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7,(5)
<正>陕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几千年来,孕育和积淀了厚重的三秦文化。陕西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王畿之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数量占全国出土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重器超过了一半。陕西不仅以青铜器发现丰富而著称,更以造型精美、有铭铜器出土量大,铭文长和内容重要而  相似文献   

2.
历年来,在陕西境内曾多次出土过殷商时代的青铜器,对于这些青铜器的性质问题,目前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我们参考殷墟青铜器的分期,将其中解放后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群,进行时代分析,然后,参考近年陕西境内商代遗址的发掘,对其性质作以推断。陕西境内发现的殷商时代青铜器,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分布也极为广泛。在关中地区主要地点有:岐山京当、贺家、扶风法门、吕宅益家堡。武功游凤镇,礼泉朱马嘴、泔河坝,户县侯家庙、兰田怀珍坊、黄沟,淳化赵家庄、黑豆嘴,铜川三里洞、十里铺、红土镇,渭南南堡村、姜河、西安老牛坡、华县高塘等。在陕北高原主要有:清涧解家沟、张家(?)、绥德墕头村、后任家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7,(2)
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陕西临潼新丰秦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新丰铜器的成形工艺包括铸造和锻造两种,但以铸造为主;铸造铜器的材质以高合金量的铜锡三元合金为主,而锻造铜器则为低铅青铜;铜垫片为热锻而成,材质为铜锡二元合金或低合金量的铜锡铅三元合金,明显不同于器物基体。根据这一结果,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新丰秦墓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面揭示战国晚期秦国乃至秦代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4.
陕西延长出土一批晚商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延长出土一批晚商青铜器姬乃军1983年8月,陕西省延长县黑家堡乡张兰沟村村民常本亮,在挖土窑时发现一批青铜器。器物出土时并伴有人骨,当属墓葬。同年10月。这批青铜器由延安地区文管会办公室征集收藏。同年12月,笔者和巩启明先生一起对铜器出土地点进行...  相似文献   

5.
王晶晶  杨洁  万晓 《文博》2020,(3):56-61
陕西扶风上康村西周铜器窖藏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分别有器物出土。由于当时历史资料的缺失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使得出土青铜器的信息出现混乱。本文通过对馆藏青铜器全形拓资料的整理,结合已有材料,梳理出该窖藏所出青铜器较为明确和完整的信息,为该窖藏青铜器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曾多次发现商代青铜器,出土器物总数已逾70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些铜器虽然分属多次偶然发现,但彼此之间关系紧密,已经构成一个具有考古学文化意义的铜器集合体,因其出土地点多位于汉中盆地东部的城固、洋县两县境内,故称之为"城洋铜器群"[1]。现有研究表明,城洋铜器群代表着汉水上游地区的一种区域青铜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7,(11)
<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留存至今、令人印象至深且极具魅力的遗物。商周时期,制造这类器物的目的,是为了在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典礼上盛放酒食、娱乐神灵,青铜器就成了贵族宗教与政治生活中最珍贵的礼器。西汉以后,青铜器开始脱掉商周青铜器的繁缛与神秘的外衣,改变铜器功用,融入日常生活。铜器之用,一为庙堂祭祀之器,一为日常家用生活器具。而铜器在生活中的拓展,最具艺术  相似文献   

8.
陕西扶风五郡西村西周青铜器窖藏与这一地区常见的西周青铜器窖藏有一定的区别,尤其表现在这批青铜器强烈地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该窖藏青铜器与周边同类青铜器及相关陶器的比较,探讨了该窖藏青铜器自身独有的特征及来源问题,认为这批铜器的器主及作器者并非按周人通常流行的铜器纹样、形式制作,而是广泛吸收了外来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1999年应邀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作访问学者,并有机会到美国部分大学和博物馆参观访问,期间着重看了一些流散于美国的东周晋式青铜器。作为晋人后裔,我认为有必要把它们再记录一番,以期为晋文化研究补充点资料或信息。但藏于美国的晋式铜器资料分散,有些尚未著录,又因参观访问行色匆匆,故只能择要录之。在进入正题前,我们不妨先从李峪铜器谈起,国近代以来、晋式铜器的首次集中亮相,即始于李峪铜器群的偶然出_上。从“李峪类型铜器”到“晋式钢器’1923年2月,山西浑源县李峪村村民掘土时,偶然掘出数十件青铜器。它们…  相似文献   

10.
<正>目次一高砂脊及炭河里铜器群二一类纹饰特殊的青铜器三五类形制特殊的鼎四燕尾式矛与甬钟五春秋早期相关的鼎和盘六铜器纹饰方面的证据七年代与历史背景八余论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周代青铜器群年代的认定,学术界素来分歧较大~([1])。近年来,平顶山应国墓地所出个别铜器,可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周代青铜器年代早到西周早、中期~([2]),但这毕竟是零星线索。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传世及出土文献中均有西周王朝与长江中  相似文献   

11.
陕西绥德墕头村发现一批窖藏商代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5年春陕西绥德义合公社墕头村社员在该村对面的山坡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处窖藏青铜器。墕头村位于绥德县城东30公里处,东南距黄河约有10公里,山峦重叠,沟壑连绵,铜器出土于该村对面的山坡上。藏铜器的窖穴是一个长方形的竖坑,长2米,宽1米,窖底距地表深1米多。窖内放置着青铜器二十二件,计有:锛、凿、刀、匕、戈、钺、镞、鼎、(缶咅)、壶、爵、(?)、枓、觚等。  相似文献   

12.
1998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平山县发现一批典型的中山国墓葬,其出土的青铜器是研究东周时期中山国青铜器特征、制作工艺以及与周边诸侯国关系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其科学内涵,对该批中山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与锡青铜,工艺为铸造、热锻、铸后受热与热锻冷加工。铜器的初步检测分析为研究中山国的青铜器特征与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高家堡出土青铜器研究●张懋钅容一陕西省称得上是中国青铜器的故乡。从西汉迄今,青铜器层出不穷。本世纪70年代出土最多,如著名的微史家族铜器群、裘卫家族铜器群等。以西周青铜器最负盛名。进入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发掘工作开展较少。比较重要的西周青铜器有长...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2月,陕西澄城县城郊公社串业大队的南串业村,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这是解放后澄城县首次发现的商周青铜器。据发现铜器的社员叙述,同出的还有人头骨。我们经过现场调查,得知铜器出土于一个竖穴墓中,现场还残留墓葬的一角,填充五花土。铜器大小共十八件,计鼎一件、簋一件、銮铃四件、铜鱼十二件。这个发现,为我们研究西周青铜器和周人活动范围,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起步较晚的宋元明清铜器研究一般而言,铜器收藏特指汉前尤其是三代青铜器,这种特指在中国大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收藏市场形成后才发生变化。由于中国大陆限制青铜器的收藏和流通交易,青铜器收藏甚微,器物稀见,且鲜有人将其列为收藏项目。而中国香港、台湾、澳门,以及以纽约、伦敦、巴黎等艺术品市场上,铜器备受收藏者、古董商、博物馆青睐,屡屡创出中国艺术品交易天价。毫不夸张地说,私人藏青铜器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区。也因此导致了中国大陆忽视宋元以降中国晚期铜器的收藏与学术研究,基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物价值极高。青铜器的真伪鉴定一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古铜器专家依据铜器外表锈蚀特征,将其皮壳概括为黑漆古、绿漆古、水银沁、枣皮红等,对铜器真伪锈蚀的鉴别,是判断青铜器真伪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出土大量商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二里冈时期的青铜器集中出自盘龙城及其附近,指示出商人兴建盘龙城的目的应是控制长江沿岸地区而非占据江汉平原。江汉平原出土的殷墟时期的青铜器表明商文化对这一地区仍有影响,这些铜器大致呈线性分布,与二里冈文化南下的路线一致。长江以南的一些文化因素也于此时进入江汉平原的南部。湘江流域出土的商式青铜器可能由中原经江汉平原传入,但大量以动物造型的铜器为主的地方型铜器可能产于当地,它们代表了湘江流域的一支地方性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在晋和三晋乃至整个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和考古学文化分期研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关于它的年代考古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青铜器形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的年代不可能早至公元前475年;通过与年代清楚的楚文化系统典型铜器比较可知,太原金胜村1988M251铜器群的年代与随州擂鼓墩1978M1曾侯乙墓铜器群的年代比较接近,约在公元前433年前后。从晋、楚两大文化系统青铜器和考古学文化分期来看,约公元前453年前后物质文化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以之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界年代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1,(8):65-65
要想判别出一件青铜器的年代与真假,有这样几种方法可以大有帮助:一是察看青铜器之锈色。大凡流传至今的青铜器至少经历过入土、坠水与传世这三种途径之一,而“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禾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相似文献   

20.
鲜虞中山国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茹 《文物春秋》2002,(5):43-46,51
<正>中山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已掌握较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中山国青铜器。中山王墓及中山国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成就。中山国不仅融合于深远博大的华夏文化,还保留了一部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除中山王墓的发掘外,中小型墓在平山及其他临近地区时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发掘的中山国中小型墓约有30余座,都出有成组的青铜器,其中以生活用具居多。根据出土青铜器的用途和器型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