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土山汉墓位于徐州云龙山北麓、今天徐州博物馆院内,北魏以来一直误载为范增墓,多称之为"亚父冢",经过考古学家的清理发掘,其实为东汉彭城王墓地,包括3座墓葬(M1~M3)。本次公众考古活动项目的地点是2号墓,为土山汉墓的主墓,于1977年钻探发现,当时清理了墓道边的东耳室。1982年,徐州博物馆继续对2号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封土至黄肠石,后来由省市文物部门共同发掘。2006年,在  相似文献   

2.
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徐州在西汉时期为诸侯国楚国的封地,历年来诸侯王墓屡屡发现,如龟山西汉墓、北洞山西汉墓、后楼山西汉墓等。本期又刊布徐州地区两处诸侯王墓的资料。其一为刘埶墓,位于九里山的簸箕山。墓主腰下出土了龟纽金印,印文为“宛朐侯埶”,表明墓主的姓名、身分。刘埶为刘交的第六子,地封宛朐,景帝三年曾参与了“吴楚七国之乱”。墓内出土的金印、金带扣、人物画像铜镜均为西汉文物的精品。第二处为韩山西汉墓,墓葬两座,一号墓出土了玉印,根据印文,墓主为“刘(女宰)”。墓内出土了精致的玉器,600多枚各种形状的玉片可以复原成一件由头、手、足三部分构成的玉套(玉衣),其形制与西汉中期以后遮蔽全身的玉衣有所区别,可视为玉衣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3.
土山位于徐州市区南部、徐州博物馆的北侧。《徐州府志》、《铜山县志》均载土山原在城南里许,由于城区不断扩大,今已为市区。1969年土山附近的居民取土,在土山西北隅发现一座东汉墓(M1),次年6月南京博物院对该墓进行清理,出土银缕玉衣、鎏金兽形铜砚盒等一批珍贵文物。 1977年,徐州博物馆通过调查发现土山中心位置仍有一座汉墓(M2),经调查,陆续发现、征集到封泥22方。土山汉墓由于雨水冲刷和附近居民的不断取土,封土剥蚀较甚,现高18米,底径  相似文献   

4.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 “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高邮市天山乡神居山二号汉墓,发现于1979年,1980~1982年由南京博物院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包括残玉衣在内的一批玉器等文物。此墓曾经盗掘,并遭纵火焚烧。据考古研究,墓主可能是西汉广陵国第一代厉王的夫人。按《汉书》及《前汉纪》,广陵厉王在位自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至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故此墓葬时代约为西汉中晚期。就南京博物院提供的此墓出土玉器样品14个,其中残玉衣样6个(玉衣片样5个  相似文献   

6.
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其墓葬形制、规格明确。通过与其墓葬形制、规格相近的东汉晚期河北定县北陵头M32、徐州土山东汉墓、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和三国时代偃师杏园M36和M34、安徽马鞍山朱然及其家族墓、马鞍山宋山东吴墓、南京上坊孙吴墓等对比研究,西高穴二号墓应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高等级墓葬。西高穴二号墓出土遗物研究,又进一步推定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通过对西高穴二号墓发现的刻铭石牌文字内容和字体时代、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男性人头骨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西门豹祠遗址和邺城遗址与西高穴二号墓相对分布位置、出土"鲁潜墓志"与西高穴二号墓地望关系、西高穴二号墓的地势和"不树不封"现象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位置关系等六方面,论证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就是曹操,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操高陵"。  相似文献   

7.
南阳市教师新村10号汉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市宛城区教委在南阳市东关兴建教师新村时,发现古代墓葬27座,其中10号汉墓规模较大。经报批,由南阳市文物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于1996年间月~12月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编号为WJM10。墓中出土文物数十件,发现汉代的“铜镂玉衣”片441片。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一、地理位置与地貌WJM10位于南阳市建设东路的东苑小区内。东去白河约1500米,南频白河2000米,西距东环路约300米,距叹宛城遗址不足2000米,北临建设东路。(图一)WJM10所在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这一带曾以一条高岭横亘在南阳币东关。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这条…  相似文献   

8.
山西广灵北关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关汉墓位于山西省广灵县以北,东西各有一座秦汉时期的古城址。1992年5~7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出土文物近300件。这批墓葬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流行竖穴土坑墓,时代属西汉中晚期;第二期流行竖井土洞墓和斜坡式土洞墓,时代属西汉末至东汉初;第三期以砖室墓为主,时代属东汉中期。  相似文献   

9.
1990年2月,徐州市郊区琵琶山发现了一座竖穴墓,徐州博物馆进行了清理,该地区曾发现过一号墓,现将新发现的二号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位置及结构 琵琶山二号墓位于徐州市北郊朱庄乡东琵琶村中一座小山的东坡,(俗称小土山)。由于该山的石质为页岩,结构疏松,故墓葬的四壁较粗糙不平。  相似文献   

10.
一、墓葬的发现与墓主身份山东省巨野县红土山汉墓,是1968年被巨野县金山店村农民在村中开采石料时发现的。1971年至1972年间,山东省博物馆曾进行过试掘,后因故停工。1977年,山东省菏泽地区组成汉墓发掘小组又正式发掘和清理,全部工作于同年6月结束。该墓葬坐落在红土山东侧的半腰,为  相似文献   

11.
2013年2月—3月,徐州博物馆为配合郑徐客运专线工程建设,对线路经过的荆山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发掘汉代墓葬13座。墓葬形制有石坑竖穴墓和石坑竖穴洞室墓两种类型,是徐州地区西汉中小型汉墓的常见形制。出土文物20余件(组)。徐州荆山汉墓群的发掘对研究西汉时期徐州地区中小型汉墓的发展演变规律、葬制、葬俗以及物质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4年至1997年,扬州博物馆、仪征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在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相继清理了四座西汉早期竖穴土坑木椁墓。四座墓葬出土文物达200多件(组),以釉陶器和漆木器为主,还有少量铜器、玉器。从墓葬分布规律分析,它们应为庙山汉墓的陪葬墓群。墓葬之间的差别应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河北安平水泥管厂东汉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年,衡水市文物管理处对安平县城水泥管厂院内发现的2座东汉墓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掘,获得了一批实物资料,对研究安平汉墓分布、墓葬形制、埋葬习俗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邗江胡场汉墓所谓“文告牍”与告地策谜再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件奇特的所谓“文告牍”之谜 《文物》1981年11期《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报导:1980年在扬州市西郊七公里邗江县胡场大队清理五号汉墓,1979年已清理四座汉墓,据出土器物与宣帝五铢钱等被定为西汉中期偏晚,约宣帝前后,五号墓亦属同一个时期,而出土文物达二百多件,最为丰富,其中较为珍贵的是木牍十三件,有文字可  相似文献   

15.
楊泓 《文物》1959,(12)
河北望都(現并于唐县)所药村汉墓足1955年由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清理的,发掘报告在1959年6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望都二号汉墓不但形制宏偉、遺物丰富,并且有"囗和五年"的磚券,根据推証,应为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这座有具体年代的墓葬,极为重要。以这座墓中的出土物作典型标本,可以对河北以至河南、山东、內蒙托克托等地东汉末期墓葬有一些新的认識,也可以找出一些自魏晋时流行的器物的淵源。望都二号墓的位置与1954年发掘的望都一号墓相毗邻,两墓的平面布置、墓室結构、壁画風格和遺物形制种类等,都完全一致,因此年代决不会相差过远,一号墓的年代也应属东汉末叶。  相似文献   

16.
尚杰 《考古》2009,(11)
2004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肇庆市康乐中路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等遗迹。3座汉墓中M7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底中部有长方形生土棺床,这为广东目前发现的汉墓中所少见。该墓出土遗物较丰富,有釉陶器、陶器、铜器及滑石器等。据出土器物特征和组合及墓葬形制,M7的年代大致定为东汉初期。  相似文献   

17.
1983年秋,发掘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时,在主室棺内发现了一套玉衣。这套玉衣与已往汉墓出土的玉衣不同,玉片用丝线或丝带缀联组合,有別于"金缕"、"银缕"或"铜缕",我们称其为"丝缕玉衣"。可以说,这是一套首次发现的玉衣新品种。由于缀联丝线易于腐朽,这套玉衣出土时散乱十分严重。因此,修复起来比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困难得多。加上玉衣与人骨及玉璧、佩饰等迭压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清理工作的复杂性。这套玉衣的清理复原工作时断时续,历经数载才得完成,但也积累了新经验。现将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咸阳市渭城区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围沟1条、汉墓8座、唐墓1座,其中4座汉墓位于围沟内,中部偏南并排分布,均为坐东向西(M3~M6),可能为家族墓地。这批汉墓中共出土器物100余件,有陶器、铜器、铁器、铅器、玉器、石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推断,时代集中在王莽时期和东汉中期两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关中地区汉墓,尤其是其中的东汉时期的家族墓葬、丧葬习俗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两座带有纪年材料的墓葬,有助于推进东汉墓葬分期与年代的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汉代的廻廊葬制田立振1992年元月,山东济宁市博物馆在市区普育小学院内,清理东汉晚期墓葬一座。该墓为石室墓,由前室、后室、廊、耳室四部分组成,其形制为前堂后室,顾三面围绕后室,耳室在前室两端(图一,9)。根据廊形制及出土的铜缕玉衣散片分析,该墓可...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徐州博物馆对位于铜山县伊庄镇洪山村西北的古基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基由基道、甬道、前室及后室组成,由于曾被盗,仅在墓上封土中清理出一件陶虎子,以及墓中残存的三块画像石.墓葬年代应为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