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五福临门、三阳开泰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但要问起五福的具体所指,大多数人可能会一片茫然。五福的说法,出于《尚书·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  相似文献   

2.
<正>《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五福"中"寿"乃基础,"寿"是"五福"之首。企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本文介绍47件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以"寿"为题清代文物,涉及织绣、金  相似文献   

3.
2015-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五组"吉祥文化系列"金银纪念币,以传统吉祥元素为核心,并逐年变化更新图案,完美体现了炎黄子孙大爱无疆的发行初衷。2015年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2015年1月23日发行的该系列首套金银纪念币,有金币4枚、银币4枚共8个品种。金银币正面图案皆为国徽、国名和年号(图1),且此种正面图案一直延续到2018年。其中"五福拱寿"金银币,背面图案为寿桃、蝙蝠造型,衬以吉祥花卉等组合造型(图2)。"五福拱寿"又作"五福捧寿",该传统吉祥图案由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构成。中心的"寿"字和桃子,有祝福长寿寓意,也有福运拱寿、吉祥祝福之意。五蝠代表五福,分指长寿延年、荣华富贵、康乐安宁、行善积德、老年善终,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4.
王晓艳 《收藏家》2022,(7):57-64
《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五福”中“寿”乃基础,“寿”是“五福”之首。祈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寿文化有着漫长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其内涵被不断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5.
梁惠娥  邢乐 《民俗研究》2012,(6):97-101
“五福”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常见意象,与民间信仰紧密相连,源远流长,至今不衰。乡村妇女凭借手中针线,借助“五福”意象,将爱与希望、幻象和现实在民间服饰中表达出来。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服饰品为例,归纳、分析民间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五福”意象,探讨民间服饰中“五福”的文化内涵,阐解其背后隐含的深层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6.
"寿"是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由出生经历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是自然界无法抗拒的规律,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们本能地希望生命能够尽可能长久地延续。《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1],将"寿"列为人生至臻圆满的"五福"之首。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长寿的期盼渴求。早在周代的《诗经·小雅·天保》中就有"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07,(2):38-38
很多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知道“五福”具体所指的却不多。 到底是哪五福呢?民间常说的“五福”是福、禄、寿、喜、财。《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日寿、二日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日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相似文献   

8.
《神州民俗》2010,(3):46-46
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所谓的“五福”,即福、禄、寿、喜、财。寿为“五福”之一。追求长寿,是北京人,也是中国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吉语花钱是我国古代钱币中的一种特殊品类,它具体形象地记录了古代的乡风国情和民俗习惯。其种类很多,有的以吉祥含义为主题,与富贵、幸福等内容相联系,如"长命富贵"、"福禄寿喜"、"福寿双全"、"福寿无边"、"五福捧寿"、"福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浙江安吉五福楚墓出土1件漆木瑟,丰富了江浙一带楚文化的实物资料。本文介绍了五福楚墓出土瑟的情况,对瑟的形制、年代、来源、等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与其他地区出土瑟的对比,认为五福楚墓瑟应有首越和尾越形制的底板,年代为战国晚期;而通过对瑟制作材料在本地情况以及墓葬和同出器物特征的分析,推测该瑟为自楚地带入本地的上士一级的用品。  相似文献   

11.
更正     
正2014年第3期第156页右栏末的作者身份中,"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师",应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部讲师"。2014年第4期第15页左栏倒8行,"毛泽东回答说,安排民主人士‘好处很多’",应为"薄一波解释说,安排民主人士‘好处很多’"。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12.
正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曾讲过一个他自己"被当兵"的故事——那是1971年冬,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启功作为"封建余孽"接受监督劳动。一天中午,他正在打扫学校的操场,忽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我是学校军代表派来的,让你马上去一趟。"启功不知道是福是祸,只好硬着头皮跟着来人去了军代表的办公室。刚进门,军代表就问道:"你就是启功?"启功赶忙认真地回答道:"没错,我就是启功。"  相似文献   

13.
<楚辞·九叹>里的"九鬿",王逸注为北斗九星.误,"九鬿"应是"鬿萑",是一种能食人的猛禽.<墨子·备城门>中的"我长七寸","我"字不误,意为戈矛式武器,不烦改字.<山海经·中山经>中的"居逵",是一组反切拼音.<晋书·天文志>中的"第三星主五星",应为"第三星主五行".<书断>中的"杨固<北都赋>",应当为"阳固<北都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书影第3及第48页注解"萌芽"时说:由萌芽社编,光华书局出版,刊行第五期被查禁,第六期改名"新路",出一期又改出"文学月报",由蓬子主编。这个刊物是中国左翼联盟机关刊物,1930年1月创刊。  相似文献   

15.
作者更正     
正一、《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4期所载《不信青史尽成灰——从有关中共抗战历史若干网络谣言说起》一文中,出现以下讹误,谨予更正:1.第105页正文第16行:"昭和十四年十月十五时",应为"昭和十四年十月十五日";2.第108页注5:"第5564—565页",应为"第564—565页";3.第111页正文末段:"中华民族全面族抗战",应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卞修跃)二、《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4期所发《再看百团大战——关于〈装备、技术、战术及作战效能:百团大战中的八路军〉一文的商榷》一文存在三处疏误,现特致歉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从本质上认识和区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文中把真正的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称为应然的中国特色。第二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的形成",其中一是与党的领导.二是与传统文化,三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与文物法律体系"。第四部分为"坚持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高速"县县通",2015年12月31日,贵州实现了全省88个县市区高速公路"县县通"。虽是"地无三里平",却成了西部第一个、全国第九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图为安顺市境内长2237米、距水面370米的坝陵河大桥。  相似文献   

18.
王蒙 《炎黄春秋》2015,(4):52-58
日伪时期提起中华民国,对不起,我首先想到的是日伪的"中华民国",原因是日伪政府仍然自称中华民国,仍然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执政党"仍然名为国民党。不同之处是"国旗"上加一个小黄条,上书"和平反共救国"字样。"和平",意味着汉奸路线,不准抗日;"反共",以此标榜,耐人寻味。回想起1942年3月日伪当局在华北推行的穷凶极恶的"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第一条  相似文献   

19.
正1937年8月,日本最高当局将对华主要作战方向从华北地区移向上海方面。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之觉醒",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并于当日组成"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日军第三、第十一师团等,协同海军,赴上海增援。8月23日,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重证据法",就是运用文献、考古与古文字研究三方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巴蜀文字,就是巴蜀历史研究中的第三重证据。重点考证了第一代蜀王蚕丛的含义。认为古蜀先民得名于"蚕",故曰"蚕丛",与考古发现不符。应用三重证据法考证的结果显示其与"蟾蜍"有关。应是"蟾丛",而不是"蚕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