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京兆府下云:“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此处断句有误,“八十八”应接上句,为:“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标点者可能将此句中的“府”理解为折冲府,这是错误的。因  相似文献   

2.
一、河东道代州“贞观四年,又督灵州”,又“今督代、忻、蔚、朔、灵五州”。代州都督府所管代、蔚、忻、朔周州皆在河东道北部,按同书及《元和郡县图志》,自武德二年于关内道西北置灵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又置朔方节度使,终唐之世为关内道西北之重镇。河东道之代州总都督府管下不应有此飞地。此二处“灵()”当为“云()”之误。二、江南东道台州“(武德)八年,废始丰、乐安二县人临海”。殿本原作“八年废始丰、乐安三县人临海”。按《新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县条注云:“武德四年析置章安县,八年省。”引日…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虽经校勘,然仍有不少未尽善处。本文对《地理志》所记西南地区所涉诸州的州县领属、所领县数、设置时间及其变更等的失误,进行了订正和补遗。  相似文献   

4.
《晋书》卷十五《地理志》载荆州天门郡所统五县中 ,有充县和临澧县。考诸史籍 ,充县和临澧实为一县 ,以之并列为二县 ,似误。最早对充县和临澧县的关系予以关注的是北魏的郦道元 ,他在《水经·澧水注》载“充县废省 ,临澧即其地 ,县即充县之故治 ,临侧澧水 ,故为县名 ,晋太康四年置”。从这条材料可以看出 ,郦氏认为临澧县即充县故地 ,二者在地域上实为一地 ;晋太康四年所置之临澧县是在充县废省后设立的 ,二者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郦道元是北魏人 ,他之所记为前代之事 ,其说应为可信。另据最新据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宋本影印之《…  相似文献   

5.
正《旧唐书·地理志·京兆府》载:武德三年"分始平置醴泉县"。校勘记云:"据本卷上下文及《寰宇记》卷二五、《新志》,此处‘醴泉’当作‘扶风’"。(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5、1459页,简称《旧志》)覈诸史料,京兆扶风县确于武德三年由始平县分置,且醴泉县在武德元年、二年时尚分置出温秀、好畤二县。故校勘记所言足备一说。核实而论,武德三年始平所分之扶风,贞观元年即省。逮至贞观八年,唐廷更岐州围川县曰扶风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卷61<地理八>(1976年版)山东临清直隶州下云:"初沿明制,为东昌属州,领县二.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直隶,割武城、夏津、丘还隶,而馆陶还东昌."此处"夏津"与"丘"间标点可资商榷.  相似文献   

7.
《明史》卷74《职官志》三曰:“洪武元年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僧姓名,时其物价。”(中华局标点本第1815页)按:“牙僧”误,应作“牙儈”。“儈”字和  相似文献   

8.
《隋书·礼仪志五》云:“后魏天兴初,诏仪曹郎董谧撰朝飨仪,始制轩冕,未知古式,多违旧章。孝文帝时,仪曹令李韶更奏详定,讨论经籍,议改正之。唯备五辂,各依方色,其余车辇,犹未能具。至熙平九年,明帝又诏侍中崔光与安丰王延明、博士崔瓒采其议,大造车服。定制,五辂并驾五马。皇太子乘金辂,朱盖赤质,四马。三公及王,朱屋青表,制同于辂,名曰高车,驾三马。庶姓王、侯及尚书令、仆已下,列卿已上,并给轺车,驾用一马。或乘四望通车,驾一牛。自斯以后,条章粗备,北齐咸取用焉。其后因而著令,并无增损。”“熙平九年”误,熙平为北魏孝明帝拓跋诩年号…  相似文献   

9.
《明史·选举志》标点正误一则郭培贵《明史·选举志一》:“其后又以存省、京储、依亲、就学、在家年月,亦作坐堂之数。”(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683-4页)按:句中凡用顿号逗开处,皆误。欲要点准句读,领先弄清文义。《志》文中“存省京储依亲就学在家年月”的含...  相似文献   

10.
因今本《旧唐书》文字传刻有讹误,如《地理 志》中庭州之五年及天授二年之五鼎州等处,志文中有前后歧 异或脱漏之处。本文通过内核等方式,略加辨析,俾使史文有 所补正,以为唐书的整理者及治吏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地理正误一则东湖《三国志·魏书·曹真传》(中华书局校点本)记载: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年),“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  相似文献   

12.
正《明史》载:"南有潏水,亦曰泬水,合涝水,俱北流入渭。"~((1))涝水与潏水相合的记载亦见于《大明一统志》:"涝水,出鄠县南山涝谷,合渼陂,水流至长安县界入潏水。"~((2))按,嘉靖《陕西通志》载潏水自南山下分为二流:一水西北流合镐水为交河,西注丰水,一水为引入西安城的通济渠;~((3))万历《陕西通志》载潏水"西北流,经昆明池入渭"~((4))。潏水与涝水相距较远,无法相合,《明史》《大明一统志》此两条记载皆误。关于潏水与涝水的流向,  相似文献   

13.
14.
《明史·地理志》施州卫下记“清江,自四川黔江县流入,一名夷水,亦曰黔江,卫境诸水皆入焉,下流至宜都县入于大江”。唐崖长官司下记“南有黔水,即清江之上源。”四川黔江县下记“黔江,源出贵州思州府界,正流自涪江合大江,支流经此,下流为湖广施州卫之清江。”今...  相似文献   

15.
《隋书·地理志》勘误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清江郡巴山县下注云:“梁置宜都郡、宜昌县,后周置江州,开皇初置清江县,十八年改江州为津州,大业初废州,省清江入焉”。经推敲考证,此条下的“清江县”为“巴山县”之误,“省清江入焉”,应为“省入清江郡”。关于巴山县,《旧唐书·地理志》山西...  相似文献   

16.
敖佳鹏 《北方文物》2022,(3):108-112
《清史稿·地理志》中有关于博东齐旗、布图库旗的记载,但经考证,清代历史上并不存在博东齐旗与布图库旗。博东齐、布图库两部虽同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从新疆迁往黑龙江,但他们的具体迁入地不同,而且两部一直未独立编旗。布图库部的迁入地是呼伦贝尔,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被编入厄鲁特镶黄旗,隶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统辖。博东齐部的迁入地是通肯、呼裕尔,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编入伊克明安旗,辖于黑龙江将军。  相似文献   

17.
<正> 1.第1382页(中华书局标点本,下版本同): 高祖受命之初,改郡为州,太守并称刺史。按“太守并称刺史”,不通。《旧唐书·高祖纪》载,武德元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此“太守并称刺史”之“并”字当为“改”之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旧唐书.地理志》幽州建置沿革选取四条进行考辨,对于其中前后矛盾的内容加以辨析,对照其他文献并根据文例对于以前学者的论点进行重新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本《清史稿》卷63《地理志十》2093页陕西西安府兴平县下云:“县丞驻张店。”然检索史籍,此处兴平县丞所驻之“张店”实为“店张”之误。嘉庆《重修一统志》(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影印本)卷226《陕西统部·文职官》西安府下云:“(乾隆———引者注)二十六年,移兴平县丞驻店张镇。”《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卷472“乾隆十九年九月上乙酉条”云:“陕西巡抚陈宏谋奏:西安府属兴平县之店张驿,差务繁多,驿丞不能独办,应将店张驿归醴泉县经管。驿丞缺裁。”同书卷648“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下戊戌”条云:“……又兴平县属店张镇…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太平县下曰:“天宝十一载析当涂、泾置,大历中省,永泰中复置”。细加推敲,句中有两处值得商榷。(一)永泰、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两个年号,根据唐代年号顺序,永泰(765—766)在前,大历(766—779)承后。而上句把二者顺序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