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迎春 《神州》2011,(2X):170-170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秀劼 《神州》2012,(7):291-29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课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振兴 《神州》2013,(34):190-190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利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数学的逻辑性很强,而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4.
鲍献军 《神州》2011,(1X):130-130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几点尝试做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而几何画板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载体,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探索运用几何画板的途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郭红梅 《神州》2013,(19):190-190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社会越来越关注高中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q-的应用,因此,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运用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结合了现阶段新课标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作用以及面对的问题,对高中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应用成效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探讨。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在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希望本文能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完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汤雪 《神州》2020,(6):128-128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题融合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从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入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意义与路径,对目前存在的操作层面的困境进行建议,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高效便捷等特点,能有效增加教育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数学发展的需要。文章以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为重点,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段东升 《神州》2013,(19):39-39
《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程序设计与数学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不单是有数学知识就能掌握的,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是程序设计教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快速调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和情感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数学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设计原则和数学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指导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建互动、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邹卫华 《神州》2012,(21):162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要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提倡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生动的数学模型,锻炼学生的立体思维感,再加以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效林 《神州》2012,(9):221-221
在当今信息朝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巳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尤为明显。但这并不说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功能性较弱,只能说明信息技术并没有用到数学教学的关键处,为此寻找信患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关键之一。本文就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相关的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尹金萍 《神州》2012,(4):69-6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有效地引进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从学习方式分析入手。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引进任何技术都是通过有效支撑教与学的步骤来发挥作用的,他们的性质与作用就是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14.
冯海霞 《神州》2012,(9):359-359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利用技术手段援助、引导、促进学生探索发现知识。  相似文献   

15.
刘天明 《神州》2013,(33):185-185
迁移是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代的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迁移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有必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迁移指导。笔者将针对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柴琼花 《神州》2020,(4):258-258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近年来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实践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则正是其中应用效果较为突出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为此,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同时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围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军 《神州》2011,(3X):117-118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直观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远丰 《神州》2012,(29):175-17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蒋泰华 《神州》2012,(10):286-286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作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只有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远离浮躁,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产物,其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确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正因如此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数学中职学生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整合,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探讨了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