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人事站     
中国使用电话第一人1877年10月16日,清朝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受到伦敦电气厂厂主毕谛的邀请,并访问了毕谛在伦敦附近的电气厂办公地。毕谛特意请郭嵩焘参观贝尔1876年刚发明的  相似文献   

2.
严复留英若干问题辨析高增杰一、严复留英确切时间的考据严复青年时代留学英国,对他的思想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严复赴英留学的有关情况一直没有确切的结论。笔者查对了郭嵩焘《伦敦巴黎日记》及有关人年谱,并且核对了大英博物馆藏当时中国公使郭嵩焘与英国外交部的往...  相似文献   

3.
正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十九日,曾国藩与赵烈文闲谈时,说官场交情离合有在情理,也有不在情理,为此他举了郭嵩焘与毛鸿宾、朱孙诒与刘蓉以及自己与沈葆桢、李元度、左宗棠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曾国藩说:"毛鸿宾早年在京城时,看到郭嵩焘的文章很有文采,就很想与他结交,后来毛鸿宾出任湖南巡抚,又屡次请他做幕友,等到毛鸿宾担任两广总督,朝廷发出寄  相似文献   

4.
晚清早期驻外公使郭嵩焘、何如璋、陈兰彬、刘锡鸿、曾纪泽、刘瑞芳、薛福成、黎庶昌等人,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也是一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关键时刻登上外交舞台,在爱国主义意识的激发下,做了大量维护国家主权的工作。其爱国主义意识主要表现在折冲尊俎的外交领域中。笔者拟分三方面对这种意识进行初步探讨。[1]一、创设驻外领事馆,保护侨胞权益创设驻外使领馆是与保护侨胞权益紧紧连在一起的。以1877年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创办第一个常驻外使馆为肇始,清廷在世…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郭嵩焘未刊信件14通52页,2013年为了《郭嵩焘全集》的顺利出版,我有幸整理校点了这批信件,之后就一直思考以这批信件为基础做一些研究。在仔细收集目前为止研究郭嵩焘的相关资料和重要成果的同时,我对这批信件有了一些感悟。这批未刊信件时间跨度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包括:郭嵩焘中进士前后一段时间写给刘蓉的五封信,入值上书房以及入僧格林沁幕在天津参办防务期间写给左宗棠的四封信,出使英国前和赋闲在长沙创办思贤讲舍期间写给陈士杰的两封信,写给龙汝  相似文献   

6.
卢师谛     
卢师谛,字锡卿,1886年12月28日(清光绪丙戌年12月4日)生于四川成都。1905年,卢师谛被选送四川高等学堂学习。是年,中国同盟会四川支部从日本派人回川发展会员,卢师谛率同学刘公潜、张夷伯、黄至祥等入会,成为四川同盟会的早期会员。1907年10月,四川同盟  相似文献   

7.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从祀孔庙始末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二年,时任礼部左侍郎的郭嵩焘提请将王夫之从祀孔庙,为礼部尚书徐桐所格,光绪四年被内阁驳回;光绪十年,江苏学政陈宝琛请将顾炎武、黄宗羲从祀孔庙,得到翁同龢、潘祖荫、孙家鼐的支持,但礼部仍然议驳;光绪二十年,湖北学政孔祥霖疏请将王夫之从祀孔庙,次年复为大学士李鸿章等会同礼部议驳;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御史赵启霖奏请将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从祀孔庙,次年九月得旨,命将三儒一并入祀。在顾、黄、王入祀孔庙的过程中,每次请祀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论,而正反双方的意见异同和势力消长,则显然与时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的吏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如民 《史学月刊》2006,(8):125-127
郭嵩焘的吏治观认识及实践   郭嵩焘于1847年中进士后渐入仕途.1862年,任苏松粮储道,次年署广东巡抚,曾因人事纠葛回籍闲居8年,其间教书述,详说时政.光绪元年入总理衙门,曾出使英国,兼使法国,1891年病死.  相似文献   

9.
郭嵩焘外交思想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嵩焘外交思想浅论周文宣郭嵩焘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思想家,他的思想认识水平高出同时代人许多,在洋务理论中独树一帜。其中,他的外交思想是其洋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作一简要评述。一郭嵩焘外交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的矛盾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是中国首任驻外公使。对于郭嵩焘在中国步入世界过程之中的先驱者地位,论者皆有定论。对他是否自愿出使这一问题,一般也予以肯定回答。如熊月之就以为郭嵩焘出使英国是“心甘意愿”的,郭的这一举动是向天朝自大的传统观念公开挑战。  相似文献   

11.
事功与思功,非平行线,也不是一根线,说是交错线,更合人物建功立业之实情。说得头头是道,做得井井有条的,有,不太多;满腹经纶,干得一团糟的,不是没有;既是思想家又是实干家,那是不世出之才,人间难得。郭嵩焘不是没给过他思想的试验田,他也当过广东巡抚,干得真不怎么样。乡党曾国藩,对他大不满;也是乡党更兼儿女亲家的左宗棠,搞得也要弹劾他了,世易时移,百年后来看郭嵩焘在广东的作为,好像也没甚可圈点的。郭嵩焘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西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逝世四十周年。西谛先生不仅是杰出的作家和学者,而且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对祖国文物保护和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西谛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注意重视研究文物和现代考古学。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的...  相似文献   

13.
护侨先驱郭嵩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护侨先驱郭嵩焘刘华郭嵩焘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走改革自强道路的首倡者之一,是我国的首任驻外公使。他既是一位识见高远的洋务理论家,同时亦是一位促进东西方文明沟通的先驱者。他在同治年间在广东担任巡抚及光绪初年出使西方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华侨问题在中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郭嵩焘(1818—1891年),原名先杞,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推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之学,讲求经世致用,其学术思想与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非常接近。也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与晚清厘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嵩焘首倡开办湖南通省厘捐,并推广湖南经验,先后在山东、江浙、广东等地整顿厘务,以裕军饷。1864年,他强烈反对停厘撤卡,平息了沸沸扬扬的罢厘之议。使英期间,他坚决主张停废各省厘捐,仿行西方税法。可见,郭嵩焘在晚清厘金兴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洋务派中,清廷政要认为李鸿章能见其大,丁日昌能致其精,沈葆桢能尽其实,郭嵩焘既精且大.李鸿章与郭嵩焘都是洋务派的佼佼者,志同道合,互相支持.又同受守旧派的攻讦,同病相怜,互相同情,互相安慰,形成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7.
郑玄《鲁礼志》据《春秋》记载,鲁国君三年丧毕,行祭于太祖庙,明年行祭于各庙;三年后再行祭,五年再行祭。如是更迭而行,所谓“五年再殷祭”,“三年,五年谛”。鲁行天子礼,故天子礼同。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郑氏说不可信。一、先秦古籍唯《礼记》三处有“”字,均作祭祀方式讲,不是祭祀名称,根本无祭。二、郑氏云“某年某月”、“某年某月”,多数为推测之辞,不见于《春秋》。即《春秋》所载七次祭事,也只有二次为祭,其余为四时祭及有所祈祷之祭。三、“五年再殷祭”,“三年,五年”,为《公羊传》及何休注采用汉《礼纬》之说。经考证鲁国君三年丧毕,只行一次祭,或在太祖庙,或在己庙,以定昭穆之位。郑氏之误,由于信纬书之说。  相似文献   

18.
咏梅     
钱建恒 《神州》2011,(1):1-1
2010年6月7日 傲骨凌寒容斗隐, 暗香手捧洗尘心。 蒲团跪念修真谛, 空谷清溪起和音。  相似文献   

19.
香港货币发展史上,辅币的诞生和发展脉络较传奇。1863年伦敦皇家造币厂开始为香港代铸刻有"香港"字样的硬币辅币,币值有1毫银币和1仙及1文的青铜币,而后来又有四家造币厂加入铸造。其中两家造币厂在辅币上铸有造币厂的缩写字母"H"、"KN"(也称厂记、暗记或版式),收藏、发掘和整理这些不同厂记版式是钱币爱好者的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了一道名为《陈明广东兵事饷事片》的奏折,暗指粤海关在税收征管方面存在严重情弊,并推荐浙江布政使蒋益澧赴广东督办军务兼筹军饷。作为回应,署理广东巡抚郭嵩焘拟写了一道《密陈粤海关情形疏》,为粤海关及该关监督师曾进行辩护。此两道奏折,一来一往,使得原本关系密切的两大名臣左宗棠和郭嵩焘彻底决裂,成为晚清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