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华慈是一位犹太教的贵族精英(aristocrat)。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知道,史华慈会有点不安,也许甚至有点不快。他也许会扬起眉毛,直瞪着我,然后耐心地等待我解释。封于他的身份,他自己有一个看法,这会引出一个他乐于讲述的故事。各位中的许多人也许已经听他讲过这个故事:史华慈二战服役结束,刚到哈佛大学当研究生的时候,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大名鼎鼎的费正清教授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道德良知和历史思考——在纪念史华慈追思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研究领域内,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史华慈先生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兴起》。它对我的治学有转化性的影响。史华慈不仅仅比其他人更早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决不是苏联的傀儡,而且更这重要的是,他将思想史与政治关联起来的治学方法,向我们揭示了意识形态的争论是如何地影响了政治事件,以及政治事件是如何地影响了意识形态,这种治学方法启发了我以及其他许多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杰明·I·史华慈——哈佛大学历史和政治学教授,11月14日在他坎布里奇的家中故去。  相似文献   

4.
程钢 《世界汉学》2003,(2):99-100
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19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曾任过中学教师,教过法语,后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因为语言方面有天赋,二战中被美军派去学习日语,协助情报部门破译日军密码。由于这个机缘,史华慈开始接触东亚问题。  相似文献   

5.
怀念史华慈     
从50年代早期到90年代晚期的四十多年来,通过他在哈佛大学政府与历史系的教学工作,以及通过他的著作与论文,史华慈成为中国研究领域内的泰斗级人物。他的研究,尤其是在横跨思想史与政治学的领域,已成这衡量学术的标准,他的研究封于为生们以及全世界的学者们都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已成属于人们获取灵感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周娜 《世界历史》2007,(4):155-156
为纪念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泰斗级人物——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教授诞辰90周年,2006年12月16至18日,“史华慈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杰明·史华慈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知识渊博,智能超凡,和我这一辈的话多东西方学者一样,我从他那里受益匪浅。封我来说,尤其幸逼的是几年前我又回到了母校任教,发现自己又成了他的同事了,兴奋之余,也有些不安。不言而喻,在我多年的任教生涯中,甚至在多少年前我由历史改行到文为的转变中,我都得益于他的学识和才华。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l4日,史华慈(Benjamin Isidore Schwartz)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家中。  相似文献   

9.
史华慈,是揭示毛泽东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超出苏联控制的共产主义的第一批学者之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科学系的荣休教授,因患癌症,于星期日逝世于麻萨诸塞省坎布里奇的家中,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10.
在二战以来杰出的历史学家当中,史华慈是目光最为敏锐,见解最为深刻的人士之一。他深深地根植于但并未局限于蒙田和巴斯噶的人文主义传统,该传统为他提供了判别人类状况之中存在着的鄙劣与崇高的洞察力,也提供了一种苏格拉底式的进行自我审视的道德上、智力上的自觉冲动,作为探究人类活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史华慈身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特征,其中一个是:虽然他的话多作品和过去有关,他本人却生活在永恒的现在之中。无论他思索什么对象,这个对象对他来说都是诩诩如生的。他的大脑容得下历史上来自古今东西的各位大思想家们展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自由讨论会,各种论争对史化慈来说总是常新的,仿佛它们刚刚开始被人讨论似的。  相似文献   

12.
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史华慈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史华慈教授离开我偿两年多了。他的去世曾广泛引起西方汉学界的沉痛哀悼。去年四月《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还开辟专栏,刊载他去世前写的最后一篇文章①,美国亚洲学会也有专题讨论。但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什么有组织的反应。记得在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一次集合上,史华慈曾富有感情地说:“有的人喜爱中国,有的人厌恨中圆。我尊敬她。”《世界汉学》今天郑重推出这期专辑,在他毕生研究并由衷尊敬的中国,纪念、介绍这位汉学界的一代宗师,的确是非常有意义而且应该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八年春天,我的一位研究西方古代史的同事Mike Clover——他同时是一位为钦许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所著《中国古代思想世界》(The营农场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的学者——邀请史莘慈教授参与他筹备多时的“过去千年的欧亚及非洲”会议。与会者还包括Heiko Oberman,J.C. Heesterman,Catherine Coquery Vidrovitch等人。史莘慈在会议中所提出的论文是他在过世之前三十七天完成的最后一篇学术著作,由我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日于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举行的会议中代为宣读。  相似文献   

14.
在史華慈人生的后37年中,作為史華慈的一名學生,我深深感到,史華慈是一位模範的教師,我從他那裹深受啟示,獲益匪淺。今天,在我們的數字化的世界上,計算機成為不可或缺的東西,而史華慈的思想觀念世界是要藉助漫長的歷史時期來加以傳播的,這距我們似乎越來越遥遠了。盡管我們對思想先驅仍然保持温和的敬意,但我們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在其中,游戲規則不斷地加以改寫。我們的記憶是短視的;即使是目前的短短幾年,感覺起來也要比舊日時光裏的30年顯得更長。隨着計算  相似文献   

15.
书与人     
《史华慈论中国》二战以后的国际汉学界,史华慈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在近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在三个领域都留下了影响很大的著作:《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在哈佛他广受爱戴,他的研究室外常有各科学生“候诊”,有些学生还把他的肖像印在T恤上。另外,二战时他还是专司破解日军密码的美军上尉,是破解日本准备无条件投降的密码的功臣。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很遗憾这篇访谈录史华慈先生未能看到他就去世了。都怪我不恰当的生病,耽搁了及时整理访谈记录稿的时间。1999年封我是不幸的一年,四月份从哈佛回来不久,就病倒了。直至第二年春夏,方日渐恢复。但更加不幸的是,我所见到的西方最单纯的思想家、最富学养的中国学学者史华慈教授,已经永远不能向人类发表他的睿智卓见了。我和他的访谈对话,第一次在1999年2月9日下午的2点到4点,第二次是2月22日上午10时至12时。地点在哈佛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他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封着门,大衣挂在门后的衣钩上。我和林同奇先生坐在他的封面,内子陈祖芬坐在左侧书架前?因为有事先送给他的访谈提纲,整个谈话非常顺利,他谈得愉快而兴奋,几次高举起双手,强调他的跨文化沟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杰明·史華慈教授是我的良師益友,他知識淵博,智能超凡,和我這一輩的許多東西方學者一樣,我從他那裏受益匪淺。對我來說,尤其幸運的是幾年前我又回到了母校任教,發現自己又成了他的同事了,興奮之余,也有些不安。不言而喻,在我多年的任教生涯中,甚至在多少年前我由歷史改行到文學的轉變中,我都得益于他的學識和才華。對我而言,多年流落蠻荒之后又重新在哈佛與他再度相逢,  相似文献   

18.
在他以世界史的眼光,对中国古代思想全景的复杂多样的透视中,史莘慈(Benjamin I.Schwartz)先生封於他的繁复、具有内在“紧张”(tension)和含有未扣牢部分的题材,进行了深切的探索。他的治学途径具有哪些特点?此一途径在理论上是如何阐明的?又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  相似文献   

19.
史華慈是一位猶太教的貴族精英(aristocrat)。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我知道,史華慈會有點不安,也許甚至有點不快。他也許會揚起眉毛,直瞪着我,然后耐心地等待我解釋。對于他的身份,他自己有一個看法,這會引出一個他樂于講述的故事。各位中的許多人也許已經聽他講過這個故事:史華慈二戰服役结束,  相似文献   

20.
他乡有夫子——史华慈生平和学术谱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政惠 《世界汉学》2003,(2):101-112
12月21日,史华慈诞生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东部。自幼聪颖,学习刻苦,在波士顿拉丁学校学学习。这是为杰出才华青年开设的。获得去哈佛学院求学的奖学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