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中日交流过程中,辽宁地区因特殊的地缘、历史、政治等因素,与日本的交往也较为特殊和密切。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上古至隋唐时期的辽宁地区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历史,希望通过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进一步解读,推动辽宁与日本在文化、社会、经贸上的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16日至18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举办了“正仓院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正仓院是日本建于八世纪中叶的东大寺附属仓库,为收藏皇室与寺院珍宝的专门仓库,由日本宫内厅管辖。正仓院收藏的珍贵文物,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中国唐朝,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民初”时期,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历史时期,共经历20年时间,是日本在中国东北政治、经济势力不断扩张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日本与东北经贸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虽然在日俄战争后,东北南部实际上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在东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起很大的支配作用,日本同中国东北地区的经贸关系被打上了宗主国与半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经贸关系的烙印。但总的来说,“九一八事变”前,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东北地区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在经贸方面有自己的利益,在对外交往中有一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孙瑜 《抗日战争研究》2023,(2):128-138+160
战后日本右翼分子推出“满洲国兴亡”三部曲,提出“建设东北论”。该谬论称: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是“解放”东北民族,建立“理想国家”,实现“经济繁荣”,“完备”工业体系,“奠定”东北发展基础。实际上,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是压榨东北人民,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人肉开采”,用人命换经济;打断东北正常的工业化进程,建立畸形的工业体系;消耗大量资源,严重破坏东北的生态环境。日本殖民统治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东北经济的后续发展。“建设东北论”传递错误的史实和史观,误导日本民众,催生了中国的“精日”分子,在中日两国都产生消极影响。揭示这种错误论调的来龙去脉、历史根源、社会影响,有助于两国人民客观认识近代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活动,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5.
日本汉诗文,即日本人创作的汉诗和具有文学性的汉文。日本汉诗文是日本文学的一种样式和组成部分,是日本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日本汉诗文兴起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开始学习西方,汉学走向衰落,约有一千二百年的悠久历史。公元三世纪,《论语》、《千字文》传到日本,其后随着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日本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用汉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七世纪中期,日本产生了大友皇子、大津皇子等最初的汉诗诗人。八世纪的奈良时代,汉诗写作成风,贵族宴饮,迎接  相似文献   

6.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多次遣使来华,本文根据史料文献记载分析在中国隋朝时期日本遣隋使来华的年代及次数,突出其在两国交往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汉口“四·三”惨案是1927年武汉政府时期的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第三次高潮中的一次重大行动。研究这次历史事件,对于研究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是有益的。一汉口“四·三”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一次大血案。1927年4月3日下午四时左右,有日水兵四人,由某处乘人力车至南小路某日本酒店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多次遣使来华,本文根据史料文献记载分析在中国隋朝时期日本遣隋使来华的年代及次数,突出其在两国交往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冯小琦 《收藏家》2000,(9):20-2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一、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自秦汉以来,中口两国就有着频繁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国先进的物质文化——建筑、雕塑、漆器、织锦、陶瓷、服饰、绘画、书法等以及制造技术陆续传播到日本。唐代是我国陶瓷进一步发展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瓷器品种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已历2000余年,不少佳话趣事流传后代。孙中山、宋庆龄与梅屋庄吉夫妇的珍贵情谊,尤为中日两国人民所盛赞。 1975年,即中日邦交恢复的第三年,日本的车田让治先生写过一本《国父孙文与梅屋庄吉——献身于中国的一位日本人的生  相似文献   

11.
1877年前后,中日之间曾经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轮船招商局借款交涉。为筹集收购旗昌轮船公司的款项,招商局会办朱其诏曾经向日本探询借款之事,日本也派人到上海与其谈判。双方虽然有过几次会谈,但在抵押品、利息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此议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然而这次短暂的谈判却非常特殊,它不仅是招商局的首次对外借款交涉,还是近代中国的首批实业借款交涉之一,在近代中日经济关系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乐才 《日本学论坛》2002,1(3):139-143
"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占领中国整个东北之后,日本关东军、日本政府便开始积极策划向中国东北推行"武装移民"的侵略政策.到1937年日本实施"百万户移民"之前,先后向中国东北"武装移民"五次.日本"武装移民"的战略目的,就是要用日本移民来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配合日本关东军镇压东北抗日武装,加强殖民地统治,达到长期霸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0年间,发展是主流,从文化渊源上,日本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受益国,然而,文化上的诸多貌似相同的因素,孕育了本质上的诸多不同之处,成为两国间产生摩擦的文化原因。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定会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但是,一波三折地前行,似乎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种宿命,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只要日本正视并反省侵略战争的历史,以真诚的态度友好相处,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4.
金成镐 《世界历史》2012,(3):13-20,157,158
自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制"合并"以来,朝鲜爱国志士纷纷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民族革命斗争。1930年以来,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组织原则,大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党的统一领导下,肩负着"双重革命使命",与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日武装斗争。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中国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逐步形成了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段历史是中国东北抗日革命史的一部分,是朝鲜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现代中朝友谊史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日本战争经济所需的重要战略物资的供给基地。为满足日本的战争需要,伪满政权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管制措施,使得日伪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金融统制较此前更加严酷。本文从统一汇兑巩固“元元等价”、统制资金促进战争产业发展、强制储蓄直接剥夺劳动收入、管制利率强迫共同融资削弱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改革《满洲中央银行法》消除央行独立性等角度全面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如何强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金融统制。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春丽  刘鸽  刘继斌 《人文地理》2006,21(1):116-119
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文脉分析,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十大类,针对这十类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产品开发构想,并根据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组合情况构建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了"三个核心、十五个经典区域、五条主线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地缘因素的影响,俄(苏)史学界十分重视中国东北史的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数十部、论文数百篇,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是俄(苏)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苏)的中国东北史研究具有全面性、注重第一手资料及中国学者的著述、形成了系统的学术观点和体系、经历了从域外到本土化的发展历程和建立起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等鲜明特色;但存在诸如否认东北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否认中俄东段边界形成的历史和否认沙俄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政策,旨在通过发展中日民间外交促使日本政府改变敌视中国的态度,建立两国正常的外交关系。中日民间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初达到了准官方水平,为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无论是与日本在野党党首的会谈中,还是与田中首相等日本政府官员的正式谈判中,始终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不拘泥于一般的惯例,在领土主权、国家利益、战争认识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妥协,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又尽可能照顾日本的国情、体谅日本政府的困难,实现了亚洲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友好。  相似文献   

20.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20年间,两国关系一直发展顺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新历史教科书编委员”为中心的历史修正主义和历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友好关系的重大障碍,要破解这一障碍,笔者认为有必要同战败日本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现状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为了东北亚的安全与和平,日本应改革单方面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中韩日三国的市民运动也应联合起来,追求共同的安全,和平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