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我们终于有了导弹部队兵种朝鲜战争结束不久,1956年3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了发展我国导弹、火箭事业的重大决定。同年8月,中国政府又作出了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10月,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苏联对我方技术援助出现松动,我方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苏联提出引进导弹技术和装备的要求。1957年7月,苏方答复支持我方,同意我方派团赴苏谈判。同年9月,聂荣臻、陈赓、宋任穷等同志率中国代表团去苏联谈判,历时35天,双方于10月15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此前,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曾率团参观苏军  相似文献   

2.
年前,当年参加朝鲜谈判的林戊荪战友告诉我,1953年在西方出版的书籍中有两张我的照片。翻开这历尽沧桑仅存的孤本,半个多世纪前参加朝鲜谈判的日日夜夜恍若昨日。同人亦发现,在我国出版的正式文献上有彭德怀签字照片,我也在后排见证。从1952年到1954年,我是以板门店联合红十字会中方代表的身份参加朝鲜谈判的。当时也只有国际红十字会代表才可以进入对方占领区。  相似文献   

3.
关于50年代我国从苏联进口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49年秋,我在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工作,担任林海云司长的秘书,于1952年秋调往莫斯科,担任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处李强同志(外贸部副部长兼驻苏商务参赞)的秘书。从苏联进口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军事物资都是李强副部长主管的,所以在莫斯科同苏联谈判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试论苏联对朝鲜停战谈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非交战方,在为期两年多的停战谈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年来解密的俄罗斯国家档案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帮助开启谈判大门、参与制定谈判方案、间接影响谈判进程和最终促成谈判结束四个方面都发挥了作用,对于半岛地区和平状态的恢复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舜初 《百年潮》2006,(1):22-29
谋求海军新技术 1956年的一天,一机部部长黄敬同志对我说,苏联造船部主动向他提出,建议中国建立研究和制造舰上发射火箭、导弹的射击指挥仪器.后来,我们派到苏联谈判订货的胡育才同志回来报告,苏联对外工程司的司长表示,苏联已经开始全面进行新装备的研究和试制,对中国是没有任何保留的.在接触中,苏方人员私下向他提出,我们订的都是旧东西,有些他们已经停止生产了,应该订新的.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天才导师斯大林同志和我们永别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逝世以后,世界工人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的无可补偿的沉重损失。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的党和我国人民,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一样,怀着无穷的悲痛。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不想起二十九年前,在伟大的列宁逝世的时候,斯大林同志所作的布尔什维克的誓言。这誓言,把全党、全体工人阶级、全体苏维埃人民的无穷悲痛,化成了坚强无敌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和这誓言同样的精神,忠实地遵循斯大林同志的全部遗训,为他的全部遗训的光荣实现而坚持奋斗。斯大林同志和列宁在一起缔造了并亲自培育了苏联共产党,使它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革命的先锋队,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政党共同的模范。这个党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有力地援助了全世界的人民革命事业。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所说的:「列宁、斯大林是引导全世界劳动人民前进的旗帜。苏联共产党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模范。在列宁、斯大林的党——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苏联是世界和平民主的强大堡垒。世界上一切进步事业都是和苏联的存在与发展分不开的。全世界人民仰望着苏联,把苏联看作自已的将来和自已的希望。」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苏联共产党为模范和以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为指南而建立起来的;我们中国革命所要走的道路也正是苏联的道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斯大林同志毕生对于我国革命和我国人民的特殊关怀。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成长在斯大林的时代,胜利在斯大林的时代。斯大林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战略策略的各种问题作了极其英明的指示,粉碎了托洛茨基匪徒对中国革命的胡说,发展了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政治经济等各种矛盾的不断加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瓦解了。1991年12月25日,当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发表告人民书,宣布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时,中国政府代表团恰好于当天抵达莫斯科,准备与俄罗斯等原苏联新独立国家进行外交谈判。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中央根据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外交部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苏联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一直是有争议的。多数同志持基本肯定意见,也有部分同志认为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策,是失败的政策。因此,要正确地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除了需进一步研究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运动发生的过程及产生的后果等,尚需弄清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全盘集体化”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准确地确定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期限。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9.
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致中苏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5年.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与苏联合作抵抗日本,中国做出妥协,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简言之,中苏各自的对日政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谈判和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我趁着到苏联学习博物館工作的机会,順便也訪問了苏联科学院物資文化研究所和C.B.吉謝列夫同志、列宁格勒物質文化研究分所和C.C.車尔尼柯夫同志、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和A.B.阿尔茨霍夫斯基同志。C.B.吉謝列夫同志1950年曾来我国講学。A.B.阿尔茨霍夫斯基同志所写的考古学通論,已在我国翻译出版,C.C.車尔尼柯夫同志是中亚考古学方面的专家。現将所見所聞写出,以供国内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24年中苏双方签定了《中俄协定》和《奉俄协定》,规定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平等地经营管理。1933年5月,苏联却单方面提议转让中东路给日本。6月25日,苏联、伪“满”、日本三方代表在东京举行第一次会议,谈判转让中东路问题。会议共召开58次,历时21个月,由于苏联在售价问题上作了妥协,苏  相似文献   

12.
张振江 《史学月刊》2004,7(12):74-80
《雅尔塔秘密协定》签订后,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杜鲁门政府不希望苏联通过参加对日战争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影响;另一方面,太平洋军事战略又需要苏联的加入。1945年7月上旬中苏谈判开始后,斯大林对外蒙古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要求更是引发了美国官员的担忧。原子弹的出现恰逢其时,迅速成为美国政策逆转的契机。围绕中苏谈判,波茨坦会议期间的美国最高决策不但积极支持中国抵制苏联的要求,试图以中苏谈判拖住苏联参战的步伐,甚至还谋求抢占中国的大连港口。二战还没有结柬,姜苏在东哑的竞争与对抗的帷幕就已拉开。  相似文献   

13.
正1952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到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谈判。当时代表团中民用项目专家就是袁宝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萨布洛夫向李富春建议在谈判前先开座谈会,实际上是向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建设者们介绍如何制订计划。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14位副主席每个人都为代表团讲了一课。袁宝华从1949年6  相似文献   

14.
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非交战方,在朝鲜战俘遣返谈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俄罗斯解密的相关档案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苏联在遣返朝鲜战俘问题上,不仅对中朝方面决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中朝之间的分歧具有调解作用.遣返战俘问题被提交到联合国讨论时,苏联是中朝在联合国舞台上有力的支持者.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对朝鲜战争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遣返战俘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在遣返战俘问题的谈判中,苏联作为一种外部因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极沉痛的心情通告全党和苏联全体劳动八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已因重病在三月五日晚上九时五十分逝世。列宁的战友和列宁事业的天才的继承者、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英明的领袖和导师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斯大林的名字对我们的党、对苏联人民、对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是无限亲切的。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建立了强大的共产主义者的党,教育了它并锻炼了它;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鼓舞者和领导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斯大林同志继续了列宁的不朽事业,领导苏联人民获得了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上战中,斯大林同志领导我们国家战胜了法西斯主义,从而让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16.
张小满 《史学月刊》2006,4(5):60-64
国共双方由兵戎相见到北平谈判,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美国对国民党的干涉和压力,苏联对中共的影响;国民党企图以谈判拖延时间,争得喘息之机,中共为着揭露国民党的和谈阴谋,早日结束战争;国共双方力争实现各自确定的“联合政府”的目标等。双方在调整了斗争策略之后坐到了谈判桌前。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7,(8)
南昌起义时,苏联的一个叫库马宁的骑兵军事顾问,和几个越南、朝鲜的同志也参加了。莫·佛·库马宁,苏联顾问,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苏联红军,是苏共老党员。他在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曾两次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愿放弃在华旧约特权。但在建交谈判时,加拉罕坚持必须谈判新约取代旧约。最后双方妥协成先议定解决悬案大纲,建交后再开正式会议,"在会议中"具体解决悬案。然而,应在一个月内召开、六个月内完成的会议,却迁延了一年三个月才勉强开幕,陆续召开之各分委员会,也因双方认知差距过大,无法达成共识,到1926年夏已大体停顿。迨张作霖搜查北京苏联大使馆,中苏外交关系实质断绝,"中俄会议"随之告终,未能获致任何具体成果。因此,苏联放弃在华特权之承诺,并未落实。  相似文献   

19.
1939年3月15日,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使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苏联站在外交选择的十字路口上,在孤立、集体安全和与德国联合之间进行着选择。苏联积极倡导进行三方谈判,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孤立政策为客观条件所不允许。在此情况下,苏联实现了与德国由敌对到联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雅尔塔协定》与中苏谈判1945年6月27日,中国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及其随员,搭乘一架租用的美国飞机,由重庆起飞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他此行的任务是,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苏联政府举行谈判。中、苏两国政府之间曾于1937年8月签订过一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而在此时,为何又要签订友好同盟条约呢?这要从《雅尔塔协定》谈起。1945年2月上旬,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三国领袖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该协定全文如下:“苏美英三大国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