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中国的日本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949~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第一阶段;1978~1993年为第二阶段;1993~现在为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1953年到2002年,中国大致经历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阶段(1953-1978年)、消费导向型工业化阶段(1979-1992年)、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的工业化阶段(1993-2002年)。以上50年的工业化历程虽然都带有浓重的传统工业化色彩,但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翁礼华 《古今谈》2006,(3):67-70
新中国税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税收制度基本上顺应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阶段:从建国到1978年,建立新中国的税收制度及调整、简并税制的阶段;1979年到1993年,两步利改税及税制全面发展阶段;1994年后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改革税制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 改革的渐进理论照应着改革的渐进历史。22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大体可以内在地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启动阶段(1978-1984年)、全面展开阶段(1984-1992年)、整体推进阶段(1992-1997年)和攻坚决胜阶段(1997-2000年)。  相似文献   

5.
《攀登》2021,40(3)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成功的工业经济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根据党的工业建设成就结合基本经济制度将工业经济建设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工业化建立思想基础时期(1921-1949年),第二阶段是为工业化建立制度基础时期(1949-1978年),第三阶段是为工业化建立体制基础时期(1978-2012年),第四阶段是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2012-至今)。从一个根本目标、两个基本原则,三个统筹协调的视角出发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业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可以为当代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方案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边保国  冯岩 《沧桑》2012,(2):112-114
河北农村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3年)主要是改革基本经济体制。第二阶段(1984年-1991年)以完善、建立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为重点,深入推进。第三阶段(1992年-2000年)主要从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村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体制,农村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纵观这一时期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实践,大体可以分为1978~1988年以党纪和政纪处分为主的权力反腐、1989~2002年以法治和制度建设为主的法制反腐、2003年以来以惩治和预防并举为主的体系反腐三个阶段。这30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建设,也大致经历了以权力反腐——法制反腐——体系反腐为主要特点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行政管理体系的内涵集中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具有四个基本属性: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性;三是时代变革的创新性;四是先进文化的开放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行过多次行政管理体系变革。其中,规模较大的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改革。这些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前,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变革的积极探索阶段;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国防动员体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国防动员体制是在借鉴苏联国防动员体制、继承我党革命战争动员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来的,其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49-1955年为应急性探索时期,1956-1962年为仿苏全面建设时期,1962-1978年为非常发展时期,1978-1993年为恢复调整时期,1994年至今为充实完善时期。通过对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动员决策和平战转换的快速高效;突出政府的主体地位,科学规范动员供需对接机制;紧密结合国家体制改革,实现动员职责的普遍化;着眼于权威高效,构建实体性的国防动员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动员法规制度,构建“法制主导型”的运行体系;适应动员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动员体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演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焕  曹明明  雷敏 《人文地理》2009,24(3):125-128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简要论述协调度、协调度模型及动态协调度的基础上,给出了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方式。并对陕西省1993-2005年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进行计算,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度从1993年的0.269增长为2005年的0.815,从1993-1995年失调衰退阶段III经历了1996-2001年过度发展阶段II并最终达到了2002-2005年协调发展阶段I;动态协调度由1993年的0.146增长为2005年的0.531,呈持续稳步上升的态势,说明两系统动态协调度较好,趋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