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疆年鉴》(1987)即将付印的时候,我有两点希望。 第一点,希望进一步编好《新疆年鉴》。 《新疆年鉴》是一部综合性的地方年鉴。它从“年”和“鉴”两个方面反映新疆的实际,积累新疆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部历史文学杰作,一定是杰出在“文学”上;但批评者否定一部历史文学创作,都只需指斥其违背史料之处——所谓“胡编滥造”。因为中国历史小说,源于宋元特别是明朝中叶以来将《资治通鉴》等史书通俗化,以及普及历史的社会风气。从《资治通鉴》到《通鉴纲目》到《通鉴节要》再到“按鉴”、“通俗演义”,这条将《通鉴》、《纲目》等史书逐渐普及化、通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南宋古家吕祖谦,精于经学、史学与学,编有《古关键》,录韩、柳、欧、苏典范之作并加评点,示后学以古作法;又编有《宋鉴》(宋孝宗赐名为《皇朝鉴》),为后世了解北宋诗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总集。由于是奉敕编撰的,孝宗谕示“专取有益治道”(吕乔年《太史成公编皇朝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训:“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编著广西通志工程浩大,今已陆续完成,值得庆贺。盛世修志的设计,是继承我国历代重视修志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功绩显著。通志组成中以政府志最为重要,应居各志之首,可谓举足轻重。一部高质量的史学著作,从编辑目的到社会影响,都会对后人提供历史借鉴和启迪。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完成后,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谈到该书的编写原则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入书,希望统治者读后能“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可以说这…  相似文献   

5.
“鉴”本为盛器,盛水以照影,故又以“鉴”称镜。古人即有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征传》)“鉴”字又引申有察看、借鉴、鉴察、鉴戒等义。  相似文献   

6.
《史记》《汉书》史表研究是欧美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国内学界加深了解欧美中国史学研究发展历程、辨析中西史学交流互鉴具有典型意义。自19世纪末发轫以来,欧美《史记》《汉书》史表研究呈现出深度不断拓展、领域逐渐丰富的发展趋势,表现出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考据成果、讨论范围相对全面、部分借鉴西方史学研究思路等特点。部分欧美学者通过《史记》《汉书》史表反思西方史学对非叙事性历史书写的偏见,促成了中西史学的深度互鉴。但是,欧美学者并未深入分析中西古代史表书写的异同。通过比较以优西比乌《编年史》为代表的西方史表书写与《史记》《汉书》史表可以发现,中西古代史学在探索通史写法的实践中,不仅有经验认识的相似性,也有历史观念的差异性。西方中世纪史表书写因秉持基督教神意史观,未发展出类似《史记》《汉书》史表般追求理解历史的丰富类型。  相似文献   

7.
夏墟之上的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以巩固政治与军事地位,可谓“晋魏承夏位”。晋平公举夏代郊祭以祀鲧,暗示晋国能够取代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与三代等视之。魏惠王更是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天子之礼自居,在诸夏中争夺正统。魏史《竹书纪年》呈现出“夏—殷—周—晋—魏”的历史序列,抬高晋、魏两国的地位。汲冢书与清华简《厚父》皆不持禅让说,默认“禹启世袭”,肯定嫡子启的合法性。这种古史观与三晋政治密切相关:有利于巩固君主制,强化嫡长子继承制,防范能臣干政,为“魏承夏位”奠定了历史文献的基础。《纪年》“益干启位”是战国三晋人造作的逆反古史,目的是消解禅让说对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治乱警鉴》出版赵禄祥同志主编的《治乱警鉴》近期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先前出版的《国史镜鉴》的姊妹篇,也是赵禄祥同志计划编写中国史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全书共分四卷,近400万字,由程维高同志、戴逸同志分别作序,赵禄祥自序。“鉴以资治”早已成为古人和...  相似文献   

9.
温向前、宫宝才、刘晶石在《试论县级编纂“五年合鉴”的社会基础与可行性》一文(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0年第2期)中,认为县级编纂“五年合鉴”理论上说得通,实践上也是可行的。其理由是:五年一鉴具备“政府公报”的性质,无疑是年鉴大家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同报刊有“周刊”、“月刊”、“季刊”一样,年鉴也可以有“一年鉴”、“三年鉴”、“五年鉴”;“五年鉴”与县级政府届期相吻合,容易得到该届领导班子的支持和帮助;编辑出版“五年鉴”可以大大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五年鉴”在提高年鉴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方面有独…  相似文献   

10.
贾文超 《收藏家》2006,(2):13-13
镜子亦称鉴或照子。古镜以青铜为主,此外还有铁镜、石镜等。镜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镜的记载。《释名》:“镜,景也,有光景也。”《吕氏春秋》中也谈到了“镜明”《。战国策》还有一则以镜照为喻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鉴,《广雅》曰:“鉴谓之镜”。说明镜与鉴是一个意思。镜又称照子,始见于宋,考其缘由,当与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敬”字讳有关。因而镜铭中凡是见到“照子”二字的,则大致可定为宋镜了。唐代社会稳定,封建政治及经济文化繁荣,因而促进了科技工艺生产的高度发展。这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视民风民俗,是中国至少从周代就开创的一项文化传统,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荆楚岁时记》以降一直沿袭下来。但是,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中国的民俗学从比较宽泛的意义来算大概只有90年的历史,从比较严格的意义来算,只能说是最近30年才成熟起来。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一些学者得风气之先,借鉴西方的学术资源,引入搜集口头传统文学和调查风俗的方法,逐步在中国学界发展出关于民间文化的各个门类的学术事业。这种学术,先是多学科学者的“业余”爱好,然后才发展成专业的人才队伍;先是以非正式学科体制的方式运作,后来才有机会成为国家学科建制中的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12.
毕献光 《神州》2012,(3):380-381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在这些课堂中大都重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的通过知识感悟、知识升华、学史明鉴等,突出了历史教学思想性。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历史,《汉书·艺文志》有著名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这是说,《周易》一书,经历了上古的八卦阶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阶段,下古的《易传》阶段。而八卦为伏羲所画,六十四  相似文献   

14.
《中兴金鉴录》是刘宗周晚年编纂的一部历史作,其最初的动机是向弘光帝提供龟鉴。随着中兴理想的破灭,宗周将先前欲上未果的《敬陈中兴第一义疏》改造、扩编成是书,流露出的史学意识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历史事件要以其“历史性”为依据;2.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是对其“历史性”进行“具体的解悟”;3.评价历史坚持“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相结合的原则;4.历史发展最终由“诚意”决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梁启超曾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庚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中国历史研究法》第1章)这里所说的“史”,不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身,而是史学,是史学家根据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种种史料而编写出来的历史著作,是史学工作者通过对史料的选择、整理,用文字的形式,使已经逝去的历史再现于今日。其目的是“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如何  相似文献   

16.
正值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历史观的形成与影响──读《毛泽东与中国史学》王震中史学是传统国学的主干,长期以来它久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每每具有深厚的史学素养,毛泽东继承了这一传统,他不但把史学作为鉴史知今、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之一,周祥副研究员的新《中国古代纸钞》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的“古代”同中国历史分期中的“古代”涵义稍有不同.是按照上海博物馆的习惯用法.其中的古代纸钞包括清末的户部银行、大清银行纸币在内。本书由上海博物馆的古钞、钞版藏品图录和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组成。  相似文献   

19.
杨欣 《沧桑》2011,(3):131-131
由吉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吉林市地情》丛书之十八《吉林市百景》于2010年8月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内设“城区景观”和“县域景观”两部分,各部分又设“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寺庙景观”三类。(吉林市志鉴通讯总第64期)  相似文献   

20.
爨氏溯源     
爨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康熙字典》和《辞源》均说:“《华阳国志》昌宁(当是建宁)大姓有爨习。《蜀志》建宁大姓蜀录有交州刺史爨深。”爨习为东汉末人,仕蜀。爨深为西晋人,仕李成(又说仕晋)。然而,爨氏最先见于战国时期记录。《滇南古金石录》早说:“《战国策》有爨襄。”《养素堂集》说:“《战国策》魏有爨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