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哺真情     
  相似文献   

2.
陈彦宏是北京市八一中学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虽然只有14岁,却有着六年多的记者经历。六年来,陈彦宏先后在14家报刊担任通讯员、小记者、学生编辑,采访过亚洲足球杯、两会和奥运会等,发表新闻作品200多篇,先后荣获了2005年十佳中国优秀小记者、2006年全国优秀少年作家、2007年百佳中国小记者和2008年北京奥运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已初步具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为了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本文从政策机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机制和投入机制、制度机制、农村和企业的联动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以利于加快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王诗怀 《神州》2012,(29):233-233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国内青少年“反向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杜守娟 《神州》2012,(22):14-14
“羊有跪拜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亦知感恩,人类更应如此。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集家宠与社爱与一身,所以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不懂得关心同学,不懂得和别人相处。他们往往比较任性,情绪波动大,遇事不冷静,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同学极易发生摩擦,甚至恶化为打架斗殴,这不仅伤害身体,影响学习,而且伤害同学友情,损害学校声誉。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急促推进的过程中,文化生态迅速变迁,民俗文化1不仅仅以消亡的形式呈现,它也不断糅合新的时代因素,发生进化、传播、发明及涵化,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民俗文化反哺机能始终在发生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注人本身,在本质上与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发挥是对立统一的。因而,努力激活或发挥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有效利用文化生态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和谐机制、创意资源机制、身体技术机制和心理认同机制等反哺的潜在维度,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关注农民市民化,营造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文化生态,因势利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成效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刘爱华 《民俗研究》2023,(3):47-55+158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民间文艺发生急剧变迁,在“裹挟”下不断前行。源于民间文艺的包容性,它在自我哺育过程中也不断反哺精英文艺及通俗文艺。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民文艺”的这三种形态日益渗透融合,彼此关联更为紧密,处于融通互哺状态。因此,应对生成语境的重构,民间文艺可从坚持“人民性”导向,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积极参与跨界融合等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遵循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推动文艺形态交融互鉴,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0,(4):56-56
1962年,杨振宁与父母在日内瓦见面,当时杨在美国,很少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形。杨父说新中国使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从前不会做一根针,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从前常常有水灾旱灾,动辄死去几百万人,今天完全没有了。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创意父母?陈龙安教授认为,所谓创意父母,就是心情开放,观念开通,像魔术师般的想出许多新法子以促进亲子关系、家庭和谐,让孩子充满新奇、喜悦、快乐地成长的父母。一般来说,创意父母应该具  相似文献   

10.
李旭宁 《神州》2014,(18):123-124
近来,社会中出现了不少父母伤害自己孩子的案例,也出现了一些父母盲目护犊子的事例,这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关注父母的思想道德素养问题,当今的社会是80后90后开始当父母的时代,与传统的父母有了巨大的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个人成长环境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等等,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不足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哪些对策可以提供参考?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1.
程越 《旅游纵览》2013,(1):189-190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一直都把父母教养方式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做一下阐述,从而帮助更多家庭建立起科学的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4,(9):10-10
中国年轻的父母们的焦虑,在于没有安全感,没有足够公开透明可信赖的信息,以及有效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秦汉社会出嫁女与父母本家的关系中主流的伦常观是"内夫家,外父母家",但亲情的召唤往往使出嫁女的行为逸出这个格局,法律则更加注重综合考虑。日常生活中二者的关系会随着家庭成员老幼鳏寡、经济情况不同等因素展现出不同的实态,但夫死归宗并不是这一时段的生活常态。继承关系中,出嫁女多以嫁妆或赠予形式间接承产,少见招赘承产。户绝之家女儿承产,两汉四百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田产继承受到了本家近亲的分割。汉初女儿可承爵,顺序排在儿子之后。公主爵可传至其子,恩泽封爵涉及姐妹子、姑子、姨子或女婿等。此类爵称,表面上是给予其子、其婿,实质上都是以出嫁女儿对本家的继承权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从我爸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付出。我觉得付出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天经地义” 有次聊天,朋友问我:你一路为什么走得这么顺?我自己私下想了很久。很重要的点,就是我从来没把漂亮当回事儿。从小别人夸我好看,我会觉得害羞,或有点点反感。所以我从不会主动去利用这一点,或为此沾沾自喜。如果是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5.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观众道:“古人的旅行和今人有何不同?”一位大学生说:今天的人注重结果,而古人注重过程。所以他们收获的是沿途的各种发现,而我们是到达目的地后的快感;  相似文献   

16.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多方面的,规范这种家庭伦理关系的有三种力量,第一,国家奉行的儒家意识形态价值,亦即礼制文化的要求,它是一种正统舆论力量;第二,浸润着儒家礼制文化的成文法典——唐律的有关规定,它是通过国家权力强制保证的约束力量;第三,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角色要有更多的人情意味,形成某种习俗和惯例,可以视之为文化上的小传统。但是,这三种力量并非总是形成合力,有时会形成某种张力。本文试图从唐代父母的角色出发,在讨论家庭关系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纲常伦理(大传统)、成文法律(国家权力)与生活中的人情事理(小传统)之间的张力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这是面对一个生命应有的基本态度:你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不管他,你要陪伴他,帮助他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会造就不同性格的幼儿,并且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幼儿健康的成长,父母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回家跟老人听故事 谁都爱自己的家人,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我喜欢跟老人聊天,回家聊天,是我关心老人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乐嘉 《风景名胜》2012,(9):164-165
假设反对交往的是女方父母,假设女方经济条件高于男方,父母内心的潜台词有二:一、你没有能力让我女儿过上好日子:二、你娶我女儿是图我们家的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