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甘宁边区,粮食生产环境不算优越,但为了渡过抗战最艰难时期,中共和边区政府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应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一是做最广泛的农民动员和组织劳动力,通过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总量;二是规范和调整粮食管理与供给制度,最大程度的节约用粮,以保障粮食供给;三是制定限制粮食出境和用粮食酿酒,以减少粮食消耗。上述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边区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次,通过调整政治与经济政策,建立比较合理的粮食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了与民争食的问题。粮食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边区渡过抗战最困难时段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讨论边区自给问题时,粮食生产因素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20,(4)
正1953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根据"一五"计划的要求,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迅速增加,工业化快速起步。国家工业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农业粮食生产赶不上工业建设的需要,粮食等生活消费品供不应求。国家粮食出现严重赤字,缺口不补上,国家的经济建设就会出大问题,随之而来的将是物  相似文献   

3.
1958年中国改变户口自由迁移制度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远 《史学月刊》2004,5(10):76-80
新中国初期,制定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为此,中央政府不断地发布命令,阻止农民入城务工,以确保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充足的商品粮食。与此同时,为了稳定城市工业化建设队伍,中国逐渐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就业、粮食和社会福利等与城市户口挂钩,并于1958年中国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  相似文献   

4.
乐楚 《湖南文史》2014,(10):1-1
如果能穿越时空,让一个身置改革开放前的农民或市民看到今天的社会,他一定会很震惊——私人怎么能随便开粮店,农民怎么能自己销售农产品呢?这可是政策不允许的!然而,这却是历史事实!新中国成立伊始,虽然我国的农业有所发展,但远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粮食增幅远远赶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加上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移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经济体制,粮食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粮食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田源 《攀登》1995,(Z1)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首先,从党的历史来看,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伟大贡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工人阶级十分弱小,工人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与农民阶级结成牢固的联盟;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则是土地问题;党的活动主要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这样一个现实,就为我们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能不能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以毛泽…  相似文献   

6.
李静萍 《沧桑》2008,(5):118-119
1953年是我国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需求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粮食的产需矛盾、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中共中央实施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关系着5亿农民和8000万城镇居民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为了完成好统购统销任务,陈永贵反复在大寨村党支部生活会上讲,不厌其烦地做群众的工作,挨家挨户地动员。由于陈永贵长期引导大寨社员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在大寨逐渐形成了爱国家、爱集体、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使大寨粮食连年增产,年年多向国家卖粮,社员又无怨言,这不能不说是陈永贵思想教育的成功,大寨人思想领先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态度开始变化不过,中国粮食紧张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毛泽东这种简单的干预得到改变。减也好,免也好,在粮食产量增长有限而工业建设大量上马的情况下,只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和粮食分配困难。1953年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粮食销售和市场供应就立即出现了问题。当年夏  相似文献   

8.
土改运动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可以从农民购买力的变化上得到集中反映。农民生产恢复和发展后,出售的粮食日渐增多。粮食丰收直接导致农民手中资金的增多,从而引发农民购买力的急剧上升。农民的购买力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生产资料的购买,是为了增加土地投入;二是生活资料的购买,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翻身农民购买力的提高,首先体现在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上。如果说土改后农民生产资料购买力的增加反映了农民投资土地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的话,那么土改后农民对生活资料购买力的增加,则反映了农民在生产恢复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刺激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加速了城乡物资交流,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1955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讨论了农村问题和统购统销问题,并起草了《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  相似文献   

10.
华北沦陷区粮食的生产与流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士花 《史学月刊》2006,2(11):55-63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特别重视对华北沦陷区粮食的掠夺。尽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更重视棉花的增产,但除日伪强力推行植棉的地区外,华北沦陷区的农民仍以种植粮食作为农耕的第一选择。日本的军事侵略及统治,严重破坏了农村的农业生产力,粮食的播种面积及单产量都比七七事变前减少,粮食的流通渠道、机构、方向、手段等都受到了影响。粮食流通的初级市场———集市减少,农民多在自家庭院卖给前来收购的小贩;一些粮栈或货栈成为日本商社的收购人;大城市粮栈的运输职能丧失;一些粮食集散市场的中转职能改变;铁路、卡车及牲畜运输量的增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伪交通统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这几年我们看中国农民的收入情况,大概有这四个特点值得注意:第一,农民的收入总的说来增长是比较快的,虽然不像上世纪80年代有20%的增长率,但是,都保持在10%左右,最近两年,在10%以内,所以能不能持续增加中国最多人口的族群的收入,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二,虽然农民的收入,纵向来看还是保持较高的增长,但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比的差距越来越大。2008年,中国农民的  相似文献   

12.
赵旭东 《民俗研究》2002,(1):97-105
近日有机会到河北南部的一个县城小住,在那里考察与乡村生活方式变迁有关的课题.我们从农民的口中了解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比起十几年前要好得多的多,一位中年男子风趣地对我说,家里去年存着3000多斤的粮食,今年又收了几千斤,今后即使有三年的自然灾害,颗粒不收,老百姓也不会被饿死.不过在吃的问题解决之后,他们想的更多的还是希望手头更多一些零花钱,这些钱积攒下来,一方面可以用来盖房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过得更体面一些.在农民的心里,钱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他们逐渐发现,光有粮食换不来钱,生活一样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3.
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农民的政策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曾经论述过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见《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本文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苏维埃俄国初期的农民政策。作者认为,由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在如何对待小资产阶级的动摇,如何吸引中农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问题上缺乏经验,所以农民政策走了一个“之”字形道路,从团结全体劳动农民到中立中农,又到同中农实行巩固联盟。作者通过对这小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中农必须十分慎重,中农政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60年9月,新疆建设兵团司令王震视察工作时,正赶上乌鲁木齐生产建设兵团开誓师大会。一个团场场长在发言:反对右倾,持续跃进,我们团场向党表决心,保证开荒三千亩,粮食单产超千斤!王震听了,鼓掌  相似文献   

15.
导读     
<正>作为从农家走出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一向重视、依靠农民,也最关心农民的疾苦。在农民性命攸关的粮食问题上,他更是力图避免重蹈苏联覆辙。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一再批示"减"、"免"农民负担,甚至多次直接干预中央粮食征购计划。但最终,他却支持粮食统购统销,使减轻农民税赋化为泡影。是什么原因促成毛泽东的态度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大仁政"使得他将照顾农民看作"小仁政"而最终舍弃?请看著名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6.
正粮食改革对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农民的补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概括起来叫"粮改"。"粮改"主要从三大政策开始,也可以称为是第一轮"粮改"。1979年的三大政策是:第一,让农民休养生息,如果南方稻谷产区的农民人均稻谷产量不够400斤,如果北方旱粮杂粮地区农民人均产粮不够300斤,国家即停止征收粮食。城里的粮食供应减少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对于中共新生政权来晚性命攸关。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稳固、人心安定、生产恢复等方方面面.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国最大多数人口,即中国农民和共产党各级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党,它的成员,包括其主要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长期在农村中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欣 《攀登》2007,26(4):20-23
目前中国农村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增进农民权益,也要防止以建设新农村的名义侵害农民已享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原栋 《沧桑》2014,(5):94-96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农民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依靠农民,又要惠及农民。然而,当前中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距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距离。本文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对中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指导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吃到的每一粒米饭都是由农民们以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珍惜粮食,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现在,全国都在提倡"光盘行动",人们都应该做到不挑食,不浪费食物。一提到"光盘行动",我就会想到在学校吃早餐时,每次面对碗里的早餐我都十分抗拒,没吃上几口,就将早餐倒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