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山茶》2010,(10):26-33
我们的官方路线西线:丽江→香格里拉→稻城→雅江→雅安→成都。行车距离1310公里 当飞机行近在云南西北部的山区时,2010年BMWX之旅也即将在美丽的丽江开幕了。这一刻我知道.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即将迎接着一种崭新的工作和生活,这未来九天时间的挑战中,我们必须坚持在路上.并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慕雪婷 《风景名胜》2021,(7):0223-0223,0225
成都是一个时尚的城市,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的城市。提到成都,人们就会想到成都的悠闲、安逸和悠久的历史。成都的人和成都本身一样,给人一种随和、悠闲的感觉。他们喜欢打麻将、去茶馆喝茶,休闲活动多种多样。太古里作为成都高端的商圈,代表了成都的未来,也包含了成都的过去。是成都的代表商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人的生活意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流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1:7岸的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流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流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存在着路径依赖及路径依赖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4.
邬维薇 《旅游》2010,(8):78-81
都说成都是最适合生活的地方,这里的美食多得可以编成歌谣,这里的茶馆遍地开花,这里的人们太过悠闲自在,古蜀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天府之国的自然馈赠。造就了这样一个天堂般的城市。身在成都,经常也不禁为成都人休闲小资的生活态度感叹。成都人真算得上是及时行乐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信步于宽窄巷子被岁月磨砺的青石板路上,巷子里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似乎要将人拉回到明清时代:满眼的灰墙、青瓦、雕梁翘檐;触手可及的拴马石、钢钉铆过的墙面……喝茶对成都人来说就像吃饭那样不可或缺,在城市纵横交错的道路上,在生活形形色色的奔波中,茶馆里一张藤椅正是一艘平静的小船,载看成都人通向安闲生活的彼岸.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学写议论文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笔下有股浓郁的哲理味,让人读后不仅受启发更受感染;而有的同学不仅认识肤浅,而且语言干巴表达枯涩,虽然也有分析论证,但写来写去就是缺少一种哲理味,不能打动人。怎样增加议论中的哲理味呢?有没有简便易学的方法呢? 方法之一:翻新成句,提出全新见解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原成语、名言的否定来表达生活的新见解,增添议论的哲理味。比如:“老马识途”→“老马未必识途”:“敝帚自珍”、→“敝帚不必自珍”;“崇洋媚外”→“崇洋而不媚外”;“轻车熟路”→  相似文献   

7.
一 王光祈(1892—1936),字润屿,又字若愚,四川温江县人。他9岁入本地私塾读书,13岁离开家乡来到成都,就读于四川名士胡雨岚创办的成都第一高等小学堂。1908年,王光祈考入有名的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丙班。在这里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许多同学后来闻名于世,如郭沫若、曾琦、李人、周太玄等人。 王光祈思想活跃,参加过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1913年中学毕业后,为生活所迫在成都一小报社任编辑,后因不愿“随波逐流地鬼混”而止。1914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辗转上…  相似文献   

8.
再见成都     
<正>有人说"成都的好,住在那里的人不觉得,玩在那里的人不觉得,爱在那里的人不觉得,只有离开那里的人,才觉得。"是的,只要离开,就会开始想念。成都,一座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名城。走入成都,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包容和热情,成都人热爱生活,自带幽默,爱打麻将、爱喝茶、爱吃、爱耍……成都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每一位前来的游人过客。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数学建模的方法、原则、应用过程及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中学教学的实例出发,一方面探讨了数学建模思想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意义及对创新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建模也对素质教育起到的很大的作用。数学建模框架图是:实际问题→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应用→检验与评价→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梁静 《巴蜀史志》2002,(4):58-60
“巴蜀天府 地杰人灵 劼人先生 一代哲”李劼人先生是近代成都坛的一枝奇葩,他“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成名于斯”,其作品采用地道的成都市井方言俚语展现了旧成都的风土民情。他从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巴蜀化的强烈归属感,蕴涵着深刻的化内蕴和川西特色,无怪乎有人盛赞其作品为“描绘四川一隅近代城市、乡镇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大慈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区东部,是唐宋时期成都最名的佛教寺院。佛教产生于印度,传人中国后不断发展,对中国人的政治、化和生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寺院是佛教化的重要载体,至今人们没有进过寺院的为数甚少。汉至南朝时期成都是佛教从西向东传播的中转站之一。成都在佛教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中国佛教史上意义非常。成都的大慈寺曾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对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化影响巨大,因此大慈寺的佛教源远流长,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2014,(6):26-62
旅行环线:台北→台中→台南→垦丁→都历→宜兰→台北全程1362公里,历时7天 台湾自由行让更多大陆人走进了台湾,但大部分人记忆中的台湾依稀是小学课本中接触到的阿里山与日月潭,罗大佑那经典歌声当中挥之不去的鹿港小镇,还有台湾综艺节目的士林夜市小吃与电影《海角七号》里垦丁的爱情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成都梦游     
杨黎 《山茶》2009,(7):102-113
我住中午醒来。这是2009年3月的一个下午,阴了几天的成都任中午出了点毛毛太阳后,现在又阴了。这就是成都。一年365天,有100天是这样的。另100天是纯粹的阴天,还有100天可能出太阳,剩下65灭,那要看心情。记忆中,我昨天似乎是和徐旭辉有约,今天去芳邻路上文康开的酒吧“芳邻旧事”下围棋。徐是吉木狼格的朋友,原四川甘洛县中学教师。他早已下海发财,移居成都过着新成都人的休闲生活。那就是喝茶、下围棋和斗地主。  相似文献   

14.
旧时成都人在日常生活以外,尚有许多民间的朝拜节庆活动,有趣的是,这些活动分布在一年的几乎每一个月当中,若按今日的观点看待,这中间既有迷信的;也有非迷信的,既有宗教的,也有非宗教的.总之应看作是旧成都的民间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人们的生活不乏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桂林 《旅游纵览》2009,(6):30-33
<正>在锦里,做一尾闲逛的鱼对于成都锦里,我一点都不陌生。短短一年半时间,我去过三次,而且千山万水地飞过去,仅仅因为老成都生活安逸,美食诱人。这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即使走了还想再来的城市,尤其是锦里。  相似文献   

16.
成都人善于接纳。很快就接受了“重庆麻将”。但就像成都人接受重庆火锅一样.接受的同时总是不忘记要动点手脚,改造一下。成都人比起重庆人来.性子耍温和一些.对时间的感受也要缓慢一些。推倒就和,成都人觉得总不够文气。也过于仓促.不那么过瘾。于是,在重庆麻将“推倒和”的基础上,成都人来了个“打缺”……  相似文献   

17.
府河、南河合称府南河,是岷江水系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自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以来,府南河一直是古成都通往荆楚的交通要道,是成都经济、化形成发展、繁荣的命脉,被成都人称为“母亲河”:  相似文献   

18.
西水坡遗址仰韶时期墓葬可分为三期,一、二期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三期出现了较多的二次合葬,说明埋葬习俗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整个墓葬分为墓群→墓区→墓地三个层次,这是家族→氏族→胞族三级社会组织的生动反映,而氏族是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尽管家族从早到晚呈现出独立化增强的趋势,但人们的很多宗教、祭祀事务以及大型的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氏族范围内进行的,家族并没有脱离氏族的束缚。当时人们之间的血亲关系还十分牢固,男女的地位基本平等,以氏族公社为基础,过着原始的共产制生活。  相似文献   

19.
徐学书 《成都文物》2000,(3):69-72,50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夸张诗句,不知使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蜀地望而却步,误以为蜀中自古便封闭落后。清代成都“穿城九里三”的规模,更使得不少人推想清代以前成都的城市规模恐怕更小……。多少年来宣传中说到成都历史最鼎盛之时只不过是晚唐时期有“扬一益二”之称。不少人多年来一直误认为成都自古便是封闭落后地区,由此亦严重影响到成都的对外开放和人们建设现代化成都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徐俊霞  木子 《旅游》2013,(3):10
之前对成都的印象一直很淡薄,当我的双脚一步步接近这片土地,沿途的青山绿水已经俘虏了我的心,置身在成都的怀抱,身处烟火红尘,却恍若世外桃源。世上总有这样的地方,让人去了,就不忍离开,让人未曾离开,已然怀念。早就听说成都人喜欢喝茶,真正到了成都,才知晓茶文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