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9年12月28日,刘大年同志逝世了。噩耗传来,我深感悲痛。大年同志是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研究中国近代史,创办近代史研究所和《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刊物,在组织和领导近代史学术活动及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事业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谢德铣 《古今谈》2001,(3):35-37
我国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楼适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年4月20日l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七岁。噩耗传来,令人感到悲痛和婉惜。  相似文献   

3.
科教阵地尽驰骋, 耕耘伏枥志不更。 复兴中华图富国, 运筹帷幄辅贤能。  相似文献   

4.
江海 《炎黄春秋》2002,(3):45-47
2002年1月8日,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心脏在美国波士顿停止了跳动,这个人就是王若水。  相似文献   

5.
何方 《炎黄春秋》2010,(9):23-26
<正>朱厚泽同志的辞世,对我来说并不完全感到意外。但当真的变成了现实,精神上还是受到沉重打击,以至有好些天神魂不定,脑子一片空白。一想起他就心里难受,就悲痛莫名。想写点悼念文字,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暗自长叹:一颗伟大的心从此停止了跳动。应该说,这确实不是一颗平常的心,而是一颗特别强烈的忧国忧民的心,一颗中国人的良心。  相似文献   

6.
白庚胜 《民俗研究》2001,(1):180-185
今年的春天,很冷很冷,它不仅因为反常的天气,还由于我失去了敬爱的恩师宫田登先生。噩耗传自远在北海道讲学的刘魁立先生,后从佐野贤治先生处得到证实。我至今不敢相信这会是事实,但从治丧委员会处及其他朋友处获得的消息,都证明恩师已离我们远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相似文献   

7.
张瀛同志是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历任上海市钱币学会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顾问;革命根据地货币丛书编委会编委;《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编辑委员会委员、分卷主编等。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00年1月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岁。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31日晚7点,我接到郭胜伟同志的电话,说刚从《武汉宣传》上看到我悼念殷增涛同志的两首诗,并赞赏我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所作的挽联.放下电话我总感不安,因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挽联的真正作者应该是董宏猷先生、陈伯安先生,我只是根据他们所作的挽联进行了局部删减调整,所以希望将这个过程还原,也消除一些误会.  相似文献   

9.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常黎夫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这些长期受他教诲、在他领导下工作的同志,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师长,深感悲痛,由衷怀念。  相似文献   

10.
翟真云烈士牺牲时年仅27岁。当时中华民族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他不幸落入敌人的魔掌,在敌人惨无人道、穷凶极恶的迫害下,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他的英雄事迹至今流传在千千万万群众当中,激励着后代奋发图强,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我正住在北京我的女儿家里。有一天晚上,我接到李致同志的电话,说贺惠君同志去世了,我除了委托他替我送花圈外,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我为这个噩耗惊呆了。我放下电话,不禁长叹一声:“晚了。”女儿听了,不知何意,我也不想告诉她。我回到我的小房里,不住地说:“晚了,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12.
谢先生昔在夏馆时,寓居堂弟向道家,予曾亲聆馨效。上世纪90年代,复承由郑州赐寄所撰《揽镜诗稿十五首》与《漫谈养生之道》打印件,高风仁怀,衷心钦仰。后闻先生归道山,谨撰诔词,用申缱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三四天以前,钟敬文先生的长子钟少华在北京打电话给我,说在本月的十六日将在人民大会堂要举行他父亲的百岁诞辰的聚会。我告诉他,我很想去,但那天我正在外地,不能参加。我还问了他一句,钟老能不能参加这个会,他说,不行。可是今天2002年1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钟敬文先生在10日凌晨0时1分在北京去世,真完全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4.
《郑和研究》2006,(3):66-66
惊悉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何芳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29日16时不幸于北京逝世。享年67岁。  相似文献   

15.
别一种悼念     
君子之交淡若水,回顾与陈老的交往,就是如此,虽平淡,却实实在在。他是我而立之时,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导师。  相似文献   

16.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举行悼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会上发表演说,赞扬黄梅兴、姚子青等抗日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相似文献   

17.
9月,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经历了春的希望、夏的耕耘,人们终于迎来了秋的丰收、秋的喜悦。回首60年前,经历了8年英勇抗战的中华民族,在历尽艰难之后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第一次取得了近百年来抗击外强入侵的完全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中华民族一洗百年屈辱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他们或献身于抗战的前线,或捐躯于备战的后方,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消灭法西斯!1944年9月8日,在延安枣园广…  相似文献   

18.
吕洪年 《古今谈》2000,(1):28-29
惊闻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吕漠野先生于1999年11月28日逝世,感到万分沉痛。我于1956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1991年在杭州大学任教职,均受到吕漠野先生的不倦教诲与悉心指导,得益非浅。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25日,噩耗传来,我们尊敬的费孝通会长,于前一天晚间仙逝,享年95岁。我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几位同事来到费老家中。向他面带微笑的遗像,献上花篮,鞠躬默哀,往事一一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20.
1987年9月14日晨九时,侯外庐同志跟我们永别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在史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自从1949年,我同外庐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共事以来,差不多有四十年了。在理论学习和历史研究上,我不断得到他的启发和指引。同时,我也逐渐体会到他所倡导的学风的特点。他的学风,可以概括地说,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详细占有资料,通过对历史的具体分析,达到自得的科学的结论。自得二字,对于理解外庐治学精神很重要。他重视理论的指导,但并不停止在经典作家的具体论断上,而是以经典作家论断为依据,结合中国历史实际,把对中国史的科学论证推向前进。他重视历史资料,但决不以多取胜,而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