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红菊 《世界历史》2005,1(6):89-98
美国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形成于殖民地时期。种植园最初在北美大陆出现之际,主要是指在开拓的一块土地上相对集中地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大宗商品作物,它并没有特定的劳动制度。黑人奴隶制的劳动制度是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历史特征。在以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为中心的上南部和以南卡罗来纳为代表的下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历了不同的形成道路。上南部的烟草种植园在北美奴隶制种植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奴隶制种植园对美国南部近代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默·V.伍德沃德在美国是享有盛誉的南部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他形成了注重史学的社会功能、强调历史发展的非连续性和善用反讽的史学研究风格。他以自己对美国南部历史与现实的深切关怀,积极推动了南部史的研究。其贡献既表现在对新的史学领域和问题的开拓,也体现在围绕他的著述所展开的学术商榷、学术批评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良性的学术研究氛围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尘暴起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荣 《世界历史》2004,6(1):73-86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的沙尘暴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它主要是由于南部大平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土地的毁灭性开发及美国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南部大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 ,降水稀少 ,多风沙天气 ,而且在 30年代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自 1 890年起 ,在南部大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基本成熟 ,出现了大规模的毁草垦荒 ,并形成了小麦的单一种植。为追逐利润 ,人们不惜冒巨大的生态风险 ,对南部大平原进行毁灭性开发 ,这与扩张性的资本主义文化及美国独特的边疆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归到国内鼎革之际战争与和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意识,在概括辛亥革命发生前两种救国主张的争论之后,按两个阶段分析革命派的行动方式,即从武昌首义到南部半个中国“独立”中的干戈、玉帛并用,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南北和谈完成的“以和平收革命之功”,说明实践层面的革命过程及其结果,只能是具体历史转折阶段上各种指向不同的构成力量所形成的合力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5.
传统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渊源于古代沿革地理。本文通过对古代地理学体系概念、学科关系及其著述特点的考察分析 ,认为中国古代地理学自形成以来便存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系统 ,并逐步孕育形成了古代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是现今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其中 ,古代历史人文地理与现代历史人文地理 ,古代历史自然地理与现代历史自然地理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徽州旧称新安、歙州,位于今安徽省南部,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自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得名徽州后,近千年长期辖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形成了“一府六县”的区划格局和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徽学即是以徽州历史地理、徽州传统社会、徽州历史文化及其传承创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中国的区域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球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了中国的横断山脉,把中国西南部省份云南与缅甸分隔;而巍峨的高黎贡山和碧螺雪山的相互拥挤,又造出一个地球上仅次于美国大峡谷的大裂缝,这便是著名的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  相似文献   

8.
红头船在泰国对外关系史上曾一度扮演重要的角色,红头船本身也是明清时代中国南部沿海从事海上贸易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樟林在历史上曾是沟通泰中两地贸易的重要港,也是18世纪中国移民到泰国谋生的重要出口岸。开展对樟林港当年的历史、社会经济环境的研究,对研究泰国早期华人社区的形成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下面只是对樟林港的粗浅介绍。  相似文献   

9.
“越南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0-21日在法国南部的美丽小城爱克斯-普罗旺斯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普罗旺斯大学和位于马赛的亚太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RSEA)联合举办的。来自法国、越南、泰国、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和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20多人参加了会议或提交论文。在会上,巴黎第七大学教授Brocheux回顾了近代越南华人历史,指出法国人转向种植园、矿山等现代经济部门的开发,而华人则从事零售业等传统行业,形成了法国与华人买办阶层,这对后来华人与越南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巴黎第一大学历史系教授…  相似文献   

10.
印尼民族起源于亚洲大陆南部,华人移居印尼已有数百年历史,已形成当地少数民族——华族。苏哈托时期实行歧视华人政策,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较紧张。印尼新政府实行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政策,华族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与当地民族的关系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1.
大辽国为契丹人所创建,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多民族王朝。它以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为中心,一度占据北抵克鲁伦河流域和大兴安岭一线,东临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附近,南达河北高碑店白沟一线的广大地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07年称帝,始建辽朝,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年)为金国所灭,历时219年。辽朝与南部中国的五代和北宋时期相当,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契丹虽然是消亡的民族,但是其所建立的辽朝,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因此,深入研究辽代陵寝制度等为载体的辽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边陲,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面积仅一千平方公里。在古代中国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区。但是,当西方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狂风巨浪席卷而来之时,香港成为中国最早受到冲击的地区之一,其重要性陡然提高。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香港有关。本文征引香港历史上的一些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分析西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反映笔者对近代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初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山西是中国民间信仰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晋东南则是山西民间信仰最丰富的核心地带。历史时期的晋东南多旱灾而形成特有的雨神崇拜,缘于其相近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历史渊源及其共有的历史文化记忆。但宋代以降,面对自然灾害,处于同一历史文化区内的民众对于自然体的信奉和尊崇却有着不同的选择,在晋东南的南部,逐步形成以析城山为中心的成汤信仰区,在北部,逐步形成以老爷山为中心的三嵕信仰区。传播学派用"文化圈"理论解释人类文化的流布与变化,但历史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显示,成汤信仰和三嵕信仰最初发轫于高台祭祀,后逐步建立高台本庙,并以本庙为中心形成信仰的中心区域,然后突破地理区域沿着河道和驿路呈线性完成最后的布局,而政府的助推作用厥功至钜。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实现统一的重要时期。清代实现、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程,是中国数千年政治、经济和文化演化的必然结果,展现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特征在清代的特定表达与实践逻辑。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双重维度下观察清代国家统一,才能充分理解清代在中国认同驱动下对“大一统”观的继承、改造与实践,才能全面把握清代政治文明在中西政治大分流过程中的世界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桎梏,形成对中国历史疆域形成及现代转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冯海波 《攀登》2010,29(3):30-34
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分析二者统一的过程和基础,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政府与南沙群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部海疆的第一道防线,其星罗棋布的岛礁沙滩洲、富饶丰裕的海底资源和控扼咽喉要道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国防和海洋经济建设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立场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和法  相似文献   

17.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从事历史地理学工作的学者开始编纂篇幅宏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1987年完成了这部巨著,分八册公开出版发行。它的出版和发行,标志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为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几乎每一位中国史学工作者都能从中得到益处。但是,笔者在研究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的过程中,发现这部著作第八册(以下简称为《图集》第八册)第52页对新疆南部三个地点的定位有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尹宏兵 《华夏考古》2007,(2):135-141
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应从中国历史出发,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式。不能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历史。必须区分文明的起源与文明的正式形成,并从中国历史中提炼出中国文明起源的诸要素。  相似文献   

19.
《史记》、《汉书》、《后汉书》有诸多关于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传记,是系统记述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与国家发展关系的历史文本,通过对这些历史文本书写的分析,可以看到多民族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多民族中国民族发展历史与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和边疆建设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众多民族融入多民族国家,国家的内涵因此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多民族中国的边疆也因为相关民族的融入,边疆的内涵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内战后美国的农业发展长期同时存在着两条道路——西部、中西部和北部的"美国式道路"与南部的"普鲁士道路",而并非只有一条"美国式道路"。租佃制与剥削是内战后美国南部农业发展的"普鲁士道路"的两大具体特征。内战后南部特殊的借贷制度是南部农业发展的"普鲁士道路"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