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政 《南方文物》2020,(1):78-88
汉代壁画和画像中有一些特殊的图像,表现为一个大神两臂分别拥抱伏羲和女娲。学界多认为中间的神祇是"高禖"神。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证,认为图像中的神祇应该是汉代最高天帝——太一,且多出现在以昆仑、西王母和天门为中心升仙信仰环境中,其本身就是信仰的一部分,反映了时人对"太一"的崇拜。此外结合其他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太一和麒麟的关系、太一的形象以及太一信仰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杨金平 《文博》2009,(2):57-63
本文首次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和中国东汉三国时期画像镜、神人神兽镜的布局考证出发指出两国铜镜的相似及差异乃是源于历史上第一次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果,它们诞生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方式,以此诠释日本三角缘神兽镜是两国工匠共同在日本本土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3.
徐芳 《民俗研究》2004,(1):82-96
在以往女娲神话及其信仰的研究中,神话学者、民俗学者往往在大范围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以文本为主的比较研究和溯源研究。对文本进行研究固然重要,可文本形成和变异的具体过程,也值得探讨,尤其是近些年,在全国民间传统重建热潮的带动下,与女娲相关的风物、女娲神话及其信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重建,比如河南省西华县思都岗村的女娲城、甘肃省秦安县陇城乡女娲庙会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重建现象?重建的过程是怎样的?重建后呈现出哪些特征?这些问题在国内神话学界、民俗学界尚鲜有问津。  相似文献   

4.
2003年,洛阳市邙山乡村民在修建房屋时,发现西汉墓一座。墓中随葬的陶器、铁器等文物多已散失,我们仅收集到其中的4枚花钱(插八下右)。这种面文纪第次的花钱,在以往的著录中多称为“权钱”。我们谨就这批花钱及其相关问题,略作探讨。一、洛阳新发现的纪第次花钱秦汉时期的钱币,多为面文纪重量的“半两”、“五铢”等铜钱,也流行各种花钱。但像这种面文纪第次的花钱,却较为罕见。这批花钱共4枚,皆钱体重大,圆形方孔,面有外郭,周缘锐薄,钱文凸起,面文篆书,背部平素,通身布满浅绿色锈。依其钱文不同,简述如下:1.“第十”钱铸作较粗糙,钱身上部…  相似文献   

5.
荣新江先生主编的《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是全部《吐鲁番文书总目》三大册中的第三册。此前已出版陈国灿、刘安志先生主编的第二册《日本收藏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颇受学界好评。两册国外收藏的吐鲁番文书目录先后出版,  相似文献   

6.
《诗经》十五国风中有《周南》、《召南》两部分,我们习惯于称为“二南”,由于它的年代问题始终存在争议,至使许多相关问题难以明确。其实,《二南》由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而得名,是周公、召公所辖两大区域的诗歌,应该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其中也许或有王时诗流传下来,被编在《二南》中,但也不会是全部,主要还是盛行在周、召分治时或稍后的诗歌。因为诗在“周南之国”而编在《周南》,诗在“召南之国”故编在《召南》。  相似文献   

7.
赤列雄峰的灵气赋予了她端庄、秀丽的风姿;纯朴的乡俗民风给予了她勤劳、贤惠的行为品德;幸福的憧憬使她走出农门,观望山外的大千世界;命运之神又把她一次次送入了政治风云的峰巅…… 潮涨潮落,起伏人生,请看极具传奇色彩的土族妇女——  相似文献   

8.
近年日本的敦煌吐鲁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日本名学池田温先生于2000年初,以《Recent Japanese Research on Tun-huang and Turfan》为题,专门介绍70年代以来日本学研究敦煌吐鲁番的成果。章发表在《ACTA ASIATICA》78号敦煌吐鲁番专号上。  相似文献   

9.
金大定年间(1161—1190),王郁将宋人《广韵》206部合并为106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地名)书坊首次刊行,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这是我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由元到明,特别是到了明代,诗人已经非常普遍自觉地将“平水韵”用法规则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而且在明显的诗题处标示出来,是诗韵史上辉煌的时期。当时诗人将“平水韵”用法规则,逆推于唐诗宋诗,对唐诗宋诗声韵格律的研究也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朝青瓷罐中的古钱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笔者从一朋友处获得一件青瓷器(插五)。据说这件青瓷系其父早年在湖州本地开挖土机时所得。这是一件六朝中后期南朝时的青瓷六系(桥形系,其中二系早残)小罐,以其釉色、造型及胎体的情况来看应属于南方这一时期的典型器。按理说毛口残系,腹无纹饰的这么一件青瓷本无特别之处,但是如果其腹中盛有同一时期的古钱,则情况又当别论了。针对古钱而言,它似乎比其它一般的伴出物更能说明某些问题。这件青瓷六系小罐,其高85mm,腹部最大直径处125mm,出土时其腹中藏钱至口沿(近满)。笔者先前粗略地观察了这些早已与器形溶为一体且锈结较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1.
正如汤杰罗(A.van Tongerloo)在《摩尼教寺院卷(Manichaean Monastery Scroll)》①中所言,在吐鲁番绿洲发现的回鹘摩尼教献中很少有叙及高昌回鹘王国寺院,述及历史事件和当时国王的献也数量有限。即使在这为数不多的残卷中还有一些内容不清,至今无法明  相似文献   

12.
吴勇  田小红  佟文康 《考古》2012,(9):37-44,113,108,112
台藏塔遗址是目前新疆境内保存较好、体量最大的唐至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单体佛寺遗址。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台藏塔佛塔1座、墓葬2座。台藏塔为一座平面呈"回"字形的方形佛寺遗址,由塔身、外壁佛龛等构成。两座墓葬均为斜坡墓道洞室墓,随葬器物有陶器、金器、银器、铜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