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半坡类型是其中的早期文化类型,典型遗址有西安半坡和临演姜寨。在两遗址中,曾出土了大批给有人面负纹动物纹的彩陶盆,引起了学术界持久的兴趣。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动物纹样是半坡类型的各种动物图腾,人面鱼纹则表示了人们对鱼图腾的崇拜。数十年来,类似的看法虽有小的改进,但基本都留在图腾说的基调上。就图腾论的方法而言,明显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没有将所有的人面鱼纹及动物纹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而是就事论事.孤立地看待每个具体纹样;二是对待某…  相似文献   

2.
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分为三期,其中的早、中期遗存非常丰富。发掘者认为:早期主要遗存“应属半坡类型中、晚期阶段”,中期“同以庙底沟遗址为代表的庙底沟类型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这批丰富的遗存在年代上基本是相互衔接的,是研究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之间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汝州洪山庙仰韶文化部分彩陶纹饰浅析吴汝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汝州洪山庙发现仰韶文化瓮棺葬136座,葬具是陶制的缸、罐等器物。我在1993年参加“郑州商城与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时,得到安金槐、杨肇清等研究员的款待,参观了正在修复整理的这批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在中国古代,鸟类图案是各种艺术作品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商周及其之前,各种高档次的礼仪仪式活动的用具上,如青铜礼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等,鸟类图案装饰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并且胜过龙类图案的地位。反映鸟类图案的作品,起源很早。在中国对后世的艺术作品产生重要而广泛影响的鸟纹作品,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图案。对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图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期彩陶鱼纹纹饰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延青 《丝绸之路》2010,(14):35-37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类型,鱼纹纹饰则是半坡类型彩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纹饰,在半坡类型文化早期多为单体鱼纹。对于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本文在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一种全新的解释,认为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体现了半坡居民对鱼在水中游的这一自然现象的渴望、向往以及对水底世界的好奇。  相似文献   

6.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鱼纹和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具有历时久、传播远、影响深的特点,其实质是仰韶文化传播、融合、统一,以及促进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先民大一统思想产生的过程。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深深地根植于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7.
仰韶文化半坡与庙底沟两类遗存是平行发展关系,还是前后发展关系,是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反映在彩陶纹样方面,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半坡类鱼纹和庙底沟类花卉纹研究上。表面看来,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纹样,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承袭关系。但实际上,鱼纹和花卉类纹样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而是有着密切的演变关系。本文从仰韶文化鱼纹的时空演变入手,对庙底沟期彩陶的起源再做探讨,进而认为仰韶文化半坡期与庙底沟期是同一文化前后相继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仰韶文化后岗类型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岗类型是仰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类型的文化遗址早在1931年就已经发现,五十余年来,尤其是通过解放后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和对安阳后岗、磁县下潘汪、界段营诸遗址的多次发掘,使这个类型的文化面貌已基本清楚。但研究的问题则多偏重于和大司空类型的年代关系方面,至于它的来龙去脉则论述的甚少。本文主要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作为抛砖引玉,求教于众学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西北地区所谓“仰韶化”和“屈家岭化”的陶器特征组合群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探讨此地考古学化的演进与变异。鄂西北地区最早的遗存为与下王岗早一期性质接近的化,继而为与下王岗早二期性质接近的化,后为青龙泉早期化,再后为屈家岭化。青龙泉早期化与江汉平原的“屈家岭化早期”时间相当,但内涵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0.
From the study of the complex of the so-called Yangshao culture and Qujialing culture in the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lignment,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archaeological cultures.It argues tha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mai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based on the analyses and comparisions of the combined typical pottery objects in main sites.In addition,the remains in the area are compared horizontally to the cultures of the surrounding zones i.e.the Central Plain and the Jianghan Plain around the same period,and their respectively relative age,cultural characters and the alignmen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我从事了一些古代彩陶方面的研究和仿制工作。1982年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认为我仿制的彩陶“在质地、造型、装饰上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科研、教学提供了实物标本。”同时被邀请参加了1982年召开的“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会上展出了我研制的包括全国主要彩陶文化的原大件和原大2/3的彩陶30种,有关专家认为我所研制的彩陶在泥料、色泽、造型及彩绘技术上都与原始彩陶比较接近,试制工作是成功的。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  相似文献   

12.
本刊於二卷四期發表鄧以蟄教授的‘中國藝術的發展’一文後,接到孫家晉同志來信,指出鄧文中的若干錯誤。本刊曾將該信送鄧教授看過,鄧教授表示接受孫家晉同志所提出的意見,並寄來一篇檢討的文章,自己認爲‘中國藝術的發展’寫得不太嚴肅。本刊因篇幅所限,僅將孫家晉同志來信發表,並向鄧以蛰教授致歉。  相似文献   

13.
出土于甘肃临夏的“彩陶王”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典型代表,陶器图案异常精美,线条匀实,纹理繁复,构图精细,纹样波浪起伏,涡旋流动,传达出极其波澜壮阔的美观效果,表达了先民们对水的敬畏、歌颂和崇拜,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艺术的追求,也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原始艺术的瑰宝——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鹳鱼石斧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上旬,河南省临汝县纸坊公社阎村生产队的社员,在苹果园里翻土,偶尔掘出一批仰韶文化的陶器。笔者今春灯节返故乡,在文化馆陈列的这批仰韶陶器中,发现有一件陶缸上绘有一幅罕见的原始绘画,非常惊奇,于是进行了临摹、拍照,定名为《鹳鱼石斧图》(简称《陶画》,见彩版)。这幅绘画、在缸的外壁上,占去整个面积的二分之一。画面本身高37、宽44厘米,是一幅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富有意境的绘画。下面笔者就画的艺术方面作一初步试析。  相似文献   

15.
在仰韶文化彩陶图中,有一些是鱼鸟纹同绘于一件器物之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其中反映了仰韶文化不同支系之间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即“鱼”集团与“鸟”集团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我讀了文参1957年第6期朱家溍先生的"乐善园和三貝子花园有关史料",一文之后,覺得材料非常丰富,但仍有須要补充及值得商榷处,今逐条分述如下: (一)乐善园的荒废乐善园在长河南岸,大門向北,現在动物园的北面后門,就是乐善园的正門。园的修建时代,已群載各書上,不必重述,至于园的荒废,应始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当时因乐善园园庭事务甚簡,有直年官員管理,裁撤乐善园郎中一員(五品)、食六品俸苑丞三員(原设四員)、食九品俸苑副二員(原设四員)。到嘉庆九年(公元1894年),又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讀了本刊1956年第10期登載"被盗掘过的墓葬,是否还值得清理?"一文,使我感到我們考古工作者的責任是多麽重大! 我之所以特別感到此点,是因为一九五四年我曾亲自經过类似的事实:由于領导的主观主义的决定,使得一处有价值的遺址白白地毁掉。特別是1956年11月間,北京历史博物館佟柱臣先生到吉  相似文献   

18.
西安半坡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的一座典型遗址,距今大约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据考古学家估计,有三四百半坡人在这里世代相居达四百多年之久。半坡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学界一个巨大的成就,它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景。半坡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完整的或能够复原的近一千件,破碎的陶片约有50万片以上,村落的东边,还发现窑室狭小的陶窑6座,每窑只能烧制大型陶器1~2件,小陶器也不过4~5件。陶器的发明创造和进入原始先民经济生活的行列,被称为“石器时代的革命”。农业生产是半坡氏族食物的主要来源,除了用石铲、石锛、石斧、石刀等生产工具外,还使用陶刀收割谷物,用陶轮捻线,用陶锉鞣制皮  相似文献   

19.
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发现多件彩陶钵的肩腹部宽带上绘有12个太阳纹。这不是偶然现象,它反映了先民的"盖天说"宇宙观,中国式的"黄道十二次"发端于此。实物证明文献关于"黄帝为盖天"的记载是有根据的。考古学揭示上古天文学的发达水平,超出人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