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长春市城市游憩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游憩作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社会行为,以人为本是构建城市游憩系统的总原则,本文认为只有基于游憩者的游憩需求并以游憩者满意度为出发点,才能达到游憩场地、游憩设施效用的最大化和游憩者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其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长春市游憩者行为的时空规律和活动频律,分析目前长春市游憩设施使用状况,确定游憩设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其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游憩舒适性对国家公园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和游憩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索游憩舒适性的定义、结构维度及其生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定义为国家公园游憩舒适物与游憩体验共同作用下通过游憩者主观感受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的非物质性惠益,并对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质量反馈,包含4个核心范畴、12个主范畴和38个附属范畴;(2)游憩舒适物由自然舒适物、人文舒适物、服务舒适物和氛围舒适物4个要素构成,是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客观驱动因素;(3)基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动态模型,构建了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内在作用机理模型,并强调了身体主体性、沉浸体验性、意义体验性和社会适应性4个主观驱动因素。文章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为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游憩者、游憩地之间的内在关系,初步构建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以上海城市公园自行车活动为例,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基础数据,探讨自行车活动核心游憩体验因子构成及核心影响因素,初步形成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量化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仇莹 《旅游纵览》2016,(7):105-105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吸引了众多市民百姓在此游憩。其交通便捷,空间形态分布合理,景观丰富,是理想的休闲场所。本文以其南园为例,观察其游憩者的活动群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并以场所依赖理论为基础,分析游憩活动与空间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初探——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星  李文兵  伍延基  张林 《人文地理》2002,17(6):6-10,96
从分析城市建成区居民生活与闲暇现状出发,对构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进行了理论思考,认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适合城市建成区居民户外游憩活动谱中较小尺度的游憩行为;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闲暇需求而建构的游憩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效用的最大化、居民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以人为本是户外游憩系统构建的总原则,地方性、内向定位等则是总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以兰州市为例,提出了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的实际构想--构建兰州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既要看到该市建成区环境具有明显的"廊道"效应、黄色为背景色等特征,又不能忽视在建成区内的一百多万城市居民的生活实际。依据户外游憩系统构建原则,在充分利用兰州市现有的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滨河游憩走廊、城市中心体系游憩系统的构建思想。  相似文献   

7.
美国游憩学课程体系的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美国81所大学的游憩学本科课程体系进行梳理,通过对其知识域、问题域的分析,勾画出美国游憩学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发现,游憩、休闲、旅游和运动是美国游憩学的四大核心知识板块,其中游憩课程主要集中在康乐治疗、包容性游憩、社区游憩、非营利游憩、资源与环境、户外游憩、公园游憩和商业游憩等八大分支领域,并通过各分支与休闲、旅游和运动三大知识板块相关联.更进一步地,在美国游憩学知识结构语境中,大游憩包含了旅游,两者的差异在于旅游的商业性,融合点在自然资源型旅游地;而休闲与游憩的差异,在于理论与实操的程度差异,两者融合点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共同关注.最后,文章还为我国开展相关学科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和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章,对国内外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指出国外研究集中在空间布局与管理、与可持续城市的互动关系、游憩者使用以及居民福祉;国内研究则更关注特征演变、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规划开发和游憩利用。结果表明,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研究具有视角多元、尺度多样、方法广泛的特点,但在未来研究中,中国仍需完善理论构建、丰富研究对象、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耦合关系,以优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彭顺生 《人文地理》2007,22(1):53-5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居民出行目的,并依据第一手资料,从游憩类型、游憩设施两个方面揭示了广州市居民的游憩行为特征。针对广州市目前游憩业在游憩设施、交通、游憩线路、服务质量、观念、政策导向、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开发广州城市旅游资源、加强城市游憩设施管理与建设、搞好城市规划及构建和谐广州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运用RMP理论从资源、产品和市场三方面分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识别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对非遗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不足、非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和非遗发展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应当立足非遗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产业联动打造非遗IP和构建立体化的非遗旅游品牌传播体系,实现非遗历史文脉传承和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何雨  刘顺伶 《旅游科学》2006,20(2):25-29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国内外城郊游憩带研究的现状。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思路:探讨我国城郊游憩带形成的驱动力因素、城郊游憩带空间配置原理和配置模式、城郊游憩系统的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特征等。作者认为,应对城郊游憩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各种旅游地类型,发挥配置模式的指导作用,以适应大都市城郊旅游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必虎  伍佳  党宁 《人文地理》2007,22(2):27-31
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市区内外都有大量的游憩用地。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居民在内城游憩和环城游憩间进行选择的作用力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的行为及偏好特征。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检验总结出杭州本地居民对环城游憩产品类型、游憩时间、目的地区位的偏好规律。同时,不同时间约束条件下居民对环城游憩目的地的区位偏好也会呈现明显不同的倾向。最后,对游憩选择与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都市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为例,将凯文·林奇的5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具体的游憩空间,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SPSS软件,从印象程度、品质较好和品质较差这三个方面对游憩空间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制成城市游憩空间评价指数的象限分布图,以了解游憩者印象与游憩空间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重庆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汪薇 《旅游纵览》2013,(3):323-324
从风景游憩地人文景观资源利用的现状着眼,提出目前风景游憩地开发利用时在人文景观利用上的一些不当之处,结合人文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法分析,从规划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俞晟  何善波 《人文地理》2003,18(4):10-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游憩一词对人们而言已不再陌生。学者们对游憩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同时,随着都市旅游的兴起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RBD的建设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介绍RBD的相关概念着手,阐述了对游憩、城市游憩以及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理解。并通过城市RBD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RBD的空间布局模式、城市RBD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三个方面来剖析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RBD的布局现状的分析,试图构建一个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海区域游憩环境系统研究--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姜斌 《旅游科学》2006,20(1):8-11,55
城市滨海区域是海滨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地段,也是海滨城市居民亲水、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本文在论述滨海区域游憩功能提升的基础上将这一区域游憩环境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陆域游憩环境系统、海岸游憩环境系统、近海游憩环境系统和海岛游憩环境系统。其子环境系统构成的三要素是游客、游憩环境和交通。本文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该区今后建设游憩环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户外游憩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取有效游憩行为和环境信息的重要性突显,美国学者麦肯奇(McKenzie)研创出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SOPARC)能够瞬时批量高效获取户外游憩活动信息,因而在西方游憩行为研究中逐步获得广泛运用。本文使用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年西方学者对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的主要应用成果,归纳出西方学者对SOPARC应用研究的热点。通过西方学者应用SOPARC方法研究的特点评述,提出该方法对我国研究的若干启示:SOPARC方法科学有效,能够为我国游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但引入应用需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进;SOPARC方法应用广泛,可主要用于游憩行为调查、游憩设施和环境规划及游憩地管理中。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星  杜坤 《人文地理》2011,26(1):129-133
以广州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与整体满意度、重游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游憩者6个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景观质量、基础设施、游憩环境、游憩项目、服务质量、便利程度。分析显示除性别、受教育程度外,在年龄、客源地、职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6个因子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除服务质量外的5个因子与重游意愿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献编纂的文化传播性是其文化意义的主要方面。《方舆胜览》的编纂在因依前人与个人创新的结合中十分明显的体现出了文献编纂的文化传播性。文化传播是借助于书籍、期刊等大众传播工具所进行的一种文化扩散行为,编纂文献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是原生性质的,二者具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崇明岛生态游憩区开发及产品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国清 《旅游科学》2004,18(2):26-29
随着都市生活环境的恶化、交通运输的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都市的游憩需求发展迅速。基于对游憩和生态旅游概念及内涵的理解,本文对都市生态游憩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崇明岛建设生态游憩区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崇明岛生态游憩开发及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