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相似文献   

3.
于凯 《史学集刊》2004,(3):23-28
西周金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相似文献   

4.
把家庭称作社会的“细胞”,似乎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尽管正如我们的欧洲家庭史研究的同行正确地指出的,这是一个正确性很有限的概念(《欧洲家庭史》中译本第4页,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我们还是可以使用它,因为分析两性关系,家庭抑或家族无疑是个很好的。出发点。以血缘纽带为特征的宗法制度确立于西周,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时,维系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并未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还是以血缘关系为纽结的农村公社”,西周的宗法制无非是这种原始血缘关系与社会政治等级关系的结合,甚至…  相似文献   

5.
《周礼》设计的西周行政组织中有冢宰统摄六官制度,以负责王室事务的家务总管冢宰作为王朝政务官的首脑。这被学者解读为《周礼》乃后世对西周王朝政制做理想化建构的力证之一。传世和20世纪发现的日益丰富的彝铭表明,宰官乃周王家宰,掌管王室经济财用为其常职;在西周王朝家国不分的政制下,作为王室事务官之长的宰官又兼具公卿级的王朝政务大臣的角色,这应是《周礼》制度设计的历史依据,也是战国以降宰相名号溯源于“冢宰”的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6.
周人克殷践奄后,创建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大宗的,包括同姓和异姓诸侯在内的宗法等级秩序.这种宗法等级秩序在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宗盟政体的构建,在意识形态上则表现为泛血缘文化或曰拟血缘文化的创造,即周人以姬姓周天子的血缘为核心的对异姓贵族血缘认同的文化.这种泛血缘文化集中体现在周人所创造的"德"这一宗法伦理价值观念上.西周的"德"与孔子的"仁"二者之间具有沿革承传关系及共同的泛血缘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血缘组织四大要素为其标志。自明代在客家地区普遍形成了共同扶持、紧密协作的家族制度后,直到今天,客家人依然保持这一传统。客家人不仅是由每一个家庭单元的血缘关系联系着,而且还有一种基于血缘之上的、更为广泛的整个客家群体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8.
周原遗址姚家墓地可分为三区,西区等级最高,北区等级次之,南区等级最低。在充分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条判断西周殷遗民墓葬的新标准,并认为西区和北区为周系族群,南区为殷遗民族群。两系族群共处一个墓地,是对周原遗址西周聚落墓地结构的首次确认。墓区族属与等级之别,或可表明周原聚落血缘组织的地缘化与政治化。  相似文献   

9.
从祁门县“谢氏纷争”看明末徽州的土地丈量与里甲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徽州祁门县谢氏《万历状稿供招》为主要研究资料 ,全面梳理了谢氏同一宗族内部的不同支派 ,在土地丈量中因产权不清而产生纷争的全过程 ,并对参与丈量的人役组成进行分析。证明徽州土地清丈人役的佥选是利用原有的里甲组织与人员 ,而不是重新建立新的组织和任命新的成员 ;清丈的单位是原有的里 ,也不是新划分的地域或行政单位。徽州的土地清丈和里甲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提“识劫??案”当为秦南郡属县上谳的恐猲案。涉案人大夫沛的户籍属民籍,家赀接近“大家”水平,家庭经济类型可视为南郡地区乡里豪民多种经营模式的典型。沛免其奴婢??为庶人,免故隶“识”为“私属”,是当时主人主动放免奴婢的鲜活个案。??在被放免之后“占家赀”,证明财产登记制度的上限不会晚于战国末年;放出的贷款需要占赀,可证货币亦在财产登记之列。案件中涉及的“单”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以里为单位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组织。这种原生态的“单”与东汉时期形形色色的“单”在组织方式与结社目的上并不一致,故还不足据以否定历史上的“单”从血缘到地缘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识劫(女冤)案"当为秦南郡属县上谳的恐猲案。涉案人大夫沛的户籍属民籍,家赀接近"大家"水平,家庭经济类型可视为南郡地区乡里豪民多种经营模式的典型。沛免其奴婢为庶人,免故隶"识"为"私属",是当时主人主动放免奴婢的鲜活个案。在被放免之后"占家赀",证明财产登记制度的上限不会晚于战国末年;放出的贷款需要占赀,可证货币亦在财产登记之列。案件中涉及的"单"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以里为单位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组织。这种原生态的"单"与东汉时期形形色色的"单"在组织方式与结社目的上并不一致,故还不足据以否定历史上的"单"从血缘到地缘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2.
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金尧 《世界历史》2004,16(4):4-22
本文分析了自古典时代到 1 8世纪欧洲人家庭观念的演变及其与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 ,古代罗马的家庭具有奴性 ,与奴隶制有关。随着奴隶制和家长权的衰落 ,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家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但是 ,家庭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世纪前期 ,欧洲人的家庭生活集体依然依附于当时的土地耕作制度。份地是当时的赋税征收单位 ,它包容了数量不同、形式多样的家庭户。份地制度的衰落终于使家庭户成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但至少从中世纪中期起至 1 8世纪中叶 ,欧洲人所说的家庭实际上就是家庭户 ,同住的非亲族成员也被算成家庭的一员 ,与户主形成假性的家庭关系。近代初期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向家庭户的渗透 ,从前虚拟的家庭关系便转化为雇佣关系 ,家庭才成为一个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共同生活的亲族集体 ,现代的家庭概念得以形成。作者认为 ,在欧洲历史上 ,家庭组织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家庭观念始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 ,它们的演变过程几乎就是一部简约的欧洲史。  相似文献   

13.
再论西周孝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周孝道乃血缘晚辈对长辈的伦理规范 ,其所涉对象并非所有族人 ,仅仅是血缘长辈。西周孝之奉养内涵随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变化而变化。西周庶民阶层的孝行主要体现为奉养父母 ,贵族层的养老更倾向礼仪化 ;承继父祖之业的孝行主要为统治阶级所强调与实践。人世奉养父祖之孝通过“祭献”推及冥世祖考即为“享孝”;追溯、缅怀父祖之德与业 ,以承其志、继其业即是“追孝”。享孝、追孝祖考能强有力地增强宗族的凝聚力 ,这便成为“享孝”、“追孝”盛行于西周晚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东北乡村地区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随着"结婚成家",在横向上有着姻亲的扩展,在纵向有着家族的扩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延伸,又有着一些宗族的关联。由于诸多因素,在清末,东北乡村家庭多倾向于"合"的趋向,村落形成了一些大家庭。但到了民国,大家庭又转向"分"的发展,形成若干个中小规模家庭。但无论分与合,基于血缘因素,都有家族"和"的纽结。由于开发短暂、地域流动频繁,与关内相比,东北地区还远未形成多少大的家族或宗族势力。于是乡村就变成了以家族为主体的血缘,以姻亲为主体的地缘,以及以雇佣群体"外来户"为主体的业缘等多层次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家族通过"合"力,在力求家族内部的维系和秩序合理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地方政权,由族权向政权的渗透,乡村也就形成了以一定的家族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网络。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家庭以其独有的婚姻形态将个体与社会连结在一起。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家族以血缘或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将诸多家庭组合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而共居于同一个地理空间内(如聚居于同一个村落)。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聚居方式存在了数千年,  相似文献   

16.
政区是国家为了推行政务,管理社会而划分的各级地域单位和组织形式。封建社会广西政区划分的规律及特点带有普遍性。由于历史的继承和下延,封建社会一些政区划分不合理成分延续至今,加上过多地考虑政区的政治性和行政性,在行政管理方面阻滞商品经济发展及经济区的形成。借鉴历史规律,本文对广西政区改革提出建议:一、依据广西的历史特点、地理环境,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运用区位理论来规划广西行政区划的总体发展战略。二、以两个经济圈为核心,缩小一级政区管理范围,增加一级政区数目,减少政区层次,采用政区新体制。三、对“撤县设市”、“县市升级”一定要严格把握度量标准,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其实质是由国家与社会二元一体的结构变为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作为国家社会二元一体基础的西周宗法制的崩溃。宗法制的社会基础是农业民族的祖先崇拜心理。春秋战国时代黄河流域人口激增,治水、救灾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业人口正常生活的前提,客观上要求统一和集权。西周松散的社会结构落后于时代需要,最终被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取代,但由于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摧毁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基层组织,事实上造成了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其实质是由国家与社会二元一体的结构变为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作为国家社会二元一体基础的西周宗法制的崩溃。宗法制的社会基础是农业民族的祖先崇拜心理。春秋战国时代黄河流域人口激增,治水、救灾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业人口正常生活的前提,客观上要求统一和集权。西周松散的社会结构落后于时代需要,最终被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取代,但由于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摧毁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基层组织,事实上造成了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9.
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1983-1986年发掘区的北区墓地中既有周人贵族井叔家族的墓葬,也有殷遗民和古羌族的墓葬,所以该墓地的性质不是单纯的井叔家族墓地。本文参考出土文字和传世文献中有关"里"的记载,认为"里"是西周的地域性基层组织,在晚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里"中居民的身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西周时的都城丰邑中聚居着周人和其联合的他族部众,以及从东面迁来的殷遗民,人群构成可谓复杂。面对这种形势,周王朝的统治者在利用血缘家族的纽带作用来维系其统治的同时,还使用了高于血缘关系的基层地域组织—"里",以对居住于丰邑的诸族人群进行统一管辖。所以本文推测张家坡北区墓地是井叔家族所居住的丰邑中某个"里"的聚葬地,属于地域性墓地。由此可见,考古发现的商周时期的墓地并不一定都是家族墓地,这些墓地中所埋葬人群的社会关系有可能是地缘性的。  相似文献   

20.
早在1884年,恩格斯就在他所撰的光辉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人类婚姻共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即杂乱群婚、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其家庭形式主要表现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遇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科学地断言:“家庭组织上第一个进步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性交关系”。“第二个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