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志昆 《神州》2011,(2X):63-63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相似文献   

2.
吕艳荣 《神州》2012,(15):137-137
“写作教学,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储词丰厚、文辞美富。因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身写作的才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才能给予学生学习语文、坚持写作的动力。在此前提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富于启发,才能摸索出真正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清代李渔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武夷山,就其奇秀的自然风景而言,可以称钟灵毓秀。天地有如最高超的艺术家,将云霞般的才情化为奇峰、秀水、烟岚,将武夷这块土地装点得雄奇俊秀,灿然生辉。这武夷的奇峰秀水,不就是天地才情之展露吗?  相似文献   

4.
钱东升 《风景名胜》2011,(7):156-156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说的就是江南山水城市富阳。富阳位于杭州西郊,是“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富阳历史悠久,山川灵秀,横贯全境的富春江如诗如画。山水之间,多少文人墨客停下脚步,挥洒着他们的挚爱与才情,留下佳作无数。  相似文献   

5.
索艳军 《神州》2012,(6):108-10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志秋 《神州》2012,(24):32-33
素有“奇情才女”之称的香港作家李碧华,以其诡异的才情,精炼的笔道和独特的构思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爱恨痴缠的故事,并从中透漏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宿命情怀,在纯文学与消费文化阵营之间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7.
“80后”女孩、古典诗词,在安意如身上奇妙地融为一体。这个才情女子,在两个月内推出了三本古诗词赏析之作。她的名字甚至成为2006年图书界的重要关键词。本刊记者走近安意如时,发现了生活对她的残酷与嘉赏……  相似文献   

8.
董雪 《神州》2011,(2):44-44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相似文献   

9.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积石导流趋大海;崆峒倚剑上云霄。 以上两副对联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前,驻节甘肃兰州时题写的。立意高远,胸襟开阔,是写景抒志自喻襟怀的佳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在中国多种传统文学形式中,联语可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联语“片辞数语,著墨无多”,但“作者之才情寓焉,器局寓焉,学识襟抱,亦莫不寓焉。”看似文字游戏,实则不知包容了多少学养和才情,许多优秀联语,往往成  相似文献   

10.
黄瑛玉 《神州》2012,(13):40-40
变革和发展始终是历史前进的主题,但凡重大的变革,总会带来些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改革也不例外。2001年7月颁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并将“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与核心理念,取代了长期居于核心地位的“语文能力”这一概念。当前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教学中对“语文素养”的凸现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刘禹含 《神州》2013,(18):79-79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改变传统的“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可以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姬利微 《神州》2012,(10):268-268
语文来源于生活,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又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本文从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挖掘生活因素;培养实践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气势和文采兼备的“五·二○声明”是文革中期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篇宏文,有谁知,这是乔冠华边饮茅台边执笔,酒启文思,一挥而就的杰作!《乔冠华与茅台酒》中所描绘的种种趣闻佚事,将这位杰出外交家的诗情才情和率真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李季红 《神州》2012,(6):76-76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可见语文教学关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泉州山水     
颜年安 《福建旅游》2004,(12):15-16
清代著名文人李渔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泉州世称海滨邹鲁,山水钟灵毓秀,奇峰、秀水、茵绿、烟岚,将泉州这块土地妆点得雄奇俊美,灿然生辉,这都要感谢上苍的赐予!宋名宦王十朋曾赞誉泉州“八闽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  相似文献   

16.
吴霞 《南京史志》2024,(7):67-70
<正>跨学科知识迁移下的写作活动,要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注重语文内容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在“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大语文”实践中多思考、多观察、多动笔,开阔视野,真切体验和认识语文魅力,提升写作实践的创新能力。一、聚焦语文实践,把握教材逻辑(一)构建任务谱系“跨学科”并非知识的“拼盘”,而是要联结课内与课外,融通学科知识,达到拓宽“语文写作”的学习与运用目的。在跨学科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单元所承担的任务,然后以“主题任务”来带动整个“写作练习”扩大学习面,让学生整合单元课文和多学科知识,建立听、说、读、写与生活的联系,结合自身的观察,认识、表达周围的世界,提出观点和解释,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义平 《沧桑》2009,(4):193-194
语文教材建设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语文校本教材,应该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和“文工交融”特色。  相似文献   

18.
苏轼既是词体的改革者,又是词风的创立者。他才情奔放,以诗为词,取词之躯壳而赋以诗之神气,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梦境”把豪放与婉约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千古不朽的艺术珍品,博得后世文人的钦仰。  相似文献   

19.
孙卫贤 《神州》2011,(5S):17-17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汉语工具。有了它,我们可以深味人间真情,感受嬉笑怒骂,谱写爱与美的赞歌。可是“语文难教”却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学生共有的感觉。如何教好语文、  相似文献   

20.
张秀菊  杨立芬  张媛媛 《神州》2012,(19):206-206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这里,笔者就课外阅读指导的话题抛砖引玉,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