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很可能是最后一代评书主角了。他们置身的时代,信息相对闭塞,史事记录不详,尤其是张作霖早年经历,确凿可信的资料不多见。有谜团,才易于造假,易于神化。而谜团与神化,正是评书不可或缺的元素。传说四下流布,闲人添枝加叶,最终,在单田芳等人的阔嘴之下,从“土匪”到大帅,张作霖成为大东北莽莽荒原出产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2.
张景惠,字叙五。1871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豆腐匠出身,清末民初沦为土匪,先在八角台一带啸聚。1902年旧历年三十,张作霖的匪股因与辽南另一匪股火拼失利,率残匪来到张景惠所盘踞的八角台镇。张景惠久慕张作霖之名,两人相见,大有恨晚之概。于是两张歃血为盟,张景惠拜张作霖为兄,并情愿将他的匪绺子也划归张作霖,听从张作霖指挥。  相似文献   

3.
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是奉天(今辽宁)省海城县人。一九二○年张利用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大肆扩充兵力。除盘据东北三省外,其势力曾深入关内,伸展到北宁路沿线与内蒙各地,一度占有平、津两市及热河,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并设大元帅府于北京,自称大元帅,下分设各部,俨然一小朝廷。张作霖本东北马贼出身,其所以能如此发迹,实与贵州独山人廖彭(号篯如)密切有  相似文献   

4.
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回忆当年在北京大学时的情景,曾动情地谈起邵飘萍。他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张作霖为什么要杀邵飘萍?这得从邵一生作为独立报人说起  相似文献   

5.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他出身土匪,1902年受招抚,任清军马队管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被调入沈阳,屠杀革命党人,后一跃升为师长。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他乘机夺取了奉天的军政大权,始为奉天督军,后为东三省巡阅使,全部控制了东北三省。1924年进军关内,打败直系军阀,攫取北  相似文献   

6.
进入耄耋之年的张学良对民国时期的许多将领都有所评价,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也许是过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龄,他臧否人物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无所忌讳。谈及众多和他交过战的对手,他说“我的对手吴佩孚,我最不佩服他。”“他那真是‘西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吴佩孚是直系领军人物,论资历、地位与张作霖不相上下,直奉两系尽管多有龃龉,也多次交手,但在直皖战争及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吴佩孚与张作霖也多次携手,二人还义结金兰。作为子侄辈的张学良对于吴佩孚理应敬重才对,为何做出如此鄙视的评价?吴佩孚又是怎样看待张学良呢?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是非恩怨?  相似文献   

7.
张作霖轶事     
张作霖(1875—1928年),奉系大军阀,辽宁人,土匪出身。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驻北平时杀害李大钊;1928年与蒋介石斗败退回东北,不甘受日本人长期利用,于同年6月4日被日本人炸死于沈阳。下面奉上几则轶闻。大办“赛珍会”显现经济头脑1918年的东北,称满洲政府。在这一年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在辽宁省抚顺市东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1958年建成的全国大型水库,面积有1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达21亿立方米,称之大伙房水库。水库的东北隅是当年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营建的陵墓所在地——“元帅林”。多少年来,张学良为这座元帅林,常耿耿于心。当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他的这座陵墓,也因“九·一八”事变被迫中断营建工程,  相似文献   

9.
刘迟 《福建史志》2003,(4):41-43
民国时期,尤溪县出了个统辖闽北18县的土皇帝、大军阀卢兴邦,这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般人只从书中记载,知道他是从当土匪起家的,然而他究竟为何去当土匪,当土匪又是如何发迹的,就鲜为人知,语焉不详了。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和北满一带土匪多是有历史性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企图利用土匪配合其军事进攻,独占抗战胜利果实,于是采取了武装土匪的政策。许多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股匪,大部分被国民党收编加委,他们一经插上国民党的标签,就变成了政治土匪,群众称“中央胡子”。国民党的建军土匪有一句口头禅“是兵不领饷,是胡子不抢(并非如此),专打八路,敬等老蒋”。1945年“九·三”后至1946年,哈尔滨及附近各县曾出现“挺进军”、“先遣军”、“救国军”、“锄奸团”、“保安队”等国民党建军土匪近50种。其中人数多有实力的有“松江省保安队”、“中央先遣军第五战区”、“陆军新编第二十七军”、“东北救国军第六路军”、“东北挺进军第二纵队”等7股。建军土匪的指挥机构和首脑人物隐蔽在哈尔滨市内,其兵力则集结在哈尔滨周围各县,对哈尔滨形成包围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张晓文 《黑龙江史志》2013,(15):115-116,119
<正>东北行帅府扬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张作霖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招聘了很多的武术名家,任部队的武术教官,张作霜的七姨太,是新城县城东胡家园人,他告诉张作霖:我们老家有一能人,人称"铁罗汉",会飞。张作霖喜出望外,立即派人来接,在张作霖心目中"铁罗汉"一定是高大威猛的,见面后,张作霖大失所望,没想到是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当时老人也有50来岁,张作霖嘴上不说,心里犯嘀咕:镇得住吗?所以欢迎会上张作霖提出请新来的张师父露一手。张作霖的心思,长发早已看出。心想:不露一手,是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文人墨客张作霖能礼贤下士喜欢接纳并 。 ,善于利用一些文人墨客如黑山县的举人李龙石 ,雨农刘春烺和杜泮林等全是当地具有声望的( )、 ,文人墨客又是绅士一类的人物因为这些人有文 , 。化常对地方官府的施政挑毛病挟官告吏张作霖, , 。很明白个中奥妙对这些人常是曲意逢迎而且还拜 , ,认杜泮林为义父自以干儿子之礼恭而敬之张作霖 , 。所以如此意在博得这些人的吹捧以维护他自己的 , ,名利地位 。在奉系中袁金铠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文人张作 ,…  相似文献   

13.
土匪枪杀他后,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碍他常常跟我说的话:“我们参加革命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党和人民了,死也是为人民而死。是光荣牺牲。”  相似文献   

14.
1915年5月,一心想圆皇帝梦的袁世凯,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正当日本人踌躇满志地按照《二十一条》规定要在东北安插警察时,时任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却认为,接受了《二十一条》就等于亡国了,因而极力反对这一项不平等条约。当年张作霖的司机车宝书回忆道:“他(指张作霖)给日本方面一个通知,叫他们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12点以前把在东北的侨民全撤走;过了12点,对他们的生命财产就不负任何责任。日本领事说他这是准备开火,问他要打多少年,是不是打15年?张作霖说:‘没年头。头天开仗,第二天把我张作霖打死,我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系列回忆录 ,依序为经典愚氓、经典土匪、经典叫花、经典地主、经典商贾、经典右派、经典左派、经典文人 )小序我这里说的“罪徒” ,取义有二 :一为恶徒 ,指那些有恶性、恶行因之犯罪的人 ;一为苦徒 ,指那些因为种种莫测命运、无序风雨而一世受罪(即受苦受难)的人。世上的犯罪者、受罪者古今如蚁 ,举世如蝇 ,而回溯起来能化作经典记忆、书写出来能进入经典文献的人 ,万不及一 ,盖因某些人虽然可以构成“这一类” ,但绝难构成“这一个” ,或曰从未具有原创性 ,只带有仿制性、复制性。而那种具备原生原创属性的人 ,做为人他无论是善…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土匪抗日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土匪抗日成为土匪活动的主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因看,朴素的爱国观是支配众多土匪参与抗日斗争的主要内因,但有些土匪参加抗日活动却是受到民族意识和保护地盘意识的双重推动,或者是受到投机心理的驱动,甚至是纯粹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和既得利益而“奋起自卫”。从外因看,由于中共在争取土匪抗日方面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在中共的极力争取下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7.
王健 《沧桑》2013,(5):68-71
从1919年独立到1931发动“九一八”事变,这是关东军从形成到膨胀之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关东军的侵略活动“主要表现在与以张作霖和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的关系上”。前期双方尚在蜜月期,而到20年代后期,13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日本“弃张”——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  相似文献   

18.
何应钦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的第二号军事首脑,因他字敬之,故官场中称他为“敬公”。吴佩孚,字子玉,他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帅,故时人称之为“玉帅”。何应钦是贵州兴义人,而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何应钦生于1890年,而吴佩孚生于1874年,年龄悬殊;何应钦自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总教官起,便视吴佩孚为国民革命的劲敌;而声名显赫的吴佩孚,已执北洋直系的牛耳,对何应钦其人也许连名字都不知道。北伐战争开始时,广州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北伐第一期目标是:“打倒吴佩孚,妥协孙传芳,放弃张作霖”,以便各个击破。而总体的战略目标是:首先,…  相似文献   

19.
大半辈子安享荣华富贵的清朝末代王爷载涛,在陷入清贫的窘境时却能断然拒绝张作霖、土肥原的出山之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下令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马政顾问”。他欣然从命,甘愿当好人民的“弼马温”。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张学良和郭松龄之间既结成惺惺相惜,以至融为一体的关系,又演化成兵戎相见、天各一方的最终结局。相识:师生成至交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生于奉天一个贫苦的塾师家中。青少年时期,中国东北正一步步落入日俄虎狼之口。他目睹了甲午战争、庚子之役、日俄战争等一幕幕侵略战争给东三省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实现“练精兵、御外侮”的抱负,投身奉军,以谋发展。张学良1901年出生于奉天。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由他的父亲“东北王”张作霖为他选择了职业军人的道路。1919年,张作霖因增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