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青铜器样品的锈蚀类型和锈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青铜器锈层结构包括两种类型:Ⅰ类锈蚀保留了器物的原始表面,一般包含表层沉积层、非金属层、过渡层及晶间锈蚀。非金属层厚约8~57微米,表面可观察到原金属组织"假晶",主要成分为锡石(SnO_2)及其他铜盐;过渡层α相优先锈蚀,(α+δ)共析体保留下来;Ⅱ类锈蚀呈瘤状,原始表面被严重破坏,可分为两层,表层呈浅绿色,内层呈红褐色或蓝绿相间的层状结构,主要由锡石、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组成,内外层各组分比例有差异。本文还探讨了两种锈层结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新干商代大墓青铜器的腐蚀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面探测器X衍射仪、离子色谱等仪器,对这批青铜器的腐蚀现象分三个方面进行了锈蚀结构、青铜基体、微观形貌观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腐蚀结构表面锈蚀成分主要是SnO2,样品表面锡含量均高于基体。漆古表面有龟裂纹,氧、锡元素分布从外至内层递减;铜元素从外至内递增。青铜器上残留土样中未检测出侵蚀性氯离子。实验结果可为保护这批青铜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刚出土的青铜器在新的环境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宝鸡眉县27件国宝级西周窖藏青铜器出土一年半后,对这批器物出土前后的锈蚀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对每一器物的锈蚀产物进行了系统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腐蚀类型主要为封闭环境中的大气腐蚀,主要产物为碳酸盐和氧化物。但同时在其中一个器物上发现了氯化物类有害锈成分,分析认为,出土前后环境的变化是有害锈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研究与保护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修复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采用X-射线衍射、显微镜、扫描电镜、金相分析等现代仪器对锈蚀物成分、部分青铜残片的成分及金相结构进行分析,剖析锈蚀物的产生原因.根据器物的锈蚀特征和文物保护要求,针对性地实施清洗、除锈、修复、封护处理.保护修复效果显著,出土器物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羊甫头出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锈蚀结构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出土青铜器的原料配比、冶金技术、制作工艺进行研究。从不同的器物及残片上采集了32个青铜样品,应用扫描电镜、面探测器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合金成分分析及锈蚀产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羊甫头墓地青铜器物是用多种金属制作而成,器物主要是Cu-Sn合金,其次是红铜、Cu-Sn-Pb、Cu-Pb-Sb等合金;锈蚀产物主要以孔雀石、锡石、石英、赤铜矿等为主。  相似文献   

6.
陈庚龄  弥卓君 《丝绸之路》2011,(16):104-106
针对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明代铁佛锈蚀病害程度,笔者认为,修复工作应以去离子水(H_2O)、氢氧化钠(NaOH)和Paraloid B-72(一种由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合而成的树脂)作为修复材料;操作中使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对器物表面的土垢、锈蚀进行了清理和剔除;同时使用去离子水对器物表明进行了清洗,采用2%氢氧化纳(NaoH)水溶液浸泡法对器物进行了脱盐处理;使用3%Paraloid B-72丙酮试剂对其锈蚀表面实施封护,确保修复效果良好。另外,在后期保养方面,应注意保存环境的相对干燥和透气性。  相似文献   

7.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物价值极高。青铜器的真伪鉴定一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古铜器专家依据铜器外表锈蚀特征,将其皮壳概括为黑漆古、绿漆古、水银沁、枣皮红等,对铜器真伪锈蚀的鉴别,是判断青铜器真伪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根据横岭山墓地随葬器物的特点,将墓葬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墓葬主要随葬礼器和玉器;第二等级墓葬以原始瓷食器为主;第三等级墓葬随葬青铜兵器、工具以及陶质生活用具。各级墓葬数量的变化代表了社会阶级的产生和演变,随葬器物的变化则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湿法化学分析等手段,对车形器制作材质、各部分主要锈蚀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保护方案,使这件稀有器物展现出原有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修复保护了一件故宫博物院所藏铜胎嵌银如意,通过查阅文物的背景资料及保存现状,使用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如意的基体和装饰材质以及表面锈蚀产物进行了观察与成分分析,并根据器物检测分析的结果及病害特点与文物保护相关原则,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修复保护方法,实施效果较为满意。此外,检测分析还加深了我们对如意及其制作工艺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新出土青铜器上的锈蚀物,博物馆藏金属器物上经常可见浅蓝色铜的锈蚀物。为辨别和探析其成因,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X)、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进行元素成分和物相综合分析,发现其为铜的有机盐。这些有机盐包括简单(或碱式)的甲酸铜和乙酸铜,也包括复杂的含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的乙酸铜NaCu(CO3)(CH3CO2)、含有钠离子和氧离子的水合甲酸铜Cu4Na4O(HCOO)8(OH)2·4H2O。这种浅蓝色铜的有机盐形成根源主要有两种:储存或展览环境的不当;用于除锈的化学试剂的残留。要杜绝这类锈蚀物的形成需要确保储存和展览器物的环境低湿度且无有机酸释放材料的存在。对经过化学处理的器物应确保将化学试剂清理干净且无任何残留以绝后患。对复合材料器物的处理更应谨慎,因为对不同材质的处理和保存环境要求不一样,要个例对待。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X射线衍射、便携式X荧光光谱分析手段,对20件湖南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物分层明显,大都铜含量较低、高锡,铁含量偏高,部分器物铅含量较高。结合湖南青铜器保存状况,由此推断湖南青铜器的腐蚀属于吸氧型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器物,大致以三种形态出现——单体件,单体组合件,复合体。第一种器物独立存在,或与其他器物作有规律的共存。第二种器物按一定的规律作组合排列,但保持其个自的独立性。第三种器物为一组合集体。分散混乱以后则面目皆非,  相似文献   

14.
作册般鼋的分析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文物。保护前经X光探伤检测发现器物背部有4行铭文。为了将文物的面貌如实还原,以分析检测为基础,运用了局部锈蚀软化、机械除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器物进行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5.
几件青铜器的科学分析和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几件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器和弯形器进行保护研究,用X射线探伤、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器物的形貌、成分及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0125的剑格和茎部锈层下有合范痕迹一些铸造小缺陷;弯形器腐蚀形态为均匀性腐蚀,枝晶间腐蚀和活性腐蚀;0108表面有合金层和褶皱,合范痕迹;0101、0102断面没有任何锈蚀及金属疲劳痕迹。器物经用不同方法清洗、铝箔局部还原处理、倍半碳酸钠浸泡和BTA缓蚀处理后,在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一周,没有发现新的锈蚀出现,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表明科学分析方法在物保护和修复中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很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三星堆系青铜容器产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章华 《四川文物》2006,(6):30-36,I0004
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青铜容器,尤其是尊、耍与湖南、湖北、安徽、陕西、重庆等地出土的相同器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上述地点出土青铜尊、耍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第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容器其制作水平并不比湖南、湖北差;第二,三星堆出土商代青铜容器很有可能是从陕西城固一带传入的;第三,不排除长江中游地区出土的青铜容器为三星堆铸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铜器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丰富的铜器。1987年12月第一次取样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1989年6月又第二次取样进行分析。这次取样扩大了取样范围,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器物如铜尊、铜垒取样数目较多。分析项目是:电子显微镜能谱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和泥蕊(内范)组成分析。一、样品的一般情况测试样品分成五类13件;①人像类:铜人头2件,铜面具1件,共3件;②容器类:铜尊3件、铜罍3件,共6件;③行具类:车马器2件;④神树类:神树部件1  相似文献   

18.
论述同时利用金相分析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EDXRF)的可能性和优越性。要在现场把这两种众所击知的技术应用到同一器物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不用采样实现金相分析;(2)使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分析研究金相结构;(3)使用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实现合金成分的无损分析。论证了在现场实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可能性,还对波洛尼亚市考古博物馆的一套测量设备上进行检测的初步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之前,需把器物表面面积为25mm2区域里的锈蚀物清除掉。使用本方法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金相显微结构的分析结果能够用元素分析的方法验证,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快地在不同位置上进行重复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郑韩故城遗址出土战国晚期铁器的锈蚀产物类型,采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观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郑韩故城遗址内仓城铸铁遗址出土的13件样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样品间的锈蚀程度,发现铁质文物的锈蚀机理复杂,成分多样;一些锈蚀产物中出现明显的分层,锈蚀不均;部分铁器中还存在着活性锈蚀物,其保存状态与金相组织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器物甚为丰富,完整及能修复的器物达到一千多件,不仅弥补了北朝东魏艺术的空白,还为北朝服饰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针对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服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服饰套装主要有四类:第一类头戴风帽或小冠,上着圆领窄袖衫,下着袴褶,有的外罩翻领短褐、套衣或裲裆等,如负箭箙俑、按盾俑、侍卫俑、文吏俑、风帽俑等;第二类头戴笼冠或小冠,上着交领广袖衫,下着长裙,腰束带,如跽坐俑、女官俑等;第三类头戴兜鍪,穿明光甲,裹腿裙,如按盾武士俑;第四类头戴毡帽或浑脱帽,身穿圆领广袖长袍,如胡俑、萨满巫师俑。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陶俑对研究北朝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东魏乃至北朝服饰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