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0年 1辑惠刊刘景纯同志大作 ,知“堑河”、“堑洛”功效研究尚存异识。学术界近年来虽倡行学术评议 ,商榷风气不遗余力 ,但笔者无由得方家教诲。幸有刘同志指正 ,若沐春风。愿缘此而闻过明非 ,见贤思齐。笔者为文素来拘谨 ,除却性情因素 ,亦恐妄言多失。为刘同志引以商榷的一段文字或可见不良积习一二。余前置申言秦堑河、堑洛工程之本意在于军事目的 ;后置并加多重限定附陈“在某种程度上亦有改善局部农业生产景观之效”。或有词不达意之疏 ,然区别主次、追求平妥之心可鉴。其中虽无欲藉后半句传达某种“重点…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的文明记忆羌族碉楼与村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富政 《中国文化遗产》2008,(4):M0001-M0001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是兴起于中国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一(《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最早过着游牧兼农耕的生活。殷商时期,主要活动在西北和中原地区,以河湟地区为中心。自秦献公时始,由于同处河湟地区的秦人对羌人施以严酷的军事压力,导致部分羌人开始向西南及西北大迁徙。有的去往青藏高原,有的则向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及大渡河、安宁河流域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秦长于桥梁建造的技术,是交通能力优越的表现。相关迹象在交通史与建筑史上同时保留有深刻的历史记忆。秦在桥梁建设能力方面的优势是秦人成功进行军事征服,终于实现统一的重要条件。有关秦桥梁建设工程成就的历史记忆,构成秦史闪光的页面。"秦桥"成为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象征符号不是偶然的。以"秦桥"作为秦政的代表性遗存与标志性纪念,是真实的历史认识。有关秦后子■"造舟于河",秦昭襄王"初作河桥",李冰造七桥,咸阳"渭桥",《燕丹子》所见"秦王为机发之桥",直道九原渡河方式以及海上"秦桥"的讨论,可以说明"秦桥"作为体现秦交通优势的文化象征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3,(7):93-93
《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平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可见,诸侯之女也称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如《史记·六国年表》说: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隐》解释说:“君主,犹公主也。”  相似文献   

5.
近读胡平生《云梦龙岗六号秦墓墓主考》(以下简称《考》),谓云梦龙岗秦牍释文“辞”乃“辟”之误释,堪称卓见。但关于牍文地名“沙羡”的考证,却可商榷。由于“沙羡”之地望涉及到由先秦至近代历史地理学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故不可不辨。胡《考》云:“《龙岗》一文引用了不少文献资料对沙羡的地望作了讨论,可惜误将沙羡当作了墓主的故乡,结果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木牍的性质决定本墓葬的所在地就在沙羡县境内,而这恰是龙岗木牍所出现‘沙羡’这个地名最重要之处,是比任何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6.
释“■”     
《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相似文献   

7.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到"二战"后,在世界遗产运动中,在"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下各国普遍将"‘他文化’遗存"予以认同,使之遗产化。总体来看,"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历史间离效应和家园感是影响对"‘他文化’遗存"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诗》亡然后《春秋》作”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序言——伟大民族的科学 最高峰:理论思维 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巴特费尔德(H.Butterfield)在60年代初说:“虽然我们常常对自己说,西方文明是唯一在其发展中生产了自然科学的文明,我们总是忘掉了它同样以其‘历史的思维’(‘historical—mindedness’)而与众不同。古代中国在科学和工艺方面、同样在历史编纂方面都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她并未取得任何可以媲  相似文献   

9.
秦简“敖童”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简“敖童”解黄留珠一云梦秦简先后两次出现“敖童”一词。一见《秦律杂抄》:“匿敖童,及占(癃)不审,典、老赎耐。”另见《法律答问》:“可(何)谓‘匿户’及‘敖童弗傅’?匿户弗(徭)、使,弗令出户赋之谓(也)。”对于“敖童”的解释,1977年文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直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明长城“北京结”,最近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确认,在怀柔县沙峪乡境内。 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被称为世界奇迹。自秦以来,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活动,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长城,是历史上修建工程最大、时间最长、做工最精的长城。其中作为拱卫京师和皇陵的北京段长城,总长六百多公里,用料精细,构筑雄伟,有许多闻名于世的雄关隘口,可谓是万里长城之精华。北京段长城多修在崇山峻岭上,占据要冲路口,不但有直接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有很高的观光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相比于其他法国法郎券种,印刷相对简陋、设计较为单调的"国旗券"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收藏者和研究者的太大关注,相关的汉语资料亦十分有限。作为二战末期盟军在法发行带有军事性质之流通券,其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相关发行和历史资料,对"国旗券"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郝氏印箴言款考释──《易·损》“■忿窒欲”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秦斋古印展》著录萧春源先生珍秦斋收藏的一方秦半通姓氏私印(见附图)①,印面为“郝(郝》氏”二字②。此印四侧面又有错银箴言款字6个,原释文作“忿团(深)冥,欲毋思”。马国权先生在《珍秦斋古印展》序言中介绍此印说:“有郝氏一印。四侧桥刊‘忿’、‘采(深)冥’、‘欲’、‘毋思’等错银字句,殆男女相怨之语,郝氏其作印者钦?抑作印者怨郝氏钦?今不可知。印之附有边跋者,其为权舆乎?”附图(此为印面正视展开田,印面文字为反文.原印政字应当自左向前,然后自右向后顺时外读。此田恰相反。)我认为此印款当读作“毋…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玄风大盛,从文学到仕途乃至日常生活都与谈玄密不可分。刘宋取代了司马氏之后,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一些军人和寒士把持了最高政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门阀制度,与士族生活密切相关的清淡之风也传承下来。这种谈玄风气在南朝末期遭到越来越多儒学之士的非议,然而在宋、齐、梁、陈四朝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南史&;#183;何尚之传》载:“王球常云:‘尚之西河之风不坠。’尚之亦云:‘球正始之风尚在。’”“西河之风”即儒学之风,“正始之  相似文献   

14.
“台南官银票”的实物与史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钱币》2008年第3期发表台南官银票一纸,并说明银票发行背景(以下简称“‘一’文”)。作者将“台南官银票”定为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共推刘永福速率众抗日时发行之物,这是不错的。但作者收藏的实物和对实物的说明,却多有可商之处,愿向作者和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15.
鲍吉锐 《文史天地》2005,(12):54-56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些地方报刊和全国性发行的重要报刊以及一些电视台,都误将处于黔滇公路(贵阳至昆明公路)黔西南州境内晴隆县城西约1千米处的“二十四道拐”作为“史迪威公路‘二十四道拐’”来宣传。为正视听,笔者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整理成此文,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详今略古”是新编地方志的工作原则之一,各地在此次修志中,“详今”是十分必要切实可行的,如何“略古”确需视本地具体情况而定。喀什市是边疆小城,尽管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此次修志也是第一次。前人未留下任何一部县志或府志,也未留下较完整记载本地情况的历史资料,现有历史资料只零星散布于“二十四史’等历史典籍之中。史料稀少,此次修志若再“略古”会导致志书出现许多历史空白,“断线”则在所难免,后人读之,对本地的古代历史将“茫茫然无所知”。为了对历史有所交代,为了对后人负责,也为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同济堂”中药店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商店之一。它创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西历1888年),至今有11O年了。贵州地处华复边睡、气候不佳,土壤瘠薄;自秦、汉以来,就被汉人视为蛮荒之处、瘴病之区。它的开发比江南晚得多,虽然设省是在5O0年前(明朝永乐11年),但基本上形成现在的区域是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8世纪初叶)之事c据史料记载,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起到民国36年,省内先后发生较大的疫病流行139起;流行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十分惊人。不利的自然环境、十分落后的生产力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致使贵州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长期处在封建的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政治巩固的需要。历代王朝总是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作为头等要务,督地方,务实求效。广大农民为求生存和生产发展,挖掘水源,广开农田。因而,水利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总是呈现高潮迭起的景象。有明一代,水利建设之规模更超过以往任何一代,其水利事业的成就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至今受到史学界的肯定。然而,当我们重新考察当时的历史与自然环境的时候,不难发现,这一持续200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同时给后世造下了灾难。从明代晋中盆地水利建设来看,就可说明这…  相似文献   

19.
《杨尚昆生平纪事》一书记载:“1958年,春,毛泽东认为中办秘书室在整风反右中‘扶右反左’,杨尚昆因此受到批评。”据当年在中南海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同志回顾,该书所说的:“扶右反左”是指中南海“黑旗事件”;“受到批评”是指撤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简称:中直机关党委)及杨尚昆担任的党委书记。笔者通过翻阅资料及走访一些当事者,以“回归”当年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20.
"重點保護、重點發掘"的口号,作为今後文物工作的方針是正確的。記得夏副所長在‘中國考古學的現狀’中,會提出今後努力的方向,即指出‘主動的研究工作,应該以新石器時代、殷代和西周为重點,尤其着重西周’。並且在文中接着又說明了为什麽把重點放在西周,末後还補述了‘这並不是說我們完全不理睬汉代及汉以後的考古材料’这一理由。一年多以來的文物保護工作現狀,据个人所知,是把重點放在洛陽、鄭州和西安等區。人員方面,也曾把華东文物工作队抽調一小部分人員去配合鄭州基建做好文物發掘工作,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陈容同志或許不能滿意上述的这样做法,因为在陈同志‘如何來正確的理解"重點發掘"的方針’一段文字叙述中,並没有理解到上述的‘重點發掘’的这种事实,而他所理解的却是‘工程進行中要遭致損坏的,就必須清理發掘,除此以外,虽然遺留在地下或掩盖在建築工程基礎下而不致損坏者,都暫可不做’。这样立論,就不免令人有所迷惑,至少是我个人認識上發生了一个大的問題。这問題的關鍵在於‘虽然遺留在地下或掩盖在建築工程基礎下而不致損坏者,都暫可不做’。因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个顯著的事实,像陝西咸陽國营西北第一棉織廠,在建廠時就曾破坏了古墓,廠中的五十六根柱脚下面都探出有墓穴。如果依陈容同志的‘正確的理解’,咸陽國营第一棉織廠的做法,豈不是非常正確嗎?陈容同志的所謂‘首先把这一条应該確定下來’的‘正確的理解’重點發掘方針,正是为考古而考古观點的体現,而没有認識到目前考古工作,同样要为基建服务的。因此,我們必須指出:如果依照陈容同志的思想体系去認識‘重點發掘’的方針進行發掘工作,把‘遺留在地下或掩盖在建築工程基礎下而不致損坏者,都暫可不做’的話,这不僅損失了考古資料,而且直接对基建工程埋下了破坏的禍根。为了社会主义基本建設工程的基地加固,‘遺留在地下或掩盖在建築工程基礎下’的古墓,不但不能‘暫可不做’,而且应侭先去做。分出緩急次序,有計劃的去做。这是在‘重點發掘’的方針指導下,首先应該確定下來的。这样做是为工程服务的,否則,古墓掩盖於工程基礎之下,就是永远埋没了古代劳動人民的創造,減縮了歷史的証据。我很同意陈容同志提出的‘一切工作的方針任务的確定,首先应該是从我們國家的總任务出發,再結合我們本身工作情况經过考慮而提出’。我也同意‘我們的任务是配合基建清理發掘,因此,發掘的重點就該是从基建工程上考慮,是否必須清理發掘’。但我要補充一項:就是要配合工程重視重點地區的發掘工作。所謂重點地區,就是以那一地區的歷史条件为前提,結合已知的那一地區的地下埋藏的歷史文物情况而確定下來。重點地區如洛陽、鄭州、西安、長沙、寿縣……等地如有工程進行,就该多調人員去配合。配合目标:第一,清理古墓应服从工程進行速度为原則。第二,清理古墓以加固工程基地为原則。第三,以掌握重點材料为原則。貫澈‘重點發掘’的方針,必須按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結合墓之結構、大小,分出不同類型。地區和時代不同的相異類型的墓,一定要細做;地區或時代相同,類型不同者,也要細做;地區、時代、類型皆同的墓,即当粗則粗,当細則細了。因此,我除同意从發掘对象的適当約束來解决我們人力經費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外,还有一个重要問題,是如何挖掘潛在力量的問題。按目前考古人員的人數是配合不上繁重的工作的。但这里面是否有人力的浪費呢?截至目前为止,人力仍然是很分散,浪費人力現象在所难免。所謂‘人力浪費’,不僅是人員轉移工作对象,或有空暇为阻,就是每人工作对象都是田野考古,但不是真正的去配合基建工程,而去進行工程地區以外的發掘,都是一种嚴重浪費現象。为了貫澈‘重點保護、重點發掘’的方針,合理的統一使用人員,消滅人力浪費现象,也是很重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