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查多个版本的《靖州志》及《鹤山集》所载《靖州鹤山书院记》,文尾均缺少撰文时间之落款,独明抄本洪武《靖州志》中所载文尾署有“宝庆二年秋八月戊申临邛魏了翁记”15字,为考证书院落成时间提供了重要证据。清末民初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以为书院建成于绍定元年,而彭东焕《魏了翁年谱》则认为当在宝庆三年三月之前,但没有更具体的时间。明抄本《靖州志》的这一文献记载能够证明书院建成时间在宝庆二年秋八月,或此前不久,魏了翁到达靖州贬所半年左右书院即已建成。  相似文献   

2.
慧泉 《文史天地》2009,(12):52-56
李白死后,他的朋友及崇拜者魏颢,在其所撰写的《李翰林集序》中说道:“(李)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先后娶过三房妻子:元配徐氏,生蒋介卿、蒋瑞春(女),1882年病逝;续娶肖王庙的孙氏,不久因染时疫病亡,无子女;再娶葛竹的王采玉,生蒋介石、蒋瑞莲(女)、蒋瑞菊(女、早夭)、蒋瑞青(早夭)。蒋介石对嫡亲舅父王贤钜、王贤裕在感情上并不亲密,只在经济上给予接济。  相似文献   

4.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下同)翁同和被开缺回籍。半个月后,即南返故乡常熟。不久,维新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幽禁瀛台,再度“垂帘训政”的慈禧太后又下严旨:“翁同和着即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不准滋生事端。”同时,慈禧等人还图谋逼迫载湉禅位于端王载漪之子溥(?)。次年九月,翁同和的同乡门人、翰林院编修沈鹏(北山)上疏:首先请皇太后归政皇上,又请立诛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按清朝规定,翰林院编修上疏必须由掌院学士代递。当时掌院学士为徐桐,徐桐正要想做大阿哥溥(?)的师傅,对此当然绝不可能应承,两次严拒了沈鹏之请。据当时在场的叶昌炽在《缘督庐日记》中所记:徐桐与沈鹏“龃龉久之”,徐甚至“离座斥之,声色俱厉……且语侵瓶生师(按翁同和号瓶生),云其指使。此事不得不告玉舟,万一决裂,林下巨公将有不测之祸”。可见叶昌炽亦早以沈鹏此举为翁同和担忧。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左翼中旗首领索诺木收继祖父莽古斯之妻科尔沁大妃时,莽古斯与大妃育有一女,此女后为后金汗且系两黄旗领主皇太极的中宫大福晋。索诺木收继大妃后,至少生一男二女。1633年大妃等赴沈阳探亲时,皇太极之异母弟正白旗领主多铎请求娶大妃之女。皇太极与众贝勒商议后,准多铎所请,故1634年多铎娶之。1635年多铎之同母兄镶白旗领主多尔衮亦娶大妃另一女。以这两次联姻,多尔衮、多铎跟皇太极一样成为大妃之婿,据此这三位领主互相确认结为一个派系,而且这种关系已为众贝勒认知。  相似文献   

6.
一起义前后(一)朱元璋的阶级出身:根据元璋自撰的朱氏世德碑说:「本家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业。五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其季百六公,是为高祖攷,娶胡氏,生二子。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配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娶王氏,是为祖父母,有二子:长五一公,次先考五四公,讳世珍,元籍淘金户,非土产,市于他方以供岁赋,先祖初一公困于役,遂(?)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置田产。及卒,家道日替。由是五一公迁濠  相似文献   

7.
黄光辉 《文物》2022,(5):71-77+97
<正>魏了翁(1178~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历任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历知嘉定府、眉州、泸州、潼川府,入朝权工部侍郎,被劾欺世盗名,谪居靖州,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嘉熙元年(1237年)卒,谥文靖,有《鹤山全集》传世,《宋史》有传。魏了翁不仅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也是书法家。魏了翁的书法在后世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8.
元怀墓志     
元怀墓志是1925年3月出土于洛阳城北张羊村元怀墓中。志高81、宽80.5、厚19厘米。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八月廿日刻。此志楷书16行,行20字,原无题,当题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志。无撰书人姓名。志盖遗失,志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保存完好,字划清晰无损。文曰:“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姓元讳怀,字宣义,河南洛阳乘轩里人。显祖献文皇帝之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世宗宣武皇帝之母弟,皇上之叔父也。体乾坤之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我们在吴县枫桥进行文物复查工作中,经一位退休职工的指点,来到高景山西麓的金盆坞,在距离地表80公分深的一个小土坑内,发现一方墓碑,碑宽75厘米,青石质,上镌“公姓魏,讳了翁……”等字样。由此可知,该墓是南宋嘉熙年间魏了翁的墓葬。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浦江(今四川)人。南宋时著名的学者,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其先在嘉定府为官,因父亡,辞职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先后至汉州、眉州、泸州任职,之后入朝为兵部郎中,升工部侍郎,因受朱端常的诬告,连降三官。几年后复入朝为礼部尚书,又受人排挤,换职同签枢密院事,督视京湖江淮军马。任职未满一月,调任浙东安抚使。后因病到苏城就医,在苏城有诏赐第宅“鹤山书院”。于角直镇筑“罗隐庵”。死于宋嘉熙元年,归葬于高景山金盆  相似文献   

10.
南宋都城临安府(即杭州)曾铸过一种长方钱牌,亦称銙牌。自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高宗迁都杭州,诏改杭州为临安府,至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入侵杭州为止,杭州作为南宋国都前后共148年。钱牌的发行,未见记载。但《古钱大辞典》引《钱汇》记载“建炎三年诏改杭州为临安府,此牌金石契谓高宗行军缺用,此权济一时,非常法也,故  相似文献   

11.
曹植与东阿     
三国魏诗人曹植 ,字子建 ,沛国谯 (今安徽省亳县 )人 ,汉献帝初平三年 (192年 )生于兖州东郡东武阳 (故城在今山东省莘县朝城西南 )。时其父曹操任东郡太守 ,治所于东武阳 ,眷属随之。曹植天资聪颖 ,才思敏捷 ,下笔成章 ,甚得曹操喜爱。他青少年时数次随父出征 ,曾东临沧海、北  相似文献   

12.
正吕碧城的出生光绪九年(1883年)阴历六月,山西学政吕凤岐(1837-1895年)的继室严(士瑜)氏,生下了第三个女孩:贤锡(碧城)。这时吕凤岐已虚岁47了,也算是老年得女。在此之前,吕氏已生了两个姑娘:光绪元年生长女贤钟(惠如),光绪七年生二女贤鈖(字仲素,后改为清扬,又改为美荪)。一些著述自作多情地叙述了吕  相似文献   

13.
龙腾 《成都文物》2002,(1):26-28
魏了翁(1178-1237年),南宋成都府路蒲江县人,中国名的思想家、学家和书法家。对于他的哲学思想,已有很多人论述。今仅对其书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4.
倭人和镜卑弥呼女王从魏明帝处携来一百面铜镜的事,在邪马台国的问题上也是一个重要事件。魏志倭人传——确切地说应叫《三国志·魏书》卷三十东夷传中记载着有关倭人的文章,同时在此书中也记载着倭国女王遣使的事。景初二年(实际上三年之说有力)六月,倭国女王派大夫难升米去魏的时候,倭国让他们将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和斑布二匹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帛书通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丙篇取于下曰取。巳??则至,不可?以???。壬子?丙子凶乍作。?北征?率又有咎,武???其??。女?武。曰女。可?以出币师?築邑不可?以?嫁女取娶臣妾,不夹?得,不成。秉司(日屯)春.曰秉.?????妻备?生分女??。余取娶女。曰余.不可?以乍作大事。少杲?其?,[句]龙其?。取娶女为邦(艹犬)莽。??出暏??。??率?得,?以匿不见。月才在??,不可?以?享祀凶。取娶??为臣妾.  相似文献   

16.
《文史博览》2010,(3):54-54
<正>浙江海宁县公民于本年(1919年)六月十一日在该县城隍庙召开公民大会,到者数百人,有倡议为陆宗舆立卖国贼碑者(以陆系海宁人),群众响应,当时掷捐银钱,以为立碑之资,事随成。记立碑三  相似文献   

17.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等。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年官给事中。曾作《百官图》进献阉党,导致杨琏、左光斗等被杀,而为奸佞魏忠贤青睐。又认魏为干爹,故时人称其为阉儿。因畏东林党人抨击,曾一度引退。寻召为太常寺少卿,事魏益勤。  相似文献   

18.
广昌民风淳朴,崇礼尚贤,名人志士,代有人杰。清代康雍乾盛世,广昌甘竹之洙溪村出了魏方泰祖孙三侍郎,政绩卓著,名垂青史,他们是以德为本官宦世家的代表,尤其为清代中晚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洙溪《魏氏十修族谱》记载:魏之得姓,出自周,源于春秋,周文王之十五子,名公子高。武王克殷,而高封於毕,以毕为姓,世称毕公高,其后裔曰毕万者,仕于晋,为大夫。晋献公十六年,以毕万扩地有功,封于魏,子孙遂以魏为姓。至宋代有魏了翁(1178~1237),世居四川省邛州府蒲江县,南宋庆元五年(1199)登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探…  相似文献   

19.
石屏庙属州级重点物保护单位,庙内东庑年久倾圮,经州政府和州管所批准重建,最近建筑工程队在清理地基时掘出一通明代天顺二年(1458)冬月16日镌刻的石碑,距今已543年。碑名为“石屏州庙学记”,砂石质地,高157厘米,宽89厘米,厚15厘米,全26行,计853字,碑字迹楷书阴刻。碑为赐进士及第承务郎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经筵官蜀人周洪漠撰、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临安府知府刘芳校正,奉议太夫临安府同知石首刘海篆书碑额。  相似文献   

2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两句哲学概念出自《老子》,实际上是取象于天和地的具体事物。天就是看得见的日、月、五星等天体,三运行的定则或轨道就是天道。其周而复始,行道天圆。地分四方与四隅,有四季、八节(后来演为廿四节气);人(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和合为仁)法天与地就是人道。天地是有道(规则)的,道(规律,运行)又是法于自然的。所以天上有日(阳)、月(阴),人间有父母(乾坤),子女配夫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