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籍研究》2000,(3):117-118
程千帆教授1913年9月21日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系。1940年2月至1941年7月在四川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任国教师。1941年8月至1942年7月任乐山武汉大学中系讲师。1942年8月至1943年7月任成都金陵大学中系副教授。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任成都四川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指的“首任”.系从福州建市算起。民国31年(1942年)4月1日,福建省政府明令省会福州成立市政筹备处.后于民国35年初建立了市政府。黄曾樾是福州市政筹备处的最后一任处长(1944年10月至1945年12月),转为市政府成立后的首任市长。  相似文献   

3.
正王文原名刘郁文,1922年8月出生于河北蓟县(今属天津市)。1942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44年赴晋察冀根据地参加革命,改名王文。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受党派遣回北平从事地下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任北京市委办公厅秘书组组长、叶剑英秘书。1953年被调进中南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副科长。反右前夕,因接待林希翎而成为中南海第一批右派。1979年改正错划右派后,被调到全国人大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受父亲周叔瞍的安排,周一良(1931—2001,安徽东至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从8岁起便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前后达10年。18岁时周一良因接触五四新文艺作品而萌生到北京(当时叫北平)读大学的想法。但周一良当时一无数理化知识,二无高中文凭,无法投考正规大学本科,不得已只好报考了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燕大国文专修科是为培养中学国文教员而特设的,学制两年,  相似文献   

5.
抗战后期中共对美援的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后期,中共曾努力争取享有美国对华租借军事物资(简称美援)的分配权。1942年5月,中共改变以往对美援可能助长蒋介石摩擦政策的担心,提出分享美援。至1945年夏,争取美援工作经历4个时期:1942年5月至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为展开时期;1944年7月至1944年10月赫尔利介入国共谈判,为高潮时期;1944年10月至1945年4月赫尔利称美国禁止给中共武器援助,为挫折时期;1945年4月至1945年8月15日朱德要求美方停止对国民政府租借法案的继续执行,为观望并最终放弃阶段。几经波折,终因意识形态的差异、共同利益的逐渐缺失等原因,致中共争取美援失败。在此过程中,中共逐渐把握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积累了初步的外交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维达 《民国档案》2022,(2):131-144
1937—1945年,张君劢与蒋介石之间关系经历了“合作-分歧-缓和”的过程。从1938年互换函件到1939年蒋介石同意张君劢创办民族文化书院可称为二人短暂的“蜜月期”。自1940年张君劢同曾琦联名致函蒋氏起,张蒋关系逐渐疏远。1941年北平沦陷区国社党人接触敌伪,加深了蒋氏对张氏呼吁民主动机的猜忌。1942年昆明“倒孔”学潮后,蒋介石对张君劢的不满爆发,将其软禁于重庆汪山,二人关系跌落谷底。1943年起,因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张氏主动示好,张蒋关系有所缓和。1944年蒋氏批准张氏赴美,后任命其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全面抗战时期张蒋关系的分合,主要因二人对宪政理解不同和政治性格不同所致。因自身秉承反共立场及受民国政治逻辑制约,抗战中后期张君劢政治态度并未“左转”,仍对蒋介石寄予厚望并与之合作,希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7.
1942年初春,当时的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在嵩县招收了50名第十五届春季班新生,我名列其中。因同时又考取了洛阳海关关员(只招10名),所以我就打算去海关就业。此时,正在河南周口逃难的父亲连写数封快信,劝我立即学医、不要就业。他说:“你十七八岁,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舍此年龄耽误读书机会,以后再想正规上学读书就难了。何况河大医学院设备精良,师资力量雄厚,条件不错。国难当头,生活固然困难,但有父兄在,自当鼎力扶持你上学读书。医生是治病救人,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医生,且医生不至于轻易失业、看人眼色、巴结求人。”我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决定走从医之路。  相似文献   

8.
《铁军》2016,(12):F0002-F0002
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坐落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温塘村,馆舍原系清成丰年间王家民宅。1943年底,新四军十六旅挺进苏浙皖边,开辟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在长兴温塘村练兵场召开,粟裕任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驻地仰峰岕,原十六旅改编的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移驻温塘村王宅。1961年温塘旧址被公布为浙江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建立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文物保护管理所。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17,(5)
正进入中南海我十几岁时随父亲从河北老家到北平。解放前父亲是北平一家车行的司机。1944年我18岁时,父亲托人把我送去了新街口南大街的永茂车行当学徒。日伪统治时期,中国人没有地位,学徒工的生活很辛苦。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北平迎来的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接收大员。本想今后的日子会好过些,不料国民党和日本人一样,都是欺压老百姓的活阎王。当时北平城里流传一句歌谣:"盼政府、想政府,政府来了更受苦。"可见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0.
唐明 《世纪》2022,(4):86-89
<正>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先生(1912—1988)是我父亲唐振常先生(1922—2002)最尊重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于1943年底认识,至1988年底黎澍逝世,交往达45年。记者与主笔编辑1943年11月间,黎澍到重庆,准备担任《华西晚报》主笔,兼为《华西日报》编文艺副刊。12月底,黎澍到成都正式上任。父亲为这两家报纸的副刊写稿而和黎澍多所往还,又因一些他们共同的朋友的关系,更趋熟悉。父亲常去他们的住处五世同堂街谈天,也常一起坐茶馆,吃小吃。  相似文献   

11.
厉恩虞(1919-1978年),男,南京人,1940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194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青年救国社”,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1943年底至1944年初,按照中共地下党的指示,厉恩虞团结广大师生,利用日伪内部矛盾,采取合法手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毒运动”,他是这场运动的领导人。1945年12月,厉恩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他由党组织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上海青年会职工业余学校教课,宣传马列主义,宣传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宋毓瓒 《文史精华》2011,(2):53-58,1
前言 1942年.我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经济系。年底进入当时的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亚毛纺厂的前身)。当时我在统计部任职员,半年后调入工友人事组(相当于现在的劳资科),负责计算工资。我历经沦陷时期、国民党时期。直至解放。1952年“五反”后。我被提升为人事工资科科长。文革期间下放劳动。  相似文献   

13.
谢婷婷 《文史春秋》2022,(11):54-58
<正>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创办于1932年,校址在桂林雁山,前身是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4月改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8月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国立桂林师范是中华民国时期著名高等师范学校之一,与民国六大高师并称,是中国西南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源头之一。1944年6月,侵华日军南下逼近桂林,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被迫西迁,辗转迁至丹洲(今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平越(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办学,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次年的1946年初才全部迁回桂林。  相似文献   

14.
肖璋先生,字仲珪,1909年3月26日生于山东济南府,原籍四川省三台县.父亲肖龙友(名方骏),光绪丁酉科拔贡,早年从政,晚年行医.肖先生幼读四书五经,13岁考入中学,17岁进北京大学,读国文系,23岁毕业.解放前曾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专任讲师,国立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辅仁大学国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9年至1980年兼该系主任.曾任第一届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社会兼职有: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训诂研究学会顾问,北京市语言学会学术顾问等.  相似文献   

15.
李银 《中国钱币》2005,(1):58-58
1942年,鲁南专署建立了北海银行分支机构鲁南办事处,后更名为鲁南支行,下辖五个县,隶属滨海分行,1944年7月升为鲁南分行(以下通称鲁南分支机构)。1943年,为驱逐法币、打击伪钞的货币斗争需要,鲁南分支机构开始发行北海币,直到1945年6月,鲁南、鲁中、滨海三区统一发行北海币,才停止单独发行。鲁南分支机构发行的北海币(辅币券除外)都是由总行代印。当时总行驻地滨海。1944年冬季,鲁南分行在平邑天宝区建立了自己的印钞厂。印钞厂规模很小,有四、五个人,石印机印刷,只印辅币券。钞版及原材料由总行提供。鲁南分支机构发行了多少种北海币无史料…  相似文献   

16.
庚辰 《文史月刊》2009,(5):10-11
1937年,陈伯达来到延安,当时正值陕北公学刚开始创办,由于陈伯达曾在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教过书,中共中央组织部便安排他到陕北公学当了一名教员。  相似文献   

17.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为便于华北地下工作的开展,将北平地下党北系和南系合并(北系是指抗钱以来一直在北方发展的部分,南城工部领导;南系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周恩来南方局领导的地下组织,多数成员是西南联大的学生),统一归华北城工部领导。这时,城工部部长刘仁再次提出,让傅冬菊回北平做父亲傅作义的工作。于是,王汉斌把傅冬菊从天津调回了北平。  相似文献   

18.
1945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因国文系主任谢六逸去世,院长齐泮林特地跑到陪都重庆招聘教师。当时全国只有8所国立师范学院,按现在的说法都是重点大学。据1991年编辑出版的校史记载:当时“尽可能地增聘教授,使一些驰名全国的学者荟萃于此”。8月,姚老应聘为贵阳师院国文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19.
我这一家子     
正回家了1947年5月,中共上海局青年组组长朱语今派我由上海回到武汉,利用家庭社会关系开展地下活动。我父亲童璋当时是湖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主任,全家住在汉口保华街保元里9号楼上,是银行职工宿舍。父母和五个孩子,一共有七口人。我是老大,1921年生于北京。恩施高中(湖北七高)毕业后,1942年暑期考取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当时父亲在湖北农业改进所工作,要养活祖父母、夫妻二人和五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苦。我去重庆时的路费是母  相似文献   

20.
<正>何澄(1880—1946年),字亚农,号真山,山西灵石县两渡镇人。1901年前往日本留学,1905年经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后隐身而退,于1913年起定居苏州,先后建造私宅"两渡书屋"和后来成为名园的"灌木楼"。1945年离开苏州北上,途经北平,寄居张大千寓所,翌年5月因患脑血栓病逝于北平。灌木楼为一幢西式楼房,砖木结构,两层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