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保春《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河东郡“闻喜”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今曲沃也。秦改为左邑。武帝于此闻南越破,改曰闻喜。”其中“今曲沃也”之“今”当是“故”或“古”之误。这是因为:首先,应劭为东汉末年人,而历代地理志书及相关文献表明,自秦代至北魏太和十一年,河东地区无“曲沃”的地名,应劭何以言“今曲沃也”。史籍所载曲沃事,最早见诸西周时期的晋成侯(唐叔虞之曾孙)迁都一事,《诗经·唐谱》云:“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父改为晋侯……至曾孙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阳焉”。春秋以来,曲沃又成为晋昭侯别…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之大观园,系以被抄家前之曹府私园为其原型。自曹玺、曹寅至曹颙、曹頫,曹家三代袭任江宁织造,并参预“钦交”之外事活动,转呈外国贡品,为皇室经营对外贸易。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在设计私苑时,移欧式风格之“桃”,嫁中华风物之“李”,桃李嫁接,蔚为大观。曹氏笔下之大观园是近代对外开放背景下的中西合璧之作。君不见:大观园之“花门”(“编花为门”)正是西式“花拱门”;“雕空玲珑木板”岂非西洋“浮雕”?“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亦指西洋雕刻。“门栏窗隔俱是细雕新鲜花样”,新鲜者,西式…  相似文献   

3.
古人文风至严,因一字之书写读音之误而贬官乃至殃及他人者均不乏例在。 《旧唐书·严挺之传》载:侍郎萧炅将《礼记》“蒸尝伏腊”之“腊”误读为“猎”,挺之上奏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遂贬萧炅为岐州刺史。 《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404)载:  相似文献   

4.
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采、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为主旨的“第四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华民族之花大选”,10月1日至7日国庆节期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本届民族文化博览会由“民间戏剧大赛”,“民族艺术大展”、“民族之花”大选、“花涌中华世纪坛”文艺演出和“戏剧文  相似文献   

5.
周峨 《史学月刊》2024,(5):99-112
《史记·扁鹊传》所载有三种“扁鹊”:“秦越人”之扁鹊、“良医公名”之扁鹊、“借医喻政”之扁鹊。三则医案,所涉及者不皆为秦越人:“诊断赵简子”当出自后世之说,其中提及的“扁鹊”,乃良医之泛称;“救治虢太子”者,方为秦越人,其时在虢国未灭之前;“望诊齐桓侯”一则,病主当为“蔡桓侯”,其中提及的“扁鹊”存在是秦越人的可能。三则医案之记叙,非依据事件发生时间之先后,而是依据其背后之事“义”:抚脉知病、起死回生、论病及国,渐次深入。文中“六不治”之说来自司马迁对“借医喻政”之扁鹊故事的归纳总结,篇末行迹遍布各地、治病随俗为变的“扁鹊”即此一种“扁鹊”。司马迁将三种“扁鹊”合而为一,以“疑以传疑”“推见至隐”的笔法写作此传,乃欲寄寓其治国亦如诊疾、当有见微知著之智的微旨。  相似文献   

6.
疍民,古称“蜑”、“蜒”、“蛋”,饶宗颐《潮州志》中云:“蜑族本字为蜒,六朝、隋唐时为南方蛮夷之别名,所指至泛.其民初陆居,不限于水,巴东、荆南均有之,故《蛮书》有夷蜑居山谷之语。”疍民最初是在陆地居住.到了宋代.疍民开始从陆居转到水居。  相似文献   

7.
明亡于神宗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亡后,清人首论明“不亡于崇祯”而“实亡于神宗”。今人具体论证,一说万历十五年为明亡之始,一说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年为明亡的“关键时期”。本文详论神宗“播乱机”,自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陷入全面危机,但未必亡国。神宗之后,又历(泰昌)天启、崇祯二朝,尚有24年补救机会,以举措失当而成溃烂之势。故明之亡,天启、崇祯不能辞其咎  相似文献   

8.
“洪泽”之名,一般认为始见于隋。《洪泽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大事记载:“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至破釜涧时遇雨,大水流泛.破釜塘漫溢,遂名之曰‘洪泽浦’,洪泽之名始见”。《洪泽湖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大事记载:“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八月,炀帝乘龙舟经都梁、破釜等地巡游江都。至破釜塘,适逢大雨流泛,炀帝遂为之易名‘洪泽浦’,‘洪泽’之名始此”。  相似文献   

9.
“楚辞”指称经历了一个由单纯意旨向多重蕴涵演变的过程。《史记》之“楚辞”乃是指涉战国之时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人辞作。至刘向时,“楚辞”即具有指称作品集之涵义。嗣后,学者立论依据不一,“楚辞”蕴意多有差异:有专指屈原作品者;有指称文体者;亦有指涉多重涵义者。这种指称的多层面性使得“楚辞”研究领域呈现出众彩纷呈之局面。  相似文献   

10.
唐代“五台山进香道”在今河北境内分为两段,今正定至阜平为第一段,至少有东、中、西三条路线;自阜平至山西五台山为第二段,只有一条道路。圆仁第一段所行之道为中线。中线是“五台山进香道”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