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也就是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十年内战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并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关心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开始认识到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三农"问题进行探索。该中国出台的一些政策,对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19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冬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利用冬日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教育,实施思想即意识领域内的动员工作,在调动农民的战争参与性、减少农民的文盲数、解放乡村的妇女、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诸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雪枫 《沧桑》2008,(5):67-68
20世纪40年代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冬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教育,实施思想即意识领域内的动员工作。冬学运动在调动农民的战争参与性、减少农民的文盲数、解放乡村的妇女、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诸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制定并非偶然,主要矛盾的变化,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日积极性等原因使得中共制定出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事实证明,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国最广大的人民,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帮助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5.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心工作之一。当时,在紧张的革命环境中,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支持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刘少奇作为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和组织者,代表中央起草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和起草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发表了许多关于土地改革的论著和讲话,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它已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密切关联,是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和工业化进步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机地将土地革命与现代化路径探索结合起来,开创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延广  邓超兰  邓捷 《神州》2012,(21):155
对党的革命动员政策进行简单的分析,认为其具有以下特点:着力打破封建枷锁,注重政策的灵活性;着眼于维护农民利益,进行广泛的群众动员;一切以服从于革命的需要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成二平 《沧桑》2014,(6):59-61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安泽县作为太岳区中心县之一,减租减息开始较早,从1938年5月开始实施试点,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削弱了安泽农村的封建剥削势力,减轻了当地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洪玲 《史学集刊》2002,2(3):32-34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为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它与以前的土地革命时期、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实行减租减息过程中.我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金铮 《近代史研究》2012,(4):134-151,161
内容提要 农民的支持与参加是中共革命胜利的主要保证,问题是如何解释农民的这一行为。学术界的解释与争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土地集中、家庭贫困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二是社会经济改革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三是民族主义与农民革命的关系,四是中共动员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以上说法都揭示了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且多是从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分析,缺乏农民自身的声音,尤其是缺乏对农民个体或群体感受的关怀。事实上,农民支持与参加革命的动机十分复杂,很难能用一条或几条理论概括。在农民支持或参加中共革命的行动中,土地分配、家庭贫困、社会经济改革以及民族主义在动员农民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仍需要做大量的农民个体与群体的实证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方可还原农民的革命动机,也才有利于中共革命胜利原因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正粮食问题,对于中共新生政权来说性命攸关。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稳固、人心安定、生产恢复等方方面面,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国最大多数人口,即中国农民和共产党各级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党,它的成员,包括其主要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长期在农村中从事革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靠在他们动员下投  相似文献   

12.
常莉 《黑龙江史志》2013,(11):56-57
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民主革命时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合理的分配好土地,是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是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是我们应当把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性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为地主"平反"。要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何为地主、富农进行深入探讨,其实地主的情况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千差万别。旧中国的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以往宣传的那样地主、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80%,但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仍数倍于农民亦是事实。中共将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除了动员农民应对国共战争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根据地农民已不满足于减租减息,而是迫切要求分配土地,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政策。土地改革激发了解放区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并且使中共获得了农民对中共执政地位的充分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是20世纪中国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解放农民的最伟大事件。没有这场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伟大运动,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在近30年的历史中走过不少曲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取得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现将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问题讨论     
在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一文里,提到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缺点‘是没有指出民主革命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没有提出工人、农民的政权要求和农民的土地要求。只是号召工人农民参加民主革命和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是如何解释?有的同志说,这个宣言的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中国革命成败关键的问题,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决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自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历史超了根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革命根据地早期银行事业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银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为工农群众谋利益的银行。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湖南、湖北等省许多地区的农民协会,为抵制豪绅地主的高利盘剥、改善农民生活,建立了农民银行、平民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并发行了货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地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在广阔的农村建立了许多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它的一些党员就投身于农民运动。“三大”以后,中共中央逐渐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制定了自已的土地革命纲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便开始单独领导中国的土地  相似文献   

18.
1990年9月,为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我同刘彦博同志在镇巴县文化局同志们的协助下,对镇巴县三元区伍家乡苏家坡赵家院子墙壁上保管完好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时期为宣传群众而书写的“实行土地革命”“为土地归农民而战!”“取消一切苛捐杂税!”三条大字标语和《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土地法令》两幅布告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现就其历史原因和革命影响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9.
田源 《攀登》1995,(Z1)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首先,从党的历史来看,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伟大贡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工人阶级十分弱小,工人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与农民阶级结成牢固的联盟;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则是土地问题;党的活动主要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这样一个现实,就为我们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能不能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以毛泽…  相似文献   

20.
1933年至1935年间,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于川陕革命根据地铸造、发行了不同质地、版式、面额的货币。从苏区货币装饰设计看,颇具特色。 川陕苏区货币的装饰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题材,一是表现形式。 1.内容题材:突出体现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宣传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所制订的土地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