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确评价世界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秦元春历史科学是一门准确而严谨的科学。正确了解和评价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类别不同的历史人物,由于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具有比较复杂的特性。因此,遵循马克...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研究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国藩是近代人物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曾国藩热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不应大惊小怪。对曾国藩乃至对一切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采取简单的“功过分成”法,历史人物在不同时空下的活动很难以数学上的正负加减的方式来判断功过。为适当肯定曾国藩而忽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正当性是错误的,但把曾国藩倡导洋务运动同他镇压太平天国对立起来研究、把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评价其一生事功的前提和基调也不正确。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其一生中,都对历史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然,其将不是杰出的。历史会对其作出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创造者,地处边远的贵州,也同样孕育了不少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近代100多年以来。2000年8月在贵阳举行的“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就是向世人重新介绍和评价了走出贵州大山的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丁宝桢。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1892——1978年)的史学成就博大精深,是众口一词的。可是,他提出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至今仍有不同看法。本文就此略呈鄙见。 一 众所周知,研究历史人物,首先要根据确实可靠的资料,把人物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性格特征弄清楚,而最重要的还在于给这个人物以正确的评价。评价正确与否,关键又在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一切以唯心史观作指导的历史学家,是提不出这种科学标准的,只有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史家,才可能提出评  相似文献   

5.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功绩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功绩问题刍议江连山在史学界,当谈到历史人物功绩的评价问题时,常引证列宁的下述著名论断:“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如何认识此段论说?已往,我国史家一般认为是评...  相似文献   

6.
马仲廉 《炎黄春秋》2000,(10):45-50
阎锡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他长期盘踞山西,拥兵自重,诡谲多变,翻云覆雨,左右逢源。为了达到“存在”的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在抗战期间,他脚踩三只船——拥蒋、联共、又想降日。中国共产党对阎采取了团结抗战,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抗战八年,同他智斗了八年。  相似文献   

7.
王六一 《文史天地》2022,(11):91-94
<正>王阳明与老子、孔子一样,是影响世界历史、文化的人物。他们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其影响堪称无远弗届。但通过人物主题漫画征集这一形式来全面表现中国古代圣贤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漫画家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件前所未有、意义非凡的事情。众所周知,漫画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关于陈独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陈独秀的评价,虽然已有不少论述,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正确评价陈独秀的一生,是涉及到能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彻底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人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史苏苑教授的《历史人物评价论稿》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史先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研究有素,造诣颇深。早在1957和1963年,他就先后出版过《中国历史人物简论》及其续集,评价过一批历史人物。他在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本书就是他在历史人物评价方面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史学月刋在1959年9月号刋载了万繩楠同志所写的“论隋煬帝”一文,阅读以后,感到对隋煬帝这个人物,也像封建统治阶极中其他帝王将相一样,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但我们重新来认识历史上这些统治阶级中的人物,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公正的评价他们的功过,确定其在历史上应当给予的地位,以便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真实面貌。而不是要把中国历史上所有被否定了的人物全部翻案,都替他们找出应当肯定的理由。我认为万同志的文章就犯有这种错误,对隋煬帝的评价偏高,不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仅就文章中较大的几方面,提出我们的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冯筱才 《近代史研究》2006,1(4):134-145
一、前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上海商人团体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此点尤以民国初年表现最为显著。辛亥以降的动荡时局中,上海工商界,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团体或者人物,因其背后潜在的经济力以及广泛的社会网络、与政界关系等而为各方注意。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财经专家,甚至外交代表、文化领袖,均曾经将目光投射于上海商人团体,希望这些团体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各界对上海商人团体的评价也曾经因为时势及利益的考量,而出现富有趣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白崇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大革命时代和抗日战争及建设广西中都曾起过作用。他是一位爱国主义将领,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儒将,可惜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做了蒋介石的陪葬。自古常言道:“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艳 《神州》2011,(9S):63-63
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历史基本知识外,更应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判别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得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历史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历史人物评价两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史学概莫能外。在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中,迄今仍有两个难题不易解决。其一是如何保证研究者准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其二是在具体的历史人物评价中,如何从方法上解决历史人物评价分歧?倘若不能从方法上解决上述两难题,任何...  相似文献   

15.
王芳 《黑龙江史志》2013,(18):37-39
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要为评价历史人物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也非易事。本文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历史认识论机制着手探讨,得出三个结论:评价历史人物应具有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历史是由千姿百态的人的活动组合而成的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卷。因此,研究那些对历史的前进或倒退起过巨大作用的历史人物,是历史科学的重要内容。古人评论文章叫做“衡文”,评论人物则称“衡人”。“衡人”就要求以客观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去比较、评定历史人物的是非或功过。过去学术界在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上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形而上学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历史人物的阶级性与历史性的分析对立起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对历史  相似文献   

17.
真实与虚构,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坚持正确历史观最核心的问题。坚持正确历史观,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青年化、时代化,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充分认识坚持正确历史观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是正确的历史观的根本立场;三是科学准确评价历史人物,让教科书上的人物活起来;四是做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创作精品的关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明珠论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确定纵的和横的两个座标。纵的座标是指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横的座标是指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两个座标的交叉,予历史人物以重要的影响;而历史人物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又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清代名君康熙帝的权相明珠,有辅君开拓一朝新政之功;但旧史及前论多对其抑功扬过,均不足为训。以往对明珠的偏颇评价,是由于未能从纵的和横的座标去分析,即未能对其进行历史与社会的层次分析,尤未对其作民族的、家族的、旗分的和派别的分析,因而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19.
无政府主义至今还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总是用各种方式借尸还魂危害革命。弄清这一社会思潮的渊源,正确评价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批判这一思潮的危害并肃清其影响,至今还是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显荣同志的《巴枯宁评传》。读完这本20万字的作品,觉得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特色和深度,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和探讨无政府主义思潮中初步涌现出的新成果,值得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上所讲的一切事件、制度、典章等,都是人们活动的产物。讲历史不外就是讲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就正确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9页)历史是千百万人们创造的,这毫无疑问。不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却又不可能举出这么多人来一一进行评价,而只能是选取其中的若干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