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这一术语在当今得到了广泛和有争议的传播。它被认为是一种对真实性和真相有着特别夙求的特权话语,不仅进入到史学领域,也成为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词汇之一。但是,与记忆相关的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历史理解有何教益?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对于我们的记忆又有何教益?霍布斯鲍姆曾指出,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在追求普遍性和特殊的认同夙求之间徘徊不  相似文献   

2.
皮进 《沧桑》2010,(4):244-245
在现代文学语境中,文学与城市及城市文化是一种互文的关系。一方面,文学是一座城市文化身份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具审美文化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解一座城市的钥匙;另一方面,城市及城市文化又是文学发生与发展的源泉,成为与文学共生共存的另一种文本,因此,一个城市的丰富经历及独特文化将决定着以这个城市为写作载体的城市书写的内容与品质。女性上海书写作为一种都市文学方式与上海历史的变迁密切相关,已成为表现上海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它的梳理,可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历史,同时还将有利于帮助我们挖掘出上海城市的文化内核。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表现角度入手,探索女性上海书写的发生及流变,展现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张纯如的英文书写基于大量的口述采访和历史考证,其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张纯如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深植于心。书写华人相关题材和探求历史真实,构成张纯如书写的两条基本脉络。她试图在文学和历史之间达成某种书写默契,去揭露一些本应被铭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被遮蔽了的事实。张纯如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大都可以意识到,曾经发生过的关键性史事,早已沉淀于历史隧道之中,成为人们——无论历史学家,抑或探史癖者——脑际或笔端的揣摩对象。假如研究条件足以支撑,将历史隧道花样繁多的史事碎片,转化为叙事性的历史书写,或许就可以重塑往日的历史面貌,而自身似乎也可以身临其境。但是,什么样的历史书写才能够呈现历史隧道的史事沉浮与变幻,很大程度上却要取决于历史书写的合理方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书写历程,历史隧道林林总总的史事探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兴起“历史记忆”的研究潮流,这是受当时席卷欧洲的“记忆之场”趋势影响的结果。20年后,意大利又兴起“全球史”书写,将意大利史放在全球框架中展开。从“记忆之场”到“全球史”,这两次“转向”体现了意大利史书写的发展和演变。一方面,它受地方多样性、共和危机、欧盟困境、全球化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地方、国家、区域、全球在不同层次上与意大利的现实相互交织,影响意大利的本国史研究;另一方面,意大利历史书写长期以来又有为民族认同和国家建构服务的强烈倾向,故而强调以民族国家为本位。以民族国家整合为宗旨的历史写作还将在意大利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6.
历史记忆和历史书写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构建作用。利用民族史学挖掘和整理民族记忆,界定和阐释民族历史,是巴勒斯坦人构建民族认同、开展民族运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精英家族出身的学者、移民学者及难民等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巴勒斯坦民族历史书写。他们着重从民族起源、民族认同、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一次中东战争及其带来的灾难等方面入手,论证民族国家构建的合法性,鼓舞群众,争取国际社会支持。民族认同主导下的历史书写,带动了巴勒斯坦史学的多样化发展,但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汉文学并非单纯指汉语言文学作品。从中国历史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来看,汉文学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历史文化典籍与文学作品及其研究成果的总括。简单地说,汉文学就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文学,是汉民族长期积累、传承、传播和发展中,不断吸收国内先进文化与世界历史文明而融汇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7月17日—1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科和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与记忆:二战史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五十余家高校、科研、出版单位的百余位学者参会。与会学者围绕二战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战历史书写、外交与军事、二战与社会经济、二战记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流变中,为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本文以尤凤伟的中篇小说《生存》和它的改编剧本,以及姜文据此再度创作和拍摄的电影《鬼子来了》为考察对象,回避其从小说、剧本到电影的流变过程中在文艺样式与拍摄技巧上的特色,而着重从创作主体建立在国族想象上的启蒙立场与文本中阶级意识的隐现上,探讨当前抗战文艺中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0.
鱼尾狮作为新加坡的形象标志,充满了丰富的少为人知的吊诡。即使是梳理现有的文学书写,它们对鱼尾狮的本土意象叠加、冲突等也令人兴趣盎然。从见证、记载历史,到对自我、族群文化困境与危机的忧心,再到想当然地对自然生态的捍卫,再到国家、政治、文化认同的变迁,鱼尾狮显然从它诞生时的文化意义上的瘦弱到如今变得羽翼渐丰;但同时,其中的吊诡却也如影相随,“纪恶”的同时却也加强了“恶”,反思其缺憾和内在认同的同时,却也强化了它的文化意涵。本文力图剖析新华文学中这个独特的本土意象。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历史书写已经与民族塑造融为一体。迄今为止,历史书写主要受民族国家的框架局限,同时又在塑造民族精神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近代东亚,历史书写与民族主义的密切关系还表现为另一个侧面——它也依靠官方历史编撰和王朝历史编撰的长期传统,在这一传统之中,一个统治王朝发起编修前朝官方历史的计划,以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有用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饶龙隼 《古籍研究》2000,(4):90-97,110
与诸子讴歌啸咏的表演性相比,庄周、屈原、荀况师徒三派的文学活动有一个新异而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书写性。它基本上脱离了乐舞表演体制,而成为由书面形式独立运载的文辞。尽管有时它依然用于歌唱,已经获得的独立不可逆转。这个现象,这里称之为写本文学之初形。  相似文献   

13.
<正>叙事,以往一直是文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自从海登·怀特的"历史诗性"论打通文学与史学的界限后,叙事不再只是文学研究的内容,也成为史学研究的内容。对古籍文本的叙事结构、模式、原则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探讨古籍本身的文学意义,更成为史学研究新方法。李惠仪教授的《〈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文韬、徐明德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从历史叙事的角度研究《左传》,研究的终点并没有停留在文学层面,而是用文学的方法研究史学。正如李惠仪教授在书中所说,"文学式的结构与形  相似文献   

14.
颜延亮 《丝绸之路》2011,(18):95-98
瓜州榆林窟现存题记较多,其中部分为汉字书写,部分为西夏文、回鹘文书写。这些题记中大多语言诙谐生动,通俗与典雅并重,是研究古代瓜州文学乃至敦煌文学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而言,最为珍视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文化记忆。用甲骨文以来的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史,是3000多年;考古发现表明,用玉器书写的中国史,是8000年左右。这个道理仅仅是在最近30年才得以明了。就连孔子和司马迁也不知道的史前玉礼器的大量出土,成就了现代以来的国学新格局——20世纪新兴的三个新学科依次是甲骨学、敦煌学和玉学。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构成中最深远的一条主脉,根源在于东亚史前文化的玉石崇拜信仰。每一种玉礼器的出现,都代表着这个信仰的某种神话观念  相似文献   

16.
王琛 《史学史研究》2023,(4):87-104
本文分析了自文艺复兴时代以降“威尼斯神话”概念的演变以及对威尼斯历史书写产生的影响,总结了不同时代的学者对“威尼斯神话”的建构与解构、诠释与运用。本文认为,“威尼斯神话”贯穿了文艺复兴以降的威尼斯历史书写,从作为展现威尼斯政治、社会秩序的价值观、理想形象和历史记忆,进而褪去政治色彩,逐渐成为考察威尼斯历史的主导性研究路径。其框架结构与书写实践所具有的动态特征,折射出文艺复兴时代以降西方历史书写范式的转变,突显出历史与现实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罗超  高春常 《世界历史》2020,(2):140-159,I0007
书写内战史有助于美国人内战记忆的形成,记忆的调整又推动着内战叙事的演变。通过南部老兵与妇女的努力,“失去的事业”从一种地方记忆上升为民族记忆。从20世纪开始,这种南部记忆主导了美国史学界对内战史的书写。直到越战后期,学界才从社会文化与政治需要的角度剖析“失去的事业”记忆的兴起及其影响,其研究对象主要为群体记忆、英雄记忆,以战场旧址、军事公墓及其纪念碑为中心的有形记忆场。因服务于国家重聚与民族和解之需,存在多种面相的“联邦事业”记忆被美国人长时期遗忘。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突出黑人对美国历史的贡献,学界开始重新评析这一强调联邦统一与解放黑人的内战记忆。总之,美国学界对内战记忆的探究总体遵循“失去的事业”与“联邦事业”这两种叙事路径,但其研究并未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从21世纪开始,内战记忆史的研究逐步走向了多元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发生的“地理基因”,是文学地理学批评的一个关键术语.莫言的创作实践实现了对“地理基因”的传承与超越,并且是对地方族群文化的梦幻化与情感化书写,建构出异彩纷呈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相似文献   

19.
许承宁 《神州》2010,(12):14-19
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一座园林,与一个家族、一个王朝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它诗情画意,它中西合璧,它集建筑、园林、文化、收藏于一体,它是万园之园,同时又是政治中枢。毋庸置疑,它是大清帝国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然而,150年前,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使这座皇家园林终成劫灰,那些断壁残垣的建  相似文献   

20.
历史人物传记应该怎样写——《乾隆皇帝全传》读后赵世瑜历史人物传记应该是历史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一种。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它依然是严肃的历史作品,它必须言之有据,必须有科学性,它与历史剧或历史文学存在十分清晰的界限,但又能把自己对历史人物、对历史、对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