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清末时期,我亲身经历了清宫的有关逢年过节之类一些风俗习惯,这一切都为讨吉利。因此,都离不开封建迷信的小框框。(1)除夕说过节,首先讲一年之末的除夕。在当时,把这一天叫作“大晦日”或叫作“大年三十”。因为它是旧年之终和新年之始,一般家庭对于这个节是很重视的,当然清官中对此也不例外。在除夕这一天的下午,照例都要顶戴花翎、蟒袍补褂地装扮起来,先向天地四方、神佛祖宗上供烧香,还须各如其份地行“一跪三叩”或是“三跪九叩”之礼,然后就是对皇帝、太妃行“辞岁”之礼。皇帝在南府(掌管宫中演戏、行礼奏乐的内部单位)太监奏乐之下跪  相似文献   

2.
梅家与皇家博仪与梅兰芳可谓世交,梅家三代都跟清宫有关。照清宫旧例,除由升平署承担宫廷演戏任务外,还随时要社会上的名角人宫演出,被传的伶人就叫作“内廷供奉”。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即是一位内廷供奉,他在咸丰年间掌管京都的“四喜”戏班,颇有盛名,经常被传进宫里演戏。咸丰十年(186)夏,咸丰皇帝3旬整寿时大肆操办,曾命梅巧玲率四喜班进圆明园连演数日。其人较胖,遂有“御口亲呼胖巧玲”一句“竹枝词”广为流传,说明皇家对梅巧玲的演艺很是欣赏的。就在这次圆明园演出之后不久,这座“万园之园”就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往往为祀典、农事、饮宴、游艺与休闲结合着的社会综合体。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古老节日群,即“十月朔”、冬至节、“腊八”,以及“小年”(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除夕(“年三十”)。它与民间的另一个新春节日群(含“大年”,人日,立春,元宵等),正好相互辉映,习俗久远。在这传统节日群中,从“十月朔”衍化到“腊八”,一直保持了“腊日”的节日素质;但是后来出现的“小年”和除夕,则是从“腊日”派生出来的。因此,我们得从“腊日”的始源及其衍化谈起。一、“腊日”及其衍化“腊日”就是腊(蜡)祭…  相似文献   

4.
春节,俗称过年,川西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从腊月初到除夕,谓“备年”;从除夕到正月初五,谓“过年”;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谓“贺年”。成都锦江、都江堰、崇州、邛崃、龙泉的一些乡镇接连唱几十本(天)大戏,要足足欢庆三四十天。  相似文献   

5.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炎黄子孙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挂艾蒿、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然而,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市民过端午节却是中西合璧。20年来,既完好地保持着悠久的民俗传统,又融入了西方圣诞等节日的“狂热”,如除夕一样整夜不眠,举城狂欢,胜过除夕,气氛热烈别有一派民风。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华埠华区,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12)
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196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来到国防科委机关任参谋工作。自此,我们一直共事了十多年,都没有离开过这个机关,其中有十年是在“文革”的岁月中度过的。李敏在“文革”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我对李敏的认识也是从“文革”前后开始的。“文革”之后,李敏和我谈起她从学校到国防科委机关后的这一段工作经历,使我对她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九年二月七日农历除夕,我吃的团年饭是满桌的麻雀肉。那时,公社化运动开始不到半年,人们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过共产主义生活。桌上特殊的团年菜,是当时除“四害”的战利品;那时麻雀特别多,成百上千地一群群飞到田里觅食,政府定为害乌,与苍蝇、蚊子和老鼠并列为“四害”,号召全民歼灭之。1958年秋收后,人民公社掀起声势浩大的“哈麻雀”运动,大人小孩被分成若干小分队,每队二三十人,遍布田头地尾,人手一根划破的竹响竿儿,或一面铜锣,一支喷呐。遇麻雀从空中飞过,人们,便敲锣吹附呐摇竹响竿儿,同时“阿哟哟”敞开喉咙…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对于自己的归宿曾向其侄女彭钢谈过三次,这三次谈话都叫彭钢刻骨铭心。 第一次谈起这件事是在50年代的一天傍晚,彭钢陪伯伯在中南海附近散步。当时中央刚开过会,决定改土葬为火葬。那天彭德怀很兴奋,他告诉彭钢:“今天毛主席、恩来、少奇都在决定上面签字了,以后不埋葬,改火化了,我也签了字。想起牺牲的战友,我们这些人  相似文献   

9.
幽默三则     
怕把你吓着 王磊磊的父亲在横渡黄河的比赛中得了奖,王磊磊的同学刘新新回家后对爸爸谈起了这件事。刘新新的爸爸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比起我当年横渡台湾海峡差远了。”“怎么?爸爸上次你跟我说的是横渡刘公岛海峡,现在怎么是横渡台湾海峡了?”“当年因为你还小,我怕说台湾海峡把你吓着!”  相似文献   

10.
痛悼孟军     
丁星 《铁军》2020,(3):12-13
2020年的春节很不寻常。从武汉起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引发了全国一场防控疫情的战斗。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最先被这种瘟疫夺走生命的武汉居民中,有我的老战友孟军。刚过米寿的他,于1月23日逝世。23日,即除夕前一天,正是武汉"封城"的那个日子。本来是给孟军打电话拜年,得到的却是他突然离去的噩耗,痛惜之情使我久久不能平静。这几天,我常常想起我和孟军的交往,想起他对新四军研究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丑”的原初意义。审丑意识的原初意义与死有“关”,渗杂着人们对死的畏恶感。《塔夫论·德化》有一句话,叫作“美考终而恶凶短折”。意思是:在从《尚书》开始的人们的习俗观念中,长寿或寿终正寝是美的和值得称美的生命形态,而吞噬人们生命的灾凶或人的天折、短命则是丑恶的形态了。汉代许镇又这样解释“丑”(配)说:“可恶也,从鬼。”他把“丑”同习俗观念中侵夺,害人生命的鬼较搭上了勾。于是死连同导致死的事物、阴影都在人们的忌讳、厌恶之列,都难免不是“丑”的原初成分。民俗观念中审丑意识的原初意义,还带有嗅觉感受…  相似文献   

12.
王一舟 《南京史志》2014,(10):22-22
又过了一年。现在已是初二的我,还总把年级写咸“初一”。是啊,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谁能习惯呢?仿佛就在几天前,我还在游府西街小学的“国际部”里奔跑,等着同学来找。  相似文献   

13.
曹瀚 《丝绸之路》2013,(5):58-58
在莫高窟“朝圣”的20多天里,我从大家对于壁画近乎教徒般虔诚的拜谒中,隐约感受到了一丝的困惑和疑虑,那是我们大家都不愿触及但又无法回避的一个越来越清晰的问题:我们是来“朝圣”的,但“圣”在哪里?又怎样“朝”呢?如果就是每天看壁画,作写生,那好像缺乏了点神圣感。我知道大家都很苦闷,但也都不愿去触碰别人的感受,只是在默想。也许画家们会在辛勤的创作中破解这其中的要义。  相似文献   

14.
说谎一天,谎张三刚走出家门,迎面来了个头上顶着一簸箕洋芋的妇女。这妇女常听别人说,谎张三如何足智多谋。于是就对他说:“张三啊,别人都说你有智谋,很会撒谎,现在你就撒个谎给我听听吧!”谎张三灵机一动,装着焦急的样子:“你不看见吗?天上太阳和月亮都在打架了,我还有什么心思给你说谎呢?”“什么?天上太阳和月亮打架了?”那妇女边说,边抬头看天,头上顶着的一簸箕洋芋便撒落在地上了。这时候,谎张三看着,笑着说:“快捡你的洋芋吧,太阳和月亮打完架了。”  相似文献   

15.
闪淑华 《收藏家》2003,(12):47-48
最近,古籍文物界泰斗朱家溍先生过世,一好友向笔者推荐朱先生所著《故宫退食录》一书,阅后使人赞叹不置,不能不为朱先生的博学多才,清高雅趣所折服。书中从古与籍文物鉴赏、清宫礼仪、戏剧电影乃至饮食文化,朱先生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我家的藏书”一节,朱先生谈到春、夏、秋、冬四季书屋中不同气候给主人带来的特殊感受。试想,置于这种幽香四溢的书屋中(文中称为“书香”),那真是一种享受。但其中有一段文字,阅后不能不为朱先生鸣不平。“现在我的蜗居,当然空气中没有书香的成份,不过还可以打开书籍,拿出一两部残余的明刊本的书来欣赏,一股幽香当然是嗅觉的享受。可是翻开书,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康生藏书’‘戊戌人’‘大公无私’诸印。在打倒‘四人帮’之后,落实政策,发还曾经被康生掠夺的善本书都有这几方印,不能说这不是视觉上的厄运。”  相似文献   

16.
打开电视,不管什么节目都塞满了帅哥英女,可能已经有“审美疲劳”的你,会不会偶尔想审审丑呢?伦敦就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一家叫作“丑人模特”的公司诞生了。几年前的一天,快递员戴尔到一个公司送包裹,意外被人拉着拍了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17.
相声也是这样,你以会当凌绝顶的状态跟人讲事儿,谁要听啊?中国人都是自命不凡的,尤其是中产阶级。当你俯下身子来跟他们说,这事儿我这么看,他们就会有好感。刚开始我是低姿态但后来我发现一个更好用的方法,叫作“转过身来和他们站到一起去  相似文献   

18.
“这两天,我都在困惑。我本想引导大家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却演变成大家关注我。这绝不是我的初衷。我还忧虑这件事会不会影响河南人的形象,会不会影响通许县的主要经济?那里毕竟是河南主要生猪基地,可不能将这一行业搞死”  相似文献   

19.
书,重重地合上。合上的是一本写童年的书。我,匆匆地寻觅。寻觅的是一件儿时的玩具。“哗!”它从书橱上落下——一个沾满灰尘的五彩圈子。我也不知它姓甚名谁,只记得小时候叫它“啦啦圈”。那个漂亮的“啦啦圈”是哥哥送的,可现在却活像个小丑,又脏又旧。唉! 童年时天很蓝、草很软,女孩子们都在草地上玩着“啦啦圈”。配着那“沙啦沙啦”的声音,女孩子们扭动着纤细的腰肢,羊角辫满足地晃着;大点的女孩还会玩出  相似文献   

20.
M魔方与人心     
我相信,人人都见过或玩过一种叫作“魔方”的玩具,它的每个面都可以随意旋转成不同的图案,它不如橡皮泥之类的东西可以让你从无到有、随心所欲地制造出自己想象的东西。它的转动过程,是一个固有的、在约定的模式下达到某一程序的变化过程。可以这样说,人是受“喜、怒、哀、乐”的情感所支配的特殊“魔方”,它以“向善或向恶”为基础构成,通过各方面的调配拼接而形成每个“魔方”的不同的面——人心。与魔方更相似的是,它可以随意改变,甚至变成与原先相反的人心。这是一颗稚嫩天真的童心。曾一时生活在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