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的山海关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在此展开了一场撼人心魄的李自成与吴三桂“甲申”石河大战。这是农民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甲申三百年祭》──从江泽民的有关讲话忆起黎辛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曾经说到:1944年毛主席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总结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时,告诫全党“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  相似文献   

3.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这一年两个王朝被颠覆,一是由朱元璋创立的明王朝在这年3月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推翻;二是刚夺了明朝帝祚四十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仓皇逃离北京,第二年9月在湖北九宫山遇害。  相似文献   

4.
当楚调正在兴盛时,特别在长江南北两岸。此时农民起义形成高潮:李自成攻占北京,张献忠在长江上、中游长驱直入,占领了明王朝的半壁河山。进驻惠王府的张献忠对歌妓深表同情,收留军中。攻下楚王府后,对全体男女歌妨百余人,采取了愿回家或愿搭戏班谋生,任其选择的办法,多数戏班演员都加入了民间楚调戏班,使楚调得到了壮大和丰富。明朝崇恢甲申年(1644),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引狼入室”,引清军入关,打败了农民起义军。明朝也随之灭亡。在这次改朝换代的战争中,楚调也遭到了战争的摧残,只有少数戏班与艺人逃至鄂西土家族、鄂北、…  相似文献   

5.
360 年前的甲申即1644 年对北京来说是天翻 , ,地覆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率百万农民起义军攻陷 。 ,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吊死煤山明王朝顷刻倾覆, , 。不过40 多天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 , ,军进攻北京刚刚称帝的李自成匆匆败走凶残野 , , 。蛮的清军为了夺取天下大肆杀掳清朝统治者对汉 , 。人的压迫甚至连男人的发式都要干涉明朝男人都 、 ,留长发清军强令每个汉人都要剃头不剃头就杀, ,头使他们留起满族豚尾式的发辫 北京城经, “ ” ……历了空前劫难…  相似文献   

6.
王京萍 《文史天地》2004,(11):24-26
2004年是郭沫若先生发表《甲申三百年祭》60周年。郭沫若写于1944年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反响强烈并对中国革命进程起过积极作用的史论。发生在三百年前风起云涌、江山易帜的甲申之变中的故事,对于抗日战争后期的中国人民和革命政党来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东西呢?这正是郭沫若在1944年早春的同一个“甲申年”里,面对历史  相似文献   

7.
“削鼻班”事件是发生在明末清初金坛、溧阳地区的一次奴变事件,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这个问题,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在《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江南的影响——“削鼻班”和“乌龙会”》中有所涉及。但该文论述尚不够详尽,某些观点也有可商议之处,因此有必要重新加以讨论。 一、对《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江南的影响——“削鼻班”和“乌龙会”》一文的商榷 削鼻班事件发生于金坛、溧阳二县。其记载散见于方志及私人笔记中,集中载述此事的在金坛有于墉《金沙细唾》,在溧阳有周廷英《濑江纪事本末》。《金沙细唾》主要记述了甲申(1644年)五月和乙酉(1645年)六月发生在金坛县境的两次奴仆暴动;而《濑江纪事本末》则记载了乙酉(1645年)五月至十一月发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1884年3月的北宁之役,是中法战争战火燃起后的第二场大战。由于清军在战斗中一败涂地,清政府怒斥前线指挥官,改组军机处(因是年系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偾事或被褫职入狱,或仰药自尽,成为当时中国政坛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尹湘豪同志在去年第十二期新史学通讯上,对巩县蔡庄完校贺明道同志所提的关于:“隋末农民起义结果,出现了唐朝,唐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相当发达,可见农民起义推动了封建社会前进。但讲到唐末黄巢起义后,来了个五代十国的分裂混乱局面,这能算是进步不算?”的回答中,对中国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歪曲。首先尹湘豪同志,武断的给中国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下了一个错误的定义。他说:“农民起义是能推动封建社会前进的,但这主要是指农民革命能够推翻旧政权,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而言。如果农民革命不能推翻旧政权而反过早的为统治阶级的反革命势力所扼杀,那就要将历史带入更艰苦的过程。”他这种说法,完全忘记了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  相似文献   

10.
傅山墓在哪里,多少年来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大都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载:“征君傅山在西山”,寥寥数字,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青主甲申八月作《过先居士旧坟》自注:“在邑东山洪子峪,迁西山马头水三年矣。”甲申年为公元1644年,前三年即为1641年,傅山之  相似文献   

11.
学者已经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真正出身农民的只有一两人,如何能叫“农民起义”?其实,不仅是宋江起义,历代被称作“农民起义”的大抵都名不副实。这是由多重误会引起。  相似文献   

12.
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壬午说”、“癸未说”、“甲申说”三说相持,久争未下.采取数据排比的方法对脂砚斋批语进行整合,独“甲申说”合理胜出;然又经过对敦诚《挽曹雪芹》两诗文本的科学解读,却终得出三说均不能成立.数据排比和诗歌文本解读的结果是:新“癸未说”最终成立.即曹雪芹卒于癸未年(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暮春至夏、秋之间...  相似文献   

13.
“新史学通讯”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号刊载了王立达先生的“十八世纪后期西山阮氏三兄弟领导下的越南农民大起义”一文,这是我国自解放后对于一七七三年越南农民起义(也称西山起义)作了较为详尽报导的唯一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指出了研究这次农民起义的重要意义,并批抨了某些人对于这次起义性质的不正确的看法。作者进而从起义的社会背景一直到最后失败作了系统的介绍。无疑地这对于我们今后研究这个问题是有所帮助的。在王先生的这篇文章的啓发之下,我也想来谈谈关于一七七三年越南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希望王先生与各位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4.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中,李密是一个有贡献的农民起义领袖。五十年代初期,对李密的评价问题展开过讨论,意见虽有分歧,多数的看法认为李密还是基本上应予肯定的人物。自六十年代以后,以“气节”作为评价历史人物准则的“理论”逐渐盛行。  相似文献   

15.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80年来,持续不断的现代化思潮几乎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并且这种对现代化的追求在很大程度是以传统文化的“让位”为代价而前行的。在文化问题上,从理论到实践,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个困扰人们头脑的问题。但在当下,国学、传统文化的复兴“热”突然如雨后春笋般扑面而来,且正未有穷期:议论纷纭的读经运动之争尘埃未落,名流贤达的《甲申文化宣言》又冒了出来;曲阜市政府首次主持公祭孔子诞辰大典,尊孔之风趋盛;甲申年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又在株州炎陵县炎帝陵举行;北京安定门街道办事处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欲联手打造中国首个“国学文化社区”,继而又有报载山东济宁将兴建一座“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些轰轰烈烈的“复兴”活动究竟昭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明武宗正德年间,在河北地区爆发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历时两年,转战八省。对这次起义,不少史书都称为:“刘六.刘七起义”或“刘六、刘七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等等。若略加具体分析,便知不够确切。论据有三:其一,杨虎起义在前,刘六、刘七起义在后。杨虎原系“宁杲麾下健儿,弓马殊绝”(《明正德武宗实录》卷91),因不堪官军暴虐敲剥欺压,于正德四年(公  相似文献   

17.
农民起义是农民反对地主阶級的最高斗爭形式。毛主席明确指出:“地主阶級对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級斗爭、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可見,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性貭和作用,毛主席已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概括。因此,要想了解封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規律,认识其各个集团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須以毛澤东思想为纲,深入地研究有关农民起义的一些問题。目前史学界对有关农民起义的爭論焦点之一,便是中世紀早期农民起义的性貭問題。据我所知,大体上有三派意見: 第一派意見,主张中世紀早期农民起义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这个时候农民們并沒有提出反封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第9期《文史天地》载有王文斗《对梁山好汉的七点质疑》一文,对《水浒》“梁山好汉”称谓提出七点看法。读后始觉有不同见解。王文斗文章(以下简称王文)虽系“各抒己见”,但对我国几百年传诵之伟大文学巨著《水浒》中的“英雄”称谓和史家之“农民起义”说法不顾历史背景和地域界定地提出“质疑”,本人实在不能认同。“梁山好汉”(梁山英雄)的称谓并非是“好”、“坏”论人时代的产物。为什么把“梁山好汉”的义举称为“农民起义?”又为什么把梁山兄弟称之为“梁山英雄”?这是后人针对北宋末年封建王朝专制下广大劳动人…  相似文献   

19.
庄月江 《古今谈》2004,(1):39-41
今年是农历甲申年,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甲申三百年祭》写于1944年,是为了纪念1644年明朝的灭亡而撰写的。从1644年到1944年,正好三百年,甲申第五个周期,故日《甲申三百年祭》。  相似文献   

20.
1644年(农历甲申年),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先是腐朽的明王朝宣告覆灭,继而新生的大顺政权惨遭夭折。事隔3个世纪之后,郭沫若在1944年作了题为《甲申三百年祭》的纪念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余份和李自成的悲剧“事实上都是政治促成的”,与统治阶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