济会从创建到开展活动的一段尘封日久的珍贵历史。  相似文献   

4.
晓岷 《世界历史》2002,(1):121-121
北京大学历史系刘祖熙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的《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1 861— 1 91 7)》 ,是一部一系统、全面阐述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专著。全书分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 ,共九章 ,3 7万余字。本书通过分析 1 861年农民改革和 1 90 6年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评估地主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农民分化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揭示了俄国农民问题的症结。通过对俄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问题的分析、论证 ,指出了俄国赶超型工业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阶级君主立宪制过渡的复杂性。再…  相似文献   

5.
孙增德 《沧桑》2011,(6):81-83
1920年,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旅欧的梁启超甫一归国,便顺应历史潮流成立共学社。其宗旨是开拓新政治,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意在推进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他所开展的主要活动有编译新书,出版杂志,热心图书馆事业,以及派遣留学生。但由于资金所限,只编译新书一项开展得有声有色,即共学社丛书的出版。丛书的出版,传播了西方文化,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潮,很好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在现代文化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孙成木 《世界历史》2004,(4):130-131
改革开放以来 ,俄罗斯与我国的交往日益密切 ,俄国东部移民开发自然引起我国各方面的关注。王晓菊博士的专著《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 2 0 0 3年 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版的。本书以俄国史为背景 ,多角度地透视了 1 86 1— 1 91 7年东部移民开发  相似文献   

7.
正广西武宣县二塘镇大琳村,1920年代出过一位留学欧洲的学子,名叫覃仲霖。根据覃仲霖本人在1960年代留下的一份个人简历显示:覃仲霖,1900年生,于1915年至1919年在武宣中学就读,19岁时,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奋,考取了上海法文专修学校。在法文专修学校入读1年多后,于1920年11月由上海赴法国实行勤工俭学。后又于1925年11月转学到俄国。  相似文献   

8.
自1920年4月至1922年11月存在于俄国远东地区的远东共和国,作为苏俄与日本之间的缓冲国,为苏俄的巩固与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远东共和国的历史证明,列宁根据当时苏俄的实际情况与远东地区的局势制定的外交策略是完全正确的。本文论述远东共和国的创建及其历史作用,以纪念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0周年。  相似文献   

9.
正1、俄罗斯领事馆(含俄国、苏联)开放时间:1俄国领事馆:1907年1月14日~1920年9月2苏联领事馆:1924年7月29日~1962年9月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红军街龙门大厦、哈工大博物馆);巴洛克建筑风格(吉林街52号);俄罗斯建筑风格(耀景街22号)馆址:最初为中东铁路局楼内,后迁至吉  相似文献   

10.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资料》一书(郑异凡编译)。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列宁有关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论述,收入1918年9月至1922年9月间列宁所写的信件、便条、批注和为俄共(布)中央起草的决议等共十三篇。第二部分是俄共(布)中央的有关文件,其中包括1920年12月1日党中央关于《论无产阶级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伊朗卡扎尔王朝素有军事改革传统,但直到1879年,俄国军事使团赴伊之前的军事改革都收效甚微。俄国人建立起的伊朗哥萨克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伊朗政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旅团实质上是沙俄加强其在伊朗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十月革命后,白俄军官控制旅团,并以伊朗为对抗苏俄的前沿阵地。但1920年秋,旅团转而由英国人控制,并于1921年底被整合进新建的国民军队中。  相似文献   

12.
张建华 《史学月刊》2020,(1):117-129
中俄交往始于蒙古西征和金帐汗国时代(1238-1480年),中国学人撰写俄国史自1878年刊印的鹭江奇迹人的《俄国志略》,到今天已经有整整140年的历史。中国的俄国史学科伴随民族命运、国家危机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而生,自诞生之日起即负有学人情怀、民族重任和学术职责三重使命。因此,俄国史学科在中国一直发挥着“知夷”和“盗火”的两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俄国史(包括苏联时期和俄罗斯联邦时期)研究获得了70年的巨大发展,主要成就有:1985年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成立(1992年英文更名为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史研究会),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国家有关部委及党政机构纷纷设立俄国史或俄罗斯问题研究机构,建立了从历史学学士、俄国史硕士到俄国史博士的三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俄国史和俄罗斯问题研究的专业期刊创立并连续出版,大量的俄国通史、中俄(中苏)关系史、专题著作、各类教科书、翻译著作(来自俄文、英法、法文、德文、波兰文等)出版,中国俄国史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俄罗斯学”新学科正在建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在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期间,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德米特里·列奥尼多维奇·霍尔瓦特,代表沙俄的残余势力,以中东铁路为据点,在日本等外国武装干涉者的支持下,拼凑反革命军队,并组织了“全俄临时政府”,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东铁路的中国工人为了捍卫十月革命成果,和俄国工人一起,发起了多次规模不等的罢工斗争。1920年3月,在声势浩大的“驱霍运动”中,霍尔瓦特被赶下了台,从而结束了沙俄残余势力在中东铁路的统治。  相似文献   

14.
一中亚在十月革命前,是沙皇俄国最落后的边区。19世纪中期,沙俄征服了中亚后,在中亚建立了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希瓦和布哈拉两个汗国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属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风暴波及中亚地区。同年10月28日,在土耳其斯坦的中心——塔什干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人、士兵的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机构——土耳斯坦委员会,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到1920年,苏维埃政权在中亚广大地区(包括希瓦和布哈拉)陆续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张旺 《文史天地》2014,(4):84-87
正一、苏波战争与《里加和约》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为了自己的生存,被迫于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割地的《布列斯特和约》,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等地的管辖与主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为德国所控制。从此,在苏德、苏波关系中出现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问题"。1920年4月下旬,波兰军队在协约国的怂恿下,对苏俄发动了进攻。战争初期,波兰军队长驱直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战线过长而遭致苏俄红军反击,红军不仅收复  相似文献   

16.
中苏正式建交为1924年5月31日。从十月革命后到中苏建交前共六年半的时间里,中苏两国之间共签订了九项临时协定和协议: 1.《伊宁会议定案》1920年5月27日2.《中东路与俄国贝加尔路临时交通办法》1921年1月9日3.《黑龙江官府远东政府开通边界章程》  相似文献   

17.
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期,学术界认为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在中国最早的介绍始于张荫麟。其相关撰述见于1928年1月和11月出版的《学衡》第61期和第66期上译述的《斯宾格勒之文化论》。最近,经王敦书查证,认为李思纯是向国人介绍斯宾格勒的第一人。①其介绍见于1923年10月出版的《学衡》第22期刊载的《论文化》一文。这种说法不确。实际上在李思纯之前王光祈写于1920年10月26日刊于1921年2月15日出版的《少年中国》第2卷第8期上的《旅欧杂感》一文中就提到了斯宾格勒的著作,其记述如下:欧洲大战后(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者注)一般学者颇厌弃西方物质文明,倾…  相似文献   

18.
张奕曾 《炎黄春秋》2003,(10):69-69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曾多次表示,要废除帝俄同中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并准备在完全平等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新的关系。为使中国人民了解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华政策,苏俄政府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先后两次发表了对华宣言。  相似文献   

19.
孙成木 《世界历史》2001,(5):109-110
1917年,俄国存在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毁于一旦。什么原因使然?祝政宏的专《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后日子——沙皇灭亡前的上层危机》(海南出版社2000年出版,约28万字)从一个侧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中国的俄国史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1975年的秋天,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一位84岁高龄的老党员——刘世厚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交给了广饶县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看,居然是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不禁喜出望外。随后,又将这本小册子带到上海去核实,最终确定这正是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第一个版本。这本小册子就是周恩来一直要找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文译本。这本"红色经典"被该农民党员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