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年底,我独自一人背上行囊,踏上了万里之遥的旅程——加拿大多伦多探亲旅游。  相似文献   

2.
万里在农村改革中的思想和实践,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7年6月至1980年2月,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一个省的局部地区实行农村改革。邓小平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有功的”;坊间传说,“要吃米,找万里”,就是对这一段情况的概括。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2月到1988年4月,万里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并在一段时间内兼任国家农委主任,分管农村工作,具体指导全国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万里对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有下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旅游》1999,(11)
鳞龙山自然风位于北京怀柔县黄花城乡境内,距北京80里,距怀柔县城40公里。“黄花古镇暮云间”。黄花城自古就是长城军事重镇。这里关山重重,敌楼幢幢。峰高林密,溪涌路险。古人曾有“万里黄云百二关。九陵烟树接群山”、“水涌石梁断,溪吞山郭斜”等诗句。而巍峨峭峻的鳞龙山,正位于这群山之首。鳞龙山峰崖高耸,花岗岩石林挺拔状观。堪称华北一绝。鳞龙山怪奇神秘,景区内不但有天生的“神符崖”、“神字石”更有那一将军峰”、“神鹞九子峰”、“达摩石”、“神马石”、“骆驼峰”等各具形态,维妙维肖。且各存神话传说。听来趣…  相似文献   

4.
刘典 《湖南文史》2012,(9):56-57
“上班点卯”的由来 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不得有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这是古代做官的基本原则之一。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现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下作制不同,整体来说是上班上得早,下班也下得早。早在两千年前的《诗经·齐风·鸡鸣》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妻子早晨催丈夫起床上班说:“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所以按时上班就需要很早就起来准备,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就有了“上班点卯”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图表是我国史书中一门独特的学问。我国古代史籍和地方志,用各种图录和史表来表达难以文辞形容的事物,简明扼要,所以图表在史书中起有一定的作用。图,是用各种图录表达的形式。《说文》:“计画难也,从囗图、难意也。”就是图画必先规画,有解决难以文字表达的意思。前人说:“无图不足表形象,原于周时司会所掌。”所以古人著书“左书右图”,相资而成。因为图象之学,不是文字口耳所能授受,其贵在目击能知情理;“河图”“洛书”是古人描绘天象、地理,为图象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叶梓 《丝绸之路》2009,(17):38-43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砚,虽居其末,却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舜有两个女儿,生有灵光,可照方圆百里,于是一个名叫“宵明”,一个叫“烛光”。这两位中国的“烛火”女神,大概是古人对于灯火之始的想象。然而,中国的灯火之路却远没有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中华遗产》2007,(3):150-151
犀角,亦称文犀角,是世界上著名的牙角料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犀角即已受到重视,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犀子和猎犀、获犀的记载。古人视犀牛为“国之宝”,把犀角称为“物之珍”,是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享用的物品。《韩诗外传》中说“太公使南  相似文献   

9.
大跃进时期,安徽是受左倾错误折腾的重灾区,出现过“重新挎起讨饭篮子”“背井离乡”的惨景。1961年,安徽实行责任田,大范围成功。不久,却遭受无情打击,责任田被迫彻底“改正”。1977年6月,万里主持安徽工作,大胆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安徽农村重又“风调雨顺”,始有“要吃米,找万里”民谣的流传。责任田的内容很简单,可是,它在安徽及中国农村所经历的风雨却是非常复杂和惊心动魄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本文所要触及的深义。  相似文献   

10.
张佳 《文史月刊》2009,(11):53-53
“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美好字眼,它总是带给我们亲情和温暖。而“家”这个字的结构却是耐人寻味的:“宀”下一“豕”,“宀”代表屋子,“豕”代表猪,这是现在人们对这个字的通常解释。然而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奇怪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家呢?既然“家”是人住的地方,为什么不用“屋内有人”来表示,却偏偏用“屋内有猪”呢?  相似文献   

11.
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谓之三才。三者关系与作用在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历程中是逐渐得以深化的。弄清这一点对研究中国古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与实践具有深刻意义。受中国原始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早在先秦时代,农业要兼顾天、地、人的思想体系就已初步形成了。《荀子·天论》曰:“夫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是谓之能参”。参意协调。此文是将天、地、人看作一个系统,强调三者的各自作用,谓只有各尽其职,相互配合,方能达到正常的效益。但在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三者各自在此系统的作用在人们的意识中仍是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古人常把别人的来信尊称为“大函”,这当然是客气话。但我却看到了一封实实在在的“大函”,这便是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给我父亲的一封来信。  相似文献   

13.
桑颖新 《收藏家》2010,(9):53-60
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由来已久。《物原》中有“禹作屏”之说,这种说法虽然最早,但没有确切证据。到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之名,早在战国时期已有。  相似文献   

14.
说“口凡有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卜辞中屡见“■(即《甲骨文编》151页第6行以下所录之字)凡有疾”之语。“■”当从徐宝贵说释为“肩”,“凡”当从唐兰说释为“同”。“肩”字古可训为“克”。“肩同有疾”,意即能分担王疾,反映了古人认为尊贵者的祸咎能移给臣下的想法。卜辞中还有“克兴有疾”之语,应与“肩同有疾”同义。  相似文献   

15.
璧,一般多解释为“圆形中间有孔的玉”。这种解释在《尔雅》、《说文》等古代字书以及许多先秦文籍的笺注中,能找到大量依据。这说的是位居玉质礼器“六瑞”之首的狭义的璧。这种璧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存在,对其原始功能,学者们自古至今众说纷云,看法不一。但至迟到商、周时代,璧已演化成为政治文化与宗教理念的载体。古人崇玉,认为美玉聚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光华,能给人带来吉祥福瑞,甚至还能成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璧体圆象天,中孔意通,所以,  相似文献   

16.
从“天”的大量异名入手,分析了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理性认识和哲学思考.异名所含语素“虚”、“空”、“高”、“寥”、“苍”、“青”、“碧”、“玄”等,表明古人对天的直观感受是虚空、高远、颜色或蓝或黑;语素“圆”、“穹”、“盖”、“九”、“璇”、“均”等,反映了古人对天的形体与状态的分析与推断;语素“清”、“上”、“皇”、...  相似文献   

17.
文伯 《炎黄春秋》2005,(6):12-12
古人说,“仁者寿”.今人说,“好人长寿”,“仁者”和“好人”,都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光明磊落,其精神状态多良好,这对人体健康自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人仅靠一个“德”字,还是难保长寿的,世界上不是有很多好人都是英年早逝了吗?科学的说,人能做到“三净”,才可基本满足长寿的要求。这三净就是:体外净,体内净,心里净。  相似文献   

18.
快感缺乏症     
有位来访者,已婚,自诉有“性成瘾”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其行为更接近于某种奇特的“收集癖”:他早在结婚前,就已集齐“十二星座”。来咨询的时候结婚不满两年,却借着经常出差的职务之便,又集齐了“十二生肖”。  相似文献   

19.
张玖青 《古籍研究》2000,(4):12-15,64
柳永,宋代著名词人,其词当时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巨大声誉,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然自宋以降,人们对柳永及其词的评价却是聚讼纷争,褒贬不一。对于柳永词的艺术技巧和慢词创作的贡献基本上是古今同调,一致称赞,对于其词思想内容及其人的评价,今人与古人分歧就颇大了。人体上来说是古人贬而今  相似文献   

20.
“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通过对先秦文献典籍的检索,我们发现古人对“史”的用法主要有这样五种类型,或古人对“史”的用法中包含有这样五种含义。第一种是用“史”来泛称“史官”①。这种用法最为普遍和常见。其中,它里面又包含有三种略有差异的情况。一者是笼而统之的。比如,《左传》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