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第一站途经怀来。当时怀来县令吴永将慈禧在怀来的情况详细地记了日记。朱鸿飞先生的这篇文章就是根据吴永日记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
《纵横》1996,(5)
编辑同志: 贵刊1995年第六期发表的《慈禧庚子年三过中秋节》一文,我认为有两处与史实不符:一、说慈禧在太原“休息两天,赶紧起程了”;二、“太后銮驾到西安后,赶上闰八月的中秋”。 据曾任怀来知县后随驾到西安的吴永所  相似文献   

3.
散叶     
<正>一碗粥换来六品顶戴1900年8月14日慈禧逃出北京城,其后两日里滴水未进,粒米未沾。直到两日后到河北怀来,县令吴永冒雨奔波几十里在榆林堡接驾,进献了一碗小米绿豆粥、五颗熟鸡蛋,让慈禧涕泪交加,那时吃饭连双筷子都没有。吴永三天磨穿一双靴子,为其忙前忙后张罗。慈禧终于从生存线上挣扎出来。吴永在慈禧西行中一路相伴,颇受慈禧器重。就连曾经给吴永做饭  相似文献   

4.
慈禧后庚子西狞,怀未知县吴永迎驾受知。吴晚年口述始末,由其友刘治襄笔之成《庚子西狞丛谈》一书。近日湖南岳麓书社为之重刊。当初版出,即有译本传播,推为信史。予披读,觉其中有可述之事三: 1.吴永陈外事于慈禧后前为李莲英及军机大臣所忌 吴云: “太后喜闻外事,每召见陈奏公事毕,辄温言霁色令随意说话。予每为陈述地方利弊,民间疾苦,每问一事,必极端竟委,娓娓忘倦,往往至一二钟之久,方始告退……一日,在西安行宫,李监忽附耳告曰:“尔已闹大乱子矣。”予问何事?曰:“尔昨日于老佛爷前,曾作何语?今日诸军机入见,均大碰  相似文献   

5.
庚子"归政照会"事件,学界向来众说纷纭。通过对当时人记载的梳理与勘比,基本上可以勾勒出"归政照会"事件的来龙去脉。即由罗嘉杰搜集情报后于五月二十日上书荣禄,情报涉及归政、兵马、钱粮等条目,荣禄据以秘呈,慈禧在二十一日的御前会议上隐去归政条目后以"照会"的形式出示群臣。庚子五月并没有真正的"归政照会",所谓"照会"出自慈禧的"移花接木",且察析时人的认知,"归政照会"就是庚子宣战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幸运有时会穿花拂柳而来,有时会踏着兵荒马乱而来.清代吴永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向慈禧献上了三碗小米粥,慈禧给他连升三级,从七品知县直接升为前路粮台会办,升到五品或从四品这个级别.不但得见天颜,见到了慈禧和光绪帝,而且一路陪慈禧西逃,患难与共,共度时艰,成了慈禧那段逃亡生活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7.
正1900年这个庚子年对晚清王朝注定非同寻常。列强干涉慈禧"己亥建储"和"归政光绪"等,使执掌王朝最高权力的慈禧雌威暴怒,对列强十一国宣战,导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率光绪帝等仓皇"西狩"。可是,在接到朝廷向列强开战的谕旨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封疆大吏,不仅没有遵旨执行,反而与西方列强签订《东南互保章程》,明确东南各省在不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8.
光绪与慈禧帝后矛盾的演化对晚清政局影响殊大,二者政争在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时达到高潮。此间,慈禧以凌厉手段一举粉碎帝党集团,使皇帝成为囚徒,帝位虚设,徒有其名。其后,慈禧仍未甘心,试图稳底废黜光绪。为此,历戊戌、己亥、庚子三年,清朝出现了严  相似文献   

9.
陈德辉 《江淮文史》2011,(6):148-155
晚清新政是辛亥革命前主要由慈禧主持的10年改革。这一段历史颇具争议。笔者根据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下。晚清新政的缘起晚清新政是慈禧在庚子事变后、《辛丑条约》签订前决定推行的。慈禧在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一手扼杀了"百日维新"。时隔3年,她为何一反常态,按照维新的乐谱  相似文献   

10.
庚子年清政府对外"宣战"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天祥 《史学月刊》2006,(1):127-128
百余年来,不少中国近代史作,甚至包括现行的大、中学校的历史教科书,几乎无一不把庚子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即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给内阁的“上谕”作为“宣战诏书”来解读(如清季举人、官员李超琼在事变后不久写的《庚子传信录》中有“二十五日,明诏宣战”、“二十五日,谕旨宣战”的说法。别详《义和团史料》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13、252页;自庚子事变至今日,此说仍陈陈相因而不易。  相似文献   

11.
奕勖作为总理衙门的主持人,在义和团高潮期间的表现,长期被认为是主张“剿团”的,因而与慈禧关系十分紧张,以至于慈禧“欲杀奕勖”,后因城破而免。义和团也认为,奕勖信教,提出了“杀一龙二虎三百羊”口号。二虎之一就是奕勖。但是,新发现的档案史料表明,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前后,奕勖一直为慈禧出谋划策,对其言听计从。二人关系诡秘,其亲密程度,无人可比。当八国联军已经兵临北京城下时,慈禧几乎每天都见奕勖与载漪,密商对策;相反,军机首辅荣禄受到了慈禧的冷落。庚子七月初一日至十九日间,慈禧居然召见奕勖达16次之多,且与载漪同日召对,共谋西逃之策。而作为武卫军统帅的荣禄,则丝毫不知出逃之决定。本文还揭示慈禧与奕勖这种不寻常关系的由来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每当我们想起小平同志这句话时,总忘不了在庚子那年(1900年),八国联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山河破碎时,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却抛弃了她的臣民,仓皇逃到了西安苟且偷生。硝烟散尽,人们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将更多的目光投给了北京和西安这两座城市。因为北京惨遭血洗,而西安住着慈禧。可从北京到  相似文献   

13.
陈佳乐 《文史月刊》2012,(Z3):23-24
庚子之乱后,时局呈瓜分豆剖之势。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统治阶级为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计,领导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清末新政。新政从1901年1月29日的变法上谕始,至辛亥革命清政府覆灭止。本文结合部分前人的既有研究,主要就清末新政的失败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21,(3)
正设色纸本尺寸101×48厘米题识∶光绪癸巳孟春上澣御笔。钤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慈禧皇太后之宝、欢喜园、大雅斋、推倒一世之智勇说明:本作品七条金鱼是慈禧七十大寿亲笔所绘,金鱼及水藻色彩淡雅,线条笔墨清新,具有极高的绘画技巧。"推倒一世之智勇"是慈禧晚年藏品之重要闲章,著作《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慈禧太后演义》书中对于光绪帝和慈禧的喜爱书法及绘画多有提及。"推倒一世之智勇"本为李白诗词,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用在本副作品可见其开拓万古之心胸,"慈禧太后御笔之宝"、"大雅斋"钤印均是晚年所用。大雅斋原为慈禧在圆明园的住处,"大雅斋"遂成为慈禧的私人堂款。  相似文献   

15.
在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端王载漪起着关键的作用。因其子被立为储君,载漪成为保守派的中心人物。而西方各国对载漪之子被立为储君,却均持冷淡态度。出于对西方的仇视及确保其子登基接位的考虑,载漪及其朋党在朝中力挺义和团,并极力促成慈禧对西方各国宣战,酿成庚子之祸。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往往否认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人们通常认为慈禧皇太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除善于玩弄权术、热衷政治外,在平时生活中爱好书画,经常喜爱把"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臣子,以示恩宠,笼络人心。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一轴慈禧皇太后款《梅花》图,为博物馆旧藏,对研究慈禧及其绘画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清云阳程公以身御难之碑>看庚子国难中的程德全与寿山》(文载《北方文物》1986年第1期)的作者根据历史文物和一些传记、函牍,对程德全是“民族投降派”的评价做了公正的驳辨.文章指出:“程德全在庚子国难中与寿山基本上同功同过,在以慈禧为首的朝廷的‘宣战’旨意促使下,在人民群众反抗侵略热情的激励下,他们都曾主张并参加了抗战.同样,在朝廷的指令下,他们都转而求和(或如黎光等同志所说的投降);出于阶级本性,他们都对义和团运动怀有敌视、仇恨情  相似文献   

18.
郭梅 《文史博览》2010,(2):67-67
<正>慈禧太后虽然头上顶着"老佛爷"的神圣光环,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她的绝大多数臣民相同的娱乐爱好——看戏。慈禧毕竟贵为太后,她的戏瘾也有着浓烈的皇家气派,以及古怪的癖好。慈禧看戏的第一怪癖是"避讳"。因为慈禧是属羊的,所以《变羊记》、《苏武牧羊》、《龙女牧羊》等剧目一律不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一月十七日,朝廷授李鸿章署两广总督。据说是因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他们流亡到海外后,组织保皇党,策动勤王运动,慈禧要让李鸿章去康、梁故乡,与洋人交涉,捉拿"逆党"。也有人说,是慈禧准备废立皇帝,知道李鸿章反对,所以把他支开。慈禧交给李鸿章到广东有三大任务:整顿税收,练兵抗英、法,缉捕康有为。但李鸿章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他们都是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用不着害怕。"慈禧问:"那何以外人都庇护他,与我为难?"  相似文献   

20.
正说李鸿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应该不算虚传。1901年李鸿章病逝之际,正在从逃难地西安返京途中的慈禧,得到消息后慨然长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对1861年咸丰晏驾热河就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而言,李鸿章不仅可以托付国事,甚至是唯一可以托付的人。李鸿章却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应声虫",他在一系列军国大事上,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意。八国联军入京时,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面对慈禧向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