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方 《文史天地》2014,(8):67-70
正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汉后主上书,慷慨誓师北伐曹魏,千古奇文《出师表》令我们感动至今。然而,在北伐中他的战术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气壮如山的誓师陈词形成巨大反差。陈寿评价诸葛亮在北伐中的表现:"奇谋为短。"那么,果真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失误主导了北伐的进程与结局,还是战争背后另有玄机呢?一、诸葛亮北伐战术受制于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南征是三国蜀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对此事的记载非常简略,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的地方没有说清楚。诸葛亮的《出师表》称这次南征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地方虽有所揭示,又由于古代称为泸水的河流不止一条,“不毛”一词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因而引起过不少争议。《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刊登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解》,提出了诸葛亮南征渡过怒江并到达缅甸八莫的说法。作者根据他一九四四年从军缅甸的见闻和汉字的音训,认为《出师表》所谓的“五月渡  相似文献   

3.
前后《出师表》分别作于第一、第二次北伐之际,体现了以诸葛亮为统治核心的蜀汉政权对先帝创业精神内化的政治动力和"兴复汉室"政治目标的回归。同时,鉴于三国力量彼此消长、蜀汉政权自身实力以及《隆中对》理论规划与战争实践不相协调的矛盾,又体现了其对《隆中对》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下简称《岳书前后出师表》)石刻,嵌于成都武侯祠二门壁间,共三十七块,每块约长63厘米,宽52厘米,上镌字体大者10厘米见方,小者3厘米不等。书体行草,笔力凝劲,一气呵成,其挥洒纵横,如快马入阵,令人想见岳飞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此石刻流传很广,影响颇大。见于四川的,除成都武侯祠外,还有两处:灌县青城山天师洞,云阳县张飞庙。此  相似文献   

5.
吴江费孝通,三国时代蜀国忠臣费袜之后。江夏费稀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为“贞良死节之臣”.费孝通幼年时,常见到家中的灯笼上写有“江夏费”,这三个字,将悠久的历史打通,成为费孝通童年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6.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在我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诸葛亮称得上是个忠诚智勇、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勤劳节俭等美德集于一身,知名度高、形象完美的历史人物。因此他生前身后、古往今来,都受到人们的赞扬,敬仰和怀念。本文着重谈谈诸葛亮的勤政和廉政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对蜀汉政权的无限忠诚,也可说是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27年来以劳定国、以死勤事的真实写照。公元208年,也就是诸葛亮结束隆中耕读生活、接受刘备真诚邀请的第二年,曹操攻取荆州,刘备兵败…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里,徐老是最阳光、最透明的老人之一。徐老,徐一鸣先生是也,今年八十有二,一米八的魁梧身材,不瘦不胖,宽肩直腰,面色红润,少有皱纹;讲话发言,声音洪亮,层次清晰,滔滔不绝;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无不通晓;连其中的长篇如苏轼的《前赤壁赋》、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辞》等等都能背诵如流;对于成语典故,不仅能背,而且理解清晰透彻,讲解通俗明白;谈起名人轶事,地方掌故,正传野史,电影书评,更是他的长项;对于唱歌,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诸葛亮伐魏临行之际,向后主奏出了著名后世的《出师表》,他在向刘禅推荐贤臣时说道:“长史、参军,此皆贞亮死节之臣也。”这里提到的“参军”即指蒋琬。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市)人,东汉末年,蒋琬跟随刘备入蜀。他办事干练,诸葛亮伐魏,他负责军需粮草供给,常以“足兵足食”补充军队,为伐魏立下了汗马功劳。蒋琬历任广都长、尚书郎、参军、长史等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诸葛亮上书,后人称为《后出师表》,中有一段话,中华书局《三国志》校点本把它标点为:“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宾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见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3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三国演义》会评本,将上段标点为:“……七十  相似文献   

10.
《隆中对》新考王延武《隆中对》是蜀汉政权官方文件的翻版。刘备、诸葛亮初见时不具备《隆中对》所述谈话的事实基础,故《隆中对》为诸葛亮在荆州隆中答刘备问之说有三点失实之处:1、刘备、诸葛亮不能“交浅言深”。刘备所处之荆州,政治矛盾错综复杂,刘表对刘备并不...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在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跻身中国的前列。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沃野千里,声威震动殊俗,局促在贵州的夜郎王还不知道自己与汉朝皇帝谁大谁小;三国鼎立之际,成都平原已是天府之国,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仍称贵州为“不毛”;唐代的长安是万国宾客,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里依旧说“播州非人所居也”。直到今天,贵州还有不少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话说到这儿,总会有人理直气壮地说贵州地处偏远,向来不被中央王朝所重视,山高水深、土地贫瘠,限制了贵州的发展。如果我们从历史上考察,除了发现过去的事实未必尽然以外,还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启示。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丁晨 《丝绸之路》2011,(19):46-49
一提起蜀道,人们首先会联想起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千古绝句。清代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三国文》诸葛亮名下收录的一篇《黄陵庙记》记述了诸葛亮“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说诸葛亮进军四川之事。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释中曾引《魏略》一书,已用“蜀道”一词。  相似文献   

13.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我国万民敬仰、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他文武兼资,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所写“札、奏、檄、表”等文字,其文采堪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媲美;又兼工诗词。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岳飞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尤其是在国难当头时,无数仁人志士以岳飞为楷模,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歧山县南四十里之五丈原上,有元代创建,后代屡经重修的诸葛武侯祠。祠内献殿两壁嵌有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卧碑四十方(每方横60、纵55厘米)。正文之前,刻有朱元璋的题词“纯正不屈,书如其人”八字,和“洪武御笔之宝”的钤记。表文之后,刻有岳飞自跋和“岳飞私印”及“少保”印样。由跋语得知,此石刻之墨本,书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时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祠内。次晨,住祠道士出纸求字,岳飞挥笔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赠之。自跋之后,又依次刻着左宗棠、袁保恒、方玉润、胡鸿宾四人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通过将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天文志》与《汉书》《三国志》《宋书》等对读,发现其关于诸葛亮屯兵渭南及文钦、毌丘俭淮南叛乱的记载存在不妥之处。就此略抒管见,献疑于方家。一、《晋书·天文志下》载:"蜀后主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帅大众伐魏,屯于渭南。"~((1))按:"十三年"疑为"十二年"之讹。《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岳飞书诸葛先前后《出师表》的书籍和文章可谓不少。但是由于材料限制等种种原因,石刻的有关问题并未获得解决。笔者今介绍一下馆藏铜山杨氏岳飞所书《出师表》刻石,并对有关刻石作一简略考述,以就正于方家。 一、现存诸刻及关系 传世的拓片表明,南唐时即出现过一种正书的刻石。全国各地岳飞所书的前后出师表,根据刻石的跋语,知其都是直接或间接源于铜山杨氏墨本或石刻。国内现存岳飞书出帅表刻石即有八处:陕西歧山五丈原武侯祠,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河南汤阴岳庙、浙江杭州西湖岳墓、四川成都武侯祠、  相似文献   

17.
正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诸葛亮真的能借东风吗?其实古人早就根据《易经》和物候的变化预测天气,这也是诸葛亮能"借来东风"的秘密。诸葛亮预测到将有东南风起,有三个依据。一是根据阴阳五行和占卜预测。诸葛亮熟读经书,精通易理,用《周易》预测风雨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八个卦象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如"坎"多主雨",震"  相似文献   

18.
钱国宏 《文史月刊》2011,(10):27-27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斩过马谡。  相似文献   

19.
古隆中行     
前不久,因参加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年会,有幸地到了湖北省襄樊的古隆中。这里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第二故乡。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身临其境,也的确如此。诸葛亮的故居在古木参天,曲径通幽的群山拥抱之中,据导游说离古时南船北马的襄阳城很近,交通方便,消息灵通。诸葛亮在此寓居十年,在家耘耕苦读,出门广交有志有识之友,终于成为名重当时的人才。不管谁来隆中,都会从心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梁父吟》产生背景,解读诸葛亮"好为《梁父吟》"的内心世界和复杂心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