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东元 《神州》2008,(10):27-29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相似文献   

2.
钱江 《炎黄春秋》2011,(6):56-60
本文所言"卫星",特指1958年6月始于中国媒体的一系列令人瞠目结合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新闻。此前不久,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国内媒体  相似文献   

3.
1970年10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作为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除"嫦娥一号"外,他在我国航空事业上还拥有很多的"一号":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总体部负责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许许多多的"一号",使孙家栋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卫星之父"。  相似文献   

5.
图志     
<正>欢迎回地球文|宋义东"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月,这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进展。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让美国人感到紧迫和难堪。1961年,肯尼迪向世界宣布:"美国将在十年之内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让其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罗计划大约需要花费250亿美元。当时还有数百万美国人生活贫困,上千万黑人遭受种族歧视,但当时很少有美国人质疑政府,为何不把探空登月的钱用于改善民生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嫦娥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向空间科学更高研究领域又迈出了新的步伐自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算起,今年刚好是人类迈人太空时代的第50个年头。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目前也已进入倒计时。月球探测是继航天工程之后在新世纪启动的又一项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向空间科学更高研究领域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周之然 《环球人物》2012,(34):18-20
韩国称是对和平挑战;日本无法容忍;美国扬言要朝付出代价2012年12月12日,朝鲜中央通讯社突然发布消息称,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于当天上午成功发射,并进入了预定轨道。这一消息无疑震惊了世界。因为就在两天前,朝鲜才刚刚宣布由于发现运载火箭存在技术缺陷,将延期至12月底发射,韩国甚至认为朝鲜  相似文献   

8.
孔晓燕  张国航 《纵横》2014,(7):30-34
毛泽东在发展通信卫星的报告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100多年前,美国总统林肯遇刺的消息12天后才能传到伦敦;100多年后,卫星1秒钟便能将信息传遍地球。这是因为在离地球36000千米的赤道上空有一条地球静止轨道,只需发射三颗卫星,便可实现全球通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向遥远星空进发的帷幕正在拉开!西昌卫星发射场里,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整装待发;发射现场门票的价格高达千元,但仍然供不应求……中华文明中的"嫦娥奔月"传说,就要变为现实。13亿中国人,在浓烈的气氛中期待着这一刻——这是他们历经了几千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王建蒙 《炎黄春秋》2001,(11):53-55
孙家栋‘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参加了中国地地导弹和运载火箭初创阶段的工作。担任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1967年始。他负责组建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研制和试验工作。担任过多种型号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和中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大系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曾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科学家。荣获一等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  相似文献   

11.
1970年4月24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这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壮丽升空。而发射这一卫星的运载火箭,就是永留芳名的中国航天第一箭——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竖立起第一座里程碑,而在“两弹一星”中,一弹一星非它莫属。  相似文献   

12.
梁东元 《神州》2008,(10):30-33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按时发射,火箭按预定程序飞行,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轨道近地点高度173千米,远地点高度483千米,轨道倾角63度,入轨精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该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作为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除“嫦娥一号“外,他在我国航空事业上还拥有很多的“一号“: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总体部负责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许许多多的“一号“,使孙家栋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卫星之父“。  相似文献   

14.
柏万良 《神州》2008,(10):50-53
1955年,国际知名科学家纷纷倡议,希望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纪念国际地球物理年.表达人类进军太空的勇气和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在发射现场的人群中,有几位身份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海南文昌的党政要员,受西昌基地之邀,专程前来参观。"嫦娥二号还会在西昌发射吗?有没有可能在文昌?"一位文昌官员问。"嫦娥二号是否继续在西昌发射,现在还不好说。"西昌基地一位部门负责人回答道,"不过,探月工程后续发射铁定会移师海南文昌。"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嫦娥一号发射  相似文献   

16.
《华夏地理》2007,(1):16-16
哪怕是地球轨道上飘浮的小小一片油漆,也能把时速2.8万公里的航天飞机的窗户撞出个坑来,为避免灾难性碰撞,美国国防部对地球轨道中第一件尺寸大于5.5厘米的太空垃圾实施了追踪。有些零碎物件离地球较近,  相似文献   

17.
孙家栋 《百年潮》2006,(3):30-37
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在天上重量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还在天空唱响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无数中国人在一起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相似文献   

18.
余玮 《钟山风雨》2010,(5):40-42
<正>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最初的定轨精度概念,到误差精度由公里级达到目前的米级;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测控管理模式"一网管多星"技术的攻克,  相似文献   

19.
从火药发明到民间工匠万户的"飞天"壮举,中国人一直怀着探索九霄的梦想。然而当前苏联1957年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之际,中国刚刚开始仿造近程导弹,更谈不上运载火箭。但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已经认识到:"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0年2月19日,中国发射了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燃料推进探空火箭,飞行了8公里。就是从这个8公里开始,中国人迈开了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从设计火箭到发射卫星,再到载人航天,中国从无到有,历尽艰辛,终于在40多年后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20.
李文祺 《世纪》2023,(3):46-49
<正>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进入轨道,再成功返回地面,迈出航天梦第一步。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在经历了无人飞船阶段、载人航天阶段后,建成了中国空间站。23年,中国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实现了!回首我亲历神舟一号发射的前前后后,真是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