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俊秀 《丝绸之路》2012,(15):57-57
渔家傲·自况 干似青铜根柢固,傲然何畏风雷怒,雪压霜欺如铁铸。谁能侮,华峰挺立参天树。自苦平生师大禹,云开终见消迷雾。正气堂堂何所惧。凝目处.山花烂漫开无数。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米了,他那些“五彩斑斓Excel表格一样”的巨幅画作住中旧锨起了抽象主义热。年近七旬的肖恩,身形魁梧,神情坚毅,颇具明星风范,难怪翻译介绍时竞脱口而出另一个名字——“肖恩·康纳利”。没错,就是好莱坞大片里那个神勇无比、总能成功“越狱”的酷老头。  相似文献   

3.
踏秋林     
陈力朴 《旅游》2012,(11):1
有没有感觉,这日子一天天地,过得这么快呢?转眼又到了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又逢重阳。元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而重阳,古称"辞青",与三月三的"踏青"相呼应。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九月·辞青》中有:"都人结伴呼从,于西山一带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从踏青,到辞青;从三月三,到九月九;从上巳节的水边修禊,到重阳节的登高孝老……我们的传统风俗如此清晰地勾勒出四时的每一刻年轮。满眼澎湃的绿,在霜风寒凝中渐次缤纷浸黄,草木凋  相似文献   

4.
范成大创作大量为人喜爱的诗歌的同时,也创作了很多成就较高的词,著有《石湖词集》,对《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的赏析,可以看出范成大闲适词词风,及其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西晋末年到北魏开国,拓跋鲜卑在其境内大力发展农耕,农业已成为北魏新的经济支柱。北魏恰逢气候史上的寒冷期,《魏书·灵征志》有大量关于霜灾的记录。阴山、平城一带频发的霜灾制约了当地农业之发展,故拓跋氏才形成了“阴山却霜”习俗“。阴山却霜”与鲜卑游牧旧俗关系不大,它是北魏中前期转向以农立国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正>灾害或曰灾异、天灾,是水、旱、风、雨、雹、霜、雪、疾疫、病虫害、地震、水土流失等各种灾害事件的集合体。《诗经·大雅·云汉》描述灾情的严重程度:“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汉书·宣帝纪》解释灾异:“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新唐书·五行志》论述灾害:“夫所谓灾者,被于物而可知者也,水旱、螟蝗之类是已。”详细考察可知,见载于史籍的灾害种类远不止水旱、螟蝗之类,《诗经》中已经记载有旱、涝、风、雪、霜、虫、鼠害、草害及水土流失等多种灾害,《汉书·五行志》也列举了数十种灾害。  相似文献   

7.
正出句:村头绿树经霜瘦,篱下黄花带露秾联句:得失一时何必较,世间原自有春冬(河北·田盛林)窗外寒蛩鸣彻夜,数声断雁入帘拢(江西·陈新彬)老叟呼朋登上苑,吟诗斗酒啸寒风(云南·孙道雄)衡岳暮云思塞雁,洞庭秋水忆芙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汤原县东庆升村南发现一处遗址,汤原县文物管理部门赴现场调查,共采集、收集到26件遗物,其中有骨朵、犁铧、锨、犁镜等15件铁器,铜镜、钱币等11件铜器,为佳木斯地区的考古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蒹葭》出于《诗经·秦风》,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  相似文献   

10.
霜,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写霜的名诗佳句很多。以“霜”写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诗句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寂寥的庭院中,透过窗户的皎洁的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再定神一看,四周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