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的临汾地区,位于晋南汾河下游的谷地,东倚太岳、西靠吕梁,是两山之间形成的一块富饶的盆地。临汾作为中国历史上名的都城之一,古称“平阳”,平阳府历来为晋南重镇,据记载远古时候的尧帝(黄河流域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2世纪,就在临汾建都,因此有“华夏第一都”之称。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称临汾,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新绛县古称绛州,原是晋南的交通枢纽及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城建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为绛郡。城西北是姑射山,南为峨嵋岭,汾、浍两河环绕东南,州署在城内西部的一片黄土高崖上,绛守居园池就在州署的后面(现为新绛中学校园)。唐代著名文学家樊宗师曾作《绛守居园池记》,对于园池的建设及园内建筑、布局,或梁或亭,或池或塘,或原或堤,古木奇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张颔先生,其《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张颔学术文集》等著作,融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于一体,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实,张颔早在1946年与1948年就分别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姑射之山》与长诗《西里维奥》,并在这一期间发表了大量针砭时弊的杂文。上述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青年张颔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壶口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壶口,山名,以其形状若壶口得名。这样的山形可能是不少的,一些文献记载也多有涉及。在今山西境内就有四处:吉县西南的壶口,见于《尚书·禹贡篇》;临汾县西南的壶口,见于《水经·汾水注》;长治市东南的壶口,见于《汉书·地理志》;黎城县东的壶口,见于《春秋左氏传》。其中,吉县的壶口和临汾县的壶口,相距较近,长治市的壶口和黎城县的壶口,亦非很远,往往易于混淆。若追溯本源,都是不容不加以辨解的。  相似文献   

5.
山西考古的新突破——陶寺遗址发现早期城址遗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7.5公里的塔儿山(元明时称为崇山)西麓。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遗址,总面积达430万平方米。1978~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临汾行署化局合作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7000多平方米,其中墓地约5000平方米,清理墓葬1300多座,出土大批重要遗物,为研究我国古代明起源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陶寺遗址从而被列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6.
李卫僵 《沧桑》2011,(5):128-128
2011年7月1日上午,《临汾通》网站(www.linfentong.com)举行开通仪式。副市长谢碧玲在市政府办公厅有关领导陪同下莅临《临汾通》网站(www.linfentong.com开通仪式。在听取市志办负责人介绍网站情况后,对网站建设工作予以肯定。认为该网站的建设开通是全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市志办向建党90周年献出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7.
临汾古称尧都平阳,今名临汾市尧都区,历史上明清民国时期修过8次《临汾县志》,1948年解放以后至1983年,临汾县、市未曾修志,人们盼望能看到新的县、市志问世。如何弥补记述临汾上至帝尧时代下至新中国成立以后跨越四千余年间的历史?1979年,时在中共临汾县委组织部工作的李百玉同志读了《临汾县志》,即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全国修志的建议,得到胡耀邦同志的重视并批示:“大力支持在全国开展修志工作”。 1983年,临汾县并入临汾市,1985年始成立“临汾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局级办公室,正式开始市志编修工作。至1998年10月,由于种种原因,编…  相似文献   

8.
李艳洁 《沧桑》2013,(1):190-190
《临汾年鉴(2012)》于2012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主编尉俊。《临汾年鉴》设文献、大事记、概况、中共临汾市委、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市政府、工业、农业、军事、社会生活等32个栏目,186个分目,1076个条目,共计85万字。《临汾年鉴》是临汾市唯一的地方综合年鉴,  相似文献   

9.
晋南龙山期文化同东下冯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晋南龙山期文化同东下冯类型的关系吉琨璋一、引言在太岳以南、黄河以西、以北的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广大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的不同时代的古文化遗迹。近年来,这一地区的考古发现和发掘表明,这个地区的龙山期文化可以以峨嵋岭──绛山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类型。北部,...  相似文献   

10.
《旅游》2001,(2)
出发地:北京 游程:8—10天 腊月二十九,提前和家人共进晚餐,乘20:41分开往韩城的4405次列车次日早上7:00到达祁县。硬卧 128元.下车后,坐中巴直奔借“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出名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连走带看半天足够。而从祁县到平遥。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我建议您下午就到平遥.边逛古城边过韵味十足大年夜. 大年初一睡个懒觉,起来后在古城里转转,有时间可以去郊外七公里的双林寺.傍晚乘上19:22分由太原开往宝鸡的2535次列车,两个半小时后在临汾下车. 临汾有三个长途车…  相似文献   

11.
临汾有志始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至民国22年(1933)曾九次纂修,2002年问世的这部《临汾市志》已是第十次修纂。临汾古称平阳,自秦至今两千余年一直是郡、州、府、道和地区的治所或驻地。地处黄河中游田肥水美,物产丰富,兼之长时期府县同城促进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1971年城乡分设为临汾市和临汾县,1983年县并入市(县级),属临汾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人文始祖尧帝建都之地,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临汾有重视方志的传统,300年前曾将孔子68代孙、《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请到临汾修《平阳府志》。1979年,时任临汾市委组织部干事的李百玉…  相似文献   

12.
隋唐以来,临汾县一直是平阳府的首府之地,其在古代中国北方的经济与文化地位都颇值得一述,尧都文献首推《临汾县志》,自明以降,屡修屡新,薪火相传,现在保存下来的县志亦十分丰富,其中民国22年(1933年版)《临汾县志》上承明清传统方志,下开近代方志之河,是临汾方志书写转型的关键之作。研究《临汾县志》(1933年版)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民国晋南地区的社会生活情况,而且对我们研究近代方志书写的嬗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张涛 《沧桑》2013,(2):144-146
牺盟会即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特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太原沦陷前夕,牺盟总部随同阎锡山撤到临汾,从太原到临汾的四个月,山西形势有了很大变化。牺盟会组织在临汾各县广泛成立并开展了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对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热情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秋祥 《沧桑》2013,(3):166-170
尧乡大地孕育出临汾特有的民俗文化,也孕育出临汾丰富多彩的民俗谐音文化,其内容涵盖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本文收集了临汾民俗中的谐音文化,并就它的产生、发展和影响,作了探索。旨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谐音文化,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又多一点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临汾(今尧都区)历史上共修过8次《临汾县志》,明清时代有7次,第八次是在公元1933年即民国二十二年,至2002年已经有70年没有新编志书了。这期间,中国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个重大历史时期,临汾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兴衰的一个缩影。临汾县、市几经分设、合并,行政区划不断变更,2000年又撤销行政公署设立地级临汾市,原临汾市随之改为尧都区,临汾的历史再次掀开了新的一页。《临汾市志》以其300万字大容量的鸿篇巨…  相似文献   

16.
近期,山西博物院征集到一件书画长卷——《临汾八景图》(下文简称《八景图》),该图作于明万历年间,以诗配图的形式展示了当时的临汾“八景”。此图为目前所见最早的临汾“八景”实物,对研究临汾地乘极有意义。本文旨在揭示《八景图》的基本信息:介绍《八景图》的内容,考辨《八景图》的作者、创作缘由及创作时间,论述“八景”地理。  相似文献   

17.
殿山寺也称后土圣母庙,位于山西石楼县城西40公里的前山乡张家河村西南2.5公里的殿山半山梁上。殿山寺坐北朝南略偏西,占地面积237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寺内建筑由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依次为正殿、戏台、山门和仿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所修戏台一座;两旁分别有东西配殿、厢房及排列不太对称的十一孔窑洞(图一)。殿山寺古建筑群除了两侧的厢房部分塌损外,其它建筑保存完好。虽然其规模小大,但其布局整齐唯美,殿宇造型奇特,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明代古寺庙建筑群。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临汾下靳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临汾下靳村位于临汾市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属发育良好的河旁台地(图一)。 1997年,山西临汾尧庙乡下靳村一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了大片墓地。1998年1  相似文献   

19.
李晋林 《文献》2001,(2):64-75
一、引言 金元两代是山西临汾刻版印刷业繁荣兴盛的时期.又因临汾古称平水,故学界多以"平水本"称之.金自太宗天会六年(1128)析宋河东路为南、北两路,河东南路总管府治平阳,平阳府又以临汾县(今市)为次赤.  相似文献   

20.
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风景区内。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