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88年10月,安徽省和合肥市有关方面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以“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在史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和相当的重视。最近,由周军、杨雨润先生主编的《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一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版,集中反映了合肥会议的收获,同时对十年来大陆学者研究李鸿章的成果作了初步总结,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由于有关中国近代化问题涉及如何阐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助于对近代中国发展趋向的认识与把握,进而从较深的层面拓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并为当前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历史的资鉴,因而逐步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围绕着中国近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李鸿章进行专题讨论的会议—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6月至10日在李鸿章的家乡合肥举行。会议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安徽省历史学会、合肥市历史学会联合主办,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河北和安徽等11个省市的代表共70余人参加。讨论时,大家竞相发言,重点围绕“李鸿章与近代中围经济”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了探讨。这次会议明显的特点是,大家对李鸿章的评价与过去不同,比较一致地认为,尽管李鸿章有误国之处,但他对中国近代化有重要贡献,应予充分肯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李鸿章全集》第二次编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欧远方各位远道而来的先生们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们:很高兴今天来参加这个会,首先要感谢戴逸先生来主持这项大工程,和在座的各位近代史专家相比,我对李鸿章没有多少研究,只是随便谈点感想。一年前听到《李鸿章全集》要在我...  相似文献   

5.
境界--追求圆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如何深入发展 ?这是一个回顾与前瞻性的交叉问题。回顾 ,乃是对 2 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历程进行学术盘点 ;前瞻 ,则需展望中国近代史学科在新世纪共同的学术追求与发展趋势 ;交叉 ,是在“瞻前顾后”的基础上提出近代史研究深入发展的具体路径。《史学月刊》作为一个专业性刊物 ,责无旁贷 ,愿意为大家提供一个讨论平台。为此 ,本刊特组织“2 1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向”笔谈 ,邀请国内中国近代史学界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年龄层次的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探讨这个问题 ,旨在凝聚共识、寻求突破。参加本期讨论的既有老一辈历史学家 ,也有活跃在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这七篇笔谈构成一篇大文章 ,见仁见智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或从宏观上探讨新世纪近代史研究境界的追求、学科品位的提升、学术发展的趋势 ,或具体入微 ,分析过去研究中的弱点、盲点 ,提出对新世纪近代史研究深入发展的看法。这些观点或许能对新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一些启示 !当然 ,一期笔谈难竟其功。我们也深知 ,由于学者的研究领域不同、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 ,这个问题也许不可能有一个大家所公认的结果 ,重要的是通过笔谈能引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深思 !我们不追求结果的圆满 ,只追求过程的深邃。因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如何深入发展?这是一个回顾与前瞻性的交叉问题。回顾,乃是对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历程进行学术盘点;前瞻,则需展望中国近代史学科在新世纪共同的学术追求与发展趋势;交叉,是在“瞻前顾后”的基础上提出近代史研究深入发展的具体路径。《史学月刊》作为一个专业性刊物,责无旁贷,愿意为大家提供一个讨论平台。为此,本刊特组织“21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向”笔谈,邀请国内中国近代史学界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年龄层次的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探讨这个问题,旨在凝聚共识、寻求突破。参加本期讨论的既有老一辈历史学家,也有活跃在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这七篇笔谈构成一篇大文章,见仁见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或从宏观上探讨新世纪近代史研究境界的追求、学科品位的提升、学术发展的趋势,或具体入微,分析过去研究中的弱点、盲点,提出对新世纪近代史研究深入发展的看法。这些观点或许能对新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一些启示!当然,一期笔谈难竞其功。我们也深知,由于学者的研究领域不同、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这个问题也许不可能有一个大家所公认的结果,重要的是通过笔谈能引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深思!我们不追求结果的圆满,只追求过程的深邃。因此,我们诚恳希望学界同仁以本期笔谈为开端,不吝赐稿,深耕我们共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园地,为学术事业的繁荣昌盛尽我们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殖民主义观点问题汪敬虞我就这次座谈会主持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即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殖民主义观点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现在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倾向,就是对以往许多传统的结论和观点提出了完全不...  相似文献   

8.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逐步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西学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考察,以就教于师友们。 主题与道路 中国原来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和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按照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盛宣怀是晚清企业界的领袖,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工业之父"、"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盛宣怀是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具体承办了大量事务。李鸿章对盛宣怀有过评价:"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在中国近代史上,盛宣怀曾经开创诸个"第一":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信企业——天津电报总局;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卢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等等,创造了中国近代史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近几年来比较活跃,比较深入,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成果是显著的。因此,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就被提了出来,例如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农民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以及对戊戌变法和清末  相似文献   

12.
臼井佐知子是日本新一代的汉学家,现任大东文化大学副教授。臼井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是从李鸿章开始的,现又涉足于明清徽商的领域。其学术特点如下:一是研究主题与研究课题的结合。臼井研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问题。近年来她从历史比较学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社会作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她不同意关于中国历史特殊的说法,认为把西欧作为世界的中心是不足取的。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一总 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一百年 田毅鹏 世界历史 ,3中日两国近代化殊途探因 罗肇前 史学月刊 ,6近代中日宪政追求“同途殊归”原因探析 赵迅 湖湘论坛 ,5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李少军 近代史研究 ,4九一八事变与二十世纪中国 马尚斌 辽宁大学学报 ,5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 荣维木 抗日战争研究 ,4中国现代化与九一八事变后的迟滞 胡玉海 辽宁大学学报 ,5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反思 王海晨 辽宁大学学报 ,5“九·一八”事变原因的再认识 薛子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6现实大国与虚幻大国———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外关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0年来,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也有很大发展。这个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决定性胜利之中诞生的,建国之初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也就从帝国主义侵华史  相似文献   

17.
过去3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由一元走向多元,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系统性缺失的严重缺陷,即便是比较优秀的中国近代通史和断代史著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者在追求对历史个案精深研究的同时,相对忽略了综合性认知对于近代史著作编纂的重要性。另外,对西方现代理论、方法的浅尝辄止,见异思迁,也有以致之。  相似文献   

18.
正当陈旭麓向钟叔河推荐重版蒋廷黻写于1938年的《中国近代史》时,萦绕在他心头的是蒋廷黻在书中所宣告的那个论断——中国近代以来的根本问题,就是能不能实现近代化;若能,中国是有希望的,若不能,则中国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近代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知识界一个流行的"热词",到改革开放以后成为若干思想解放运动所呼应的时代主题词,中国学人对它的内涵以及与中国现实关系的理解,经历了若干起伏与变迁。作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内被当做胡适派资产  相似文献   

19.
姜涛 《安徽史学》2004,(2):5-12
本文认为:近代史应是相对历史与绝对历史的辩证统一,我们这个时代的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吏.本文就近代史研究者所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即: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近代史的转换点以及近代史研究方法论等,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跃波 《安徽史学》2003,(3):37-40,31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是近代史上成功运用现代意义的外交思想办外交的杰出代表。本文着重对其近代外交思想的局限性和积极影响进行评价,以说明曾纪泽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