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具有文化性,是文化的镜像,其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渤海国作为唐代的地方政权,偏安东北一隅,渤海国人名有"姓+名"及音译名字两种形式。在渤海国前期,虽以"姓+名"的形式为主,但音译名字占较高的比例。到了渤海国的中后期,渤海国人音译的名字逐渐被"姓+名"的形式所取代。渤海国人名字的某些用字反映了渤海国人对形容美的祈望、对德性美的追求、对福禄寿的憧憬及对儒释道的尊崇。渤海国人名的用字及其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宪象"及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唐代渤海国儒学文化教育的宗旨、内容及其影响。指出作为唐王朝地方政权的渤海国,不仅在政治制度等方面仿效唐朝,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学习唐朝,将中原的儒学文化作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不仅促进了渤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了渤海人汉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渤海国是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区域性封建政权,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崛起于东北亚大陆,成为唐代我国边疆地区文明程度较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向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是渤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也同当时渤海上层建筑,特别是其政权部门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搞清其政治制度的来龙去脉,对揭示海东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他们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渤海国上京城属于唐代渤海国的五京之一,又称为渤海上京龙泉府,在历史上也称之为忽汗城,在渤海国存在的二百多年历史当中,上京城做为一百六十多年的都城。渤海国是在唐代及五代时期位居于中国东北地获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的存在与发展,在经营中国东北这个地区,推动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为当时的地方封建政权,当时的渤海国附属于唐朝,在全盛时期具有5京、15府和62州,在其存在的历史当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渤海国境内出土日用釉陶器的类型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认为其来源有三:第一类的器形和纹饰源自渤海陶器,与中原北方地区唐代陶瓷迥异,应属渤海自产;第二类在渤海的陶器中有近同的形制,与中原北方地区同类产品形制近同或有差别,应是对中原窑场产品的模仿;第三类仅见于中原北方地区唐代陶瓷器,应属输入的内地产品。本文推断渤海境内出土的日用釉陶器的时代为8世纪前半期至9世纪中叶前后,并对日用釉陶器的产地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作为唐王朝管辖下的地方政权,其教育形式也与唐朝的教育形式基本相同。渤海国教育主要分为官学和私学,同时还有派人赴唐朝接受教育等。其官学有中央和地方之分,私学有私塾与家学之别。教育极大地加速了渤海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原先进文化及思想的北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渤海人迅速地接受了中原汉族高度发达的封建文化及宗教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粟末靺鞨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粟末靺鞨民族为主体的渤海人建立了渤海国,其对中华民族政权起到颇多的作用与贡献。它的建立,扩大了中国的版图,渤海人吸收、推广和普及了中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自愿华夏化的渤海人最后融入了中华大家庭之中。  相似文献   

8.
渤海婚俗考     
渤海国是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人锐意进取,师法盛唐,使渤海成为“海东盛国”,史有“小中华”之称。在其传世的229年间,婚俗的演变,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五胡十六国及西魏北周均有"天王"的称号。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因此天王之号的出现表明了胡族君主名号汉化的过程。而唐太宗接受"天可汗"的胡族君主称号其实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天可汗称号被唐王朝统治者改装成"天皇",继而出现皇帝尊号,这从中原王朝的政治体系内找不到逻辑,而是汉族胡化的结果。衔接这两个时段的就是胡汉互化最为明显的西魏北周时期。  相似文献   

10.
宣布独立后,为构建独立的行政体系、文化解释系统与培植独立的国家意识,平衡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安南经历了数百年的探索。在行政方面,主要仿效宋、明的机构设置,建立类似于中原政权的行政管理系统。在文化方面,安南陈朝尊周孔而贬朱程,通过批判元末明初的理学思潮,彰显其独立的文化性格。但经历明朝管治30年后,黎朝统治者以"文化认同"策略,承袭了明朝的文化伦理价值,健全其儒学教育体系与科举考试制度。在国家意识方面,安南统治者通过创造喃字、使喃字官方化以及编撰国史等,逐步培植独立的国家意识。在安南的统治者看来,安南与中原王朝同属于文化中国的一分子,双方是独立、平等的兄弟国关系,是华夏体系内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渤海上京城是唐代渤海国(初称忽汗州)的都城,渤海国,是唐朝统辖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疆域极盛时期曾包括中国东北大部,俄罗斯滨海边区和朝鲜半岛北部。渤海上京城是亚洲,也是世界中世纪历史上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墟之一。它是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都城址,就其保存完好也是国内少见的。公元七世纪末,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秣韬族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是唐代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政治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地方封建政权,渤海国当时附于唐朝,全盛时期设5京、15府、62州,在其立国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第一,从渤海国遗址的系列发掘成果看,上京龙泉府城市规划周密,布局得当,是仿造长安城兴建的一座规模宏伟的城市,是唐文化向东北传播的纽带。第二,从渤海国文字和文学看,起码在渤海国的上层人物及官方中普遍使用汉字。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其影响,渤海国也创造了同一时期的诗歌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一、唐朝对渤海的经营与管辖我国唐代是个强大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对其所辖疆域实行卓有成效地治理。位于东北边疆的渤海靺鞨族,就是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同中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表明渤海始终在唐朝的治理之下,二者互为依存,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繁荣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渤海都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渤海地方政权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具有自己的渊源,同时也受到中原地区的明显影响。在这方面,过去曾有不少论述。1979年我在《渤海城址的发现与分期》中,提出以唐玄宗天宝末年迁都上京龙泉府为线,把渤海的城址分为两期的想法。最近,感到有些问题还需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现仅就渤海都城的几个问题再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渤海国曾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其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奇迹。渤海一切政治制度、文化等几乎都"象宪唐朝",等级制度也俨然一个封建皇朝,但是渤海始终是唐朝统治的一个地方政权,是唐朝东北边疆的重要守卫堡垒,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唐代渤海国釉陶器的类型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唐代渤海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釉陶器的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中原唐三彩中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进而论述了渤海国釉陶器的等级、渊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渤海与高句丽族属及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与高句丽的族属与归属问题 ,关系到二者是否为同一血缘 ,渤海是否为高句丽继承国 ,并涉及到古朝鲜的国史体系诸问题 ,因此倍受国际史学界的关注。一些国外学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 ,极力主张渤海国是由原高句丽人领导 ,并继承高句丽传统文化的高句丽国的继承者。朝鲜半岛从而由过去的三国鼎立变为南北两国并立。其实从渤海与高句丽的族属与归属上看 ,渤海与高句丽属于不同的族系 ,二者之间没有血缘上的联系 ,它们同为中原王朝统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  相似文献   

18.
正今黑龙江省所辖地区自古被认为是蛮荒之地,但几千年来黑龙江地区先民们创造了鲜卑、渤海国、金源、女真等辉煌灿烂的文明,这其中以鲜卑文明最早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建立北魏政权,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鲜卑为东胡后裔。东胡为我国东北部古老游牧民族,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服虔语说:"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唐代时册封了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强大被誉为"海东盛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占着重要的篇章。关于渤海国的民族构成是复杂多样的,关于其主体民族的构成中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争议,但通过多方面资料考察和考古勘探,其主体民族应是靺鞨无疑,确切的说应是粟末靺鞨。除其主体民族之外渤海国的民族成分构成还有其他的靺鞨部落以及其他民族成员。其民族构成绝不是单一的民族成分。  相似文献   

20.
公元7世纪末渤海国崛起,在其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渤海国社会发展深受中原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局面,为古代东北地区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例,论述了中原对渤海国建筑砖瓦纹饰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