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电影、电视剧的走红往往会带来许多效应。它捧出了一颗颗耀眼的新星,它让人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名导、大腕,同时它也为人们奉献了许多动听的歌曲。“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确立了音乐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电影、电视剧里的音乐不同于一般的唱片音  相似文献   

2.
林琼 《神州》2011,(8S):21-21
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们的心身和行为,《礼记》一书中就有“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的记述。我国古代有“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张良用“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部下的战斗力等传说,可见音乐对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至于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这是人所共知的,如悲壮的乐曲使人热泪盈眶,靡靡之音令人意志消沉,雄伟的军乐声能激励战士的斗志。  相似文献   

3.
宫丽丽 《神州》2013,(19):235-235
在人类生活中,音乐是如影随形的“美丽”伙伴,带给人无限曼妙、关不胜收的情感体验。充分认识音乐对美化人类生活的多元贡献,在于将音乐的美的特性、美的功能具体化的予以剖析,激发人们更喜爱音乐,激发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4.
流传逾1300年的“音乐活化石” 在我生活的城市里,今年忽然多了一种悠扬动听的古音—长安古乐,由于获准立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一词被媒体频频热炒,而在这些喧嚣声中,从唐代宫廷传出的长安古乐穿越千年,用丽音浸润着人们浮躁的心田,它用独特而隽永的旋律,告诉人们它与普通民乐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5.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宋悦 《神州》2020,(1):135-135
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审美教育和实践教育是两个重要思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音乐成为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音乐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更为迫切。钢琴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有着“乐器之王”的美称,钢琴演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钢琴教学也一直是音乐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如何提高钢琴教学的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与音乐界不断研究的课题。通过合理应用音乐审美和实践教育,能够对钢琴教学现状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就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的有效应用及钢琴教学中实践教育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歌唱二小放牛郎》、《国民党一团糟》、《革命人永远都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朗朗上口,曲调动人,催人奋进,流传深远。音乐家劫夫的名字正是通过这一首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而为人们所熟知,这是一位让音乐为人民服务而将音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音乐家,“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作曲者比当什么都强”,是他留给人们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8.
金耳朵 《世界》2006,(1):65-65
上海的音乐生活是多彩的,各类演出, 一年有1500场之多。而上海媒体的乐评是沉 默的,沉默得长期没有音乐评论。 见诸报端的音乐报道,基本“千文一 面”,以吹喇叭抬轿子为主。海外来客,无 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谁来都加冕“世界 级”、“顶级”、“大师”头衔。所有的  相似文献   

9.
“北路一杆旗”.这是山西北路、中路梆子艺术界对恩师李海明先生高超技艺的赞誉.“转一圈”是人们对先生多才多艺的称道.他集北路、中路、民间吹打乐、寺庙音乐于一身,吹、打、弹、拉,样样精通.尤以拉(呼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心学”作为宋明道学又一高峰,完成了儒学从程朱的“理本论”向“心本论”的过渡,其“乐本人心”音乐观将“心”与“乐”体用一源,把儒家礼乐践行指向人的内在自觉,更适用日常流行。阳明后学在此基础上将音乐审美引向了唯情说,也走向了儒学礼乐教化反面。本文通过探析王阳明“乐本人心”音乐观的逻辑进程,并对其美学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远不及其他的学科。全国的中小学堂乃至专业院校,在农、工、商以及政法军事等方面都可略具一斑,惟独音乐一科没有被重视专立学校。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认清音乐的地位和它的社会美育、德育功能。清末,音乐科只是在少数几个学堂里开设的图画、工艺或体操科中作为附设科目存在,教学内容也仅限于聘请日本音乐老师教习歌曲“。新式学堂”兴办初期,唱“学堂乐歌”几乎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唯一内容。要想系统地钻研音乐学科的知识,出国留学是唯一的途径。20世纪初,人们逐渐意识到开设音乐科的必要性及其重要的教育、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2.
爱音乐的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用“凑合”的方式听音乐。从唱片到卡带,从CD到MP3,人们一直在追求用更专业的方式享受更纯粹的音乐。数字音频播放技术的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拥抱音乐的方式,而伴随着数码科技与移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直接诉诸给人们的是声音的传播,而人们对音乐的认识、评价,也往往是从音调、旋律,歌词的内容以及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品评其优劣的。而这本《视觉中的音乐》(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是通过对龙门石窟中所存的大量雕刻的研究与考察,发现许多在石窟开凿时期(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末到10世纪末之间),反映当时音乐状况的图像资料,如“许多千姿白态的伎乐天、伎乐人,或操持着各种各样的占乐器,或舞动着柔美的肢体……这凝固的音乐石雕画面,没有声音,也不流动”,但这些音乐图像却能让我们领略到北魏至唐代的音乐…  相似文献   

14.
赵玉萍 《神州》2012,(16):205-205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5.
李玉俐 《名人传记》2022,(12):35-39
作为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有着华路蓝缕之功。他心怀振兴民族音乐的使命,给世界范围内的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黄自,被人们尊称为“一代音乐宗师”。  相似文献   

16.
以前,人们谈到《琵琶行》的艺术成就时,大都只说其中对音乐的描写有独到之处,其实,《琵琶行》写的那么动人,是与诗中所运用的种种参互手法分不开的。而所谓“独到”的音乐描写,也只是其中许多参互手法的一种。参,以显其灵活能变,丰富多采,“柳暗花明又一村”;互,以见其有表有里,对称平衡,“浅绿深青一万重”。而有参有互,实体现出艺术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诗中的运用(不论作当时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那么,《琵琶行》中究竟有哪些“参互”呢?  相似文献   

17.
浅论先秦古乐之“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总是会产生出与之相应的音乐审美思想.本文试对中国秦代以前音乐审美目标“和”的演进与发展,加以归纳,旨在为认识古人的音乐审美观,提供些许参考.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体现在与劳动生活、民俗活动、图腾崇拜等有关的社会实践当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文化生活的繁荣以及人们对于音乐审美作用认识的提高,与之相应的音乐审美观便形成了,从舜时乐官夔“典乐,教胄子”(《尚书·舜典》)至史伯、晏婴等人的音乐思想以及孔子、荀子等人有关音乐的论述,都以“和”为其音乐的最高审美目标.但是,由于时代及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的内容及目的也不尽相同.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即:乐与天和;乐与礼和;乐与声和;乐与中和.  相似文献   

18.
广东音乐作曲家除了写出有“广味”的旋律外,更是由于广东音乐演奏家,以他们的“广味”演奏技法奏出“广味”的旋律。本文的出发点,就是探索“广东音乐”演奏技法的“秘奥”。  相似文献   

19.
韦超 《神州》2011,(8S):84-84
音乐教材里是学生“应该学”的音乐,但学生更有许多教材里没有的“我喜欢”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情形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 ,宫廷音乐是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相对的音乐部类 ,始于西周制礼作乐 ,其后各代相承不替。作为一种宫廷制度 ,宫廷音乐与“礼”相互配合使用 ,是礼制的艺术体现。就其使用性质来分 ,它主要有雅、燕二乐。雅乐 ,泛指宫廷祭祀和朝会活动中的礼仪音乐 ,主要用于郊社 (祭祀天地 )、宗庙 (祭祀祖先 )、宫廷礼仪 (朝会大典 )、乡射 (统治者宴享士庶代表人物 )以及各种军事大典。燕乐 ,也称“宴乐”、“乐” ,周代的“燕乐”专用于宴享宾客 ,后世兼表各种宴饮、游乐音乐① 。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